公元前473年——前469年勾践取代夫差成为五霸最后一位霸主。春秋结束。
南方老牌大国楚国在楚昭王时期被吴国一度灭国元气大伤,在楚惠王时期实力有所恢复。楚惠王的母亲是越王勾践的女儿,论起来楚惠王是勾践的外孙。楚国和越国基本上还能相安无事。
晋国在六卿之乱后开始衰落,在黄池之会上被吴国夺去霸主之位。
齐国在齐景公时期崛起,一度成为霸主的强有力竞争者。但齐景公后的一系列内乱消耗了齐国的实力。在艾陵之战中,齐国惨败给吴国。晋国落井下石,在吴国之后讨伐齐国,让齐国再遭惨败。齐国因此元气大伤。
秦国一直在默默发展,但始终不能摆脱晋国的阴影。秦国被晋国和楚国隔断在遥远荒僻的西陲,跟中原几乎没有往来。诸侯几乎忘了秦国的存在。
楚晋齐秦这些老牌强国在新晋强国越国面前都黯然失色。
越国灭吴之后,托吴国的服,开始跟中原接壤,不再是游离在华夏文明之外的荒蛮之地。
勾践灭吴后,带兵北上。他想借机确立吴国在中原的地位。他招齐、晋、宋、鲁等国来徐州(山东滕州南)相见,商量接任盟主之事。吴国在黄池之盟上得了霸主之位,但现在被我吞并了,理所应当由我继任霸主。诸侯无人敢出言反对。
越国派人去周天子那里登记备案,通知周天子越国已经借壳上市成为新一届盟主。周天子派人送来彤弓矢胙肉等物,封勾践为伯,也就是承认他是新晋霸主。
勾践将吴国占领楚国、宋国、鲁国之地退还本主。楚国等诸侯感激不尽,诚心诚意奉勾践为霸主。
勾践就任霸主之后率军在江淮地区武装游行,威慑中原诸侯。诸侯无论是怕他的还是敬他的都赶来朝拜新霸主。
勾践名列“五霸”比吴王夫差够格得多。但吴国强盛昙花一现,越王勾践也无意参与中原事务,他的霸主桂冠只是个虚名。
范蠡在越国灭吴之后辞职下海,后来成为一方豪富。他在陶地(山东定陶)隐居,改姓朱,人称陶朱公。他把文种的“灭吴七术”用在做生意上,没多久就成为巨富。
据说吴国灭亡后,西施追随范蠡而去。也有说法勾践认为西施是造成吴国灭亡的红颜祸水,是不祥之人,将她沉于湖中。
灭吴的功臣文种被勾践杀了。
范蠡离开勾践前劝文种急流勇退。他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咱们的任务完成了,是该谢幕下场的时候了。
但文种想法正相反。他说这是咱们享受胜利成果的时候,怎么能走呢。
范蠡说:我给勾践相过面。他是那种可以与你共苦,不能与你同甘的人。你我还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继续留下去不会有好果子吃。但是文种不信。
范蠡走了后,文种做了越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二把手。
不久勾践担心他谋反,赐给他一把剑。这把剑是当年吴王夫差赐给伍子胥逼他自杀的那把剑。文种一看就明白了,横剑自刎。临死前想起范蠡的话,感叹终于明白了“大恩不报”的道理。恩太大了没法报答,反倒成了一种负担,就像背负巨债无法偿还,久而久之心理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最终“大恩成仇”,恩将仇报。
公元前464年,勾践去世。越国的盛世也之进入坟墓。跟吴国一样,越国也是昙花一现。
随着“春秋五霸”最后一位浮出水面,春秋时代也就算进入尾声了。
此时的华夏,经过二百多年的洗牌,一千多个诸侯国已经所剩无几。
西周开始时候周天子封了一千多个诸侯,包括王室成员、外姓功臣和原有的方国。但到西周结束时,诸侯国只剩下几百个。其他的诸侯因为种种原因被周天子取消了封国。比方殷国、管国因为参加“三监之乱”被取消了封国。进入春秋时期,周天子已经没有能力取消诸侯的封国了。诸侯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诸侯间的互相吞并。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春秋的主旋律。到了春秋结束,诸侯大约也就剩下了几十个。
《史记》记载了十几个重要国家,给他们单独立传。
排在第一位的是吴国。吴国辈大。吴王夫差在黄池争霸时说过“于周室,我为长”。吴国的始祖太伯是周室始祖周太王的长子、周文王的大爷。吴国在南方默默无闻几百年后突然崛起,灭掉了超级大国楚国,但是很快又被后起之秀的越国灭掉。
齐国的始祖是姜太公。齐国从建国时期就成为诸侯中的强国。到了齐桓公时代更是“春秋五霸”的首霸。但到了春秋后期,齐国依然强大,国君却已经变成傀儡。卿大夫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到了战国时期,齐国不再姓姜而改姓田。
鲁国的始祖是周公。自从周公制订了礼制,鲁国一直是诸侯中著名的礼仪之邦。孔子这个礼之大家就诞生在鲁国。不过“礼”没能避免国君成为“三桓”的傀儡,以至于新君上台都先得挨门拜访这三位大夫请求关照。
燕国远在戎狄聚集的北方。但它没能像秦、楚、齐一样在荒蛮之地异军突起,还得麻烦霸主齐桓公帮忙抵抗山戎。地处偏远而又实力平平的燕国很少与中原来往也不掺和诸侯混战。
蔡国刚被楚国灭掉。它本是楚国的传统盟国,后来跟楚国闹翻了,联合吴国灭了楚国一刀。楚国缓过气后找它报仇,一举将它灭国。
陈国和杞国是舜和禹的后裔。他们在蔡国之后也被楚国灭掉。
卫国这个国家挺有意思。它开始只是个伯爵,后来行贿周王升为侯爵。烽火戏诸侯时因为护驾有功被提拔为公爵。进入春秋后因为地盘日益缩小,先自贬为侯,后被贬为君,最后被秦二世贬为庶人。
宋国是商朝遗民的封国。它是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二流诸侯,被一流诸侯欺负的同时却又去欺负三流的诸侯。
晋国在春秋时期一直是霸主级的强国,随便拿出一个大夫都可以和一个诸侯匹敌。但这些大夫不和影响了晋国的发挥。春秋战国之交时,三位大夫瓜分了晋国成立赵、魏、韩三国。
楚国也是老牌的强国。虽然被吴国灭过一刀但很快恢复了元气。吴国灭亡后,它趁越国鞭长莫及重新把势力范围推到江淮地区,实力恢复到吴楚争霸前的状态。
越国是少有的幸存下来的方国。它跟吴国一样昙花一现后就归于沉寂。勾践死后越国逐渐没落,最后被恢复元气的楚国灭掉。楚国囊括了整个长江流域,重新成为南方大鳄。
郑国夹在南北两大集团之间能活到现在真是不易。墙头草也是它无奈的选择。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国家,秦国。它虽然在春秋时期表现不够抢眼,但进了战国时期让诸侯刮目相看。秦国最终一扫诸侯统一了中国。
春秋不只这些诸侯,但太小的国家史书觉得不值一提也就没有记载。《史记》对杞国的记述只有二百多字,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这么一个小虾米国家在江湖上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没什么事可值得一记的。比杞国更小的国家就更别提了。
杞国被世人所知是因为“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好像杞人很可笑,天天担心天会塌下来。其实如果把天塌解释成杞国的末日,杞人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寄身大鱼吃小鱼的江湖,他们作为一只微不足道的小鱼,不能不担心国破家亡的那一天的到来。一千多个诸侯国现在只剩下几十个,其中伴随着多少个诸侯国破家亡。杞国最终也没能幸免。
忘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周国。这个小虾米国如果不是地位特殊也到了“其事不足称述”的地步。它被“称述”的事大多是有新霸主就位,天子派人到场祝贺。
值得一提的是,不但诸侯争霸,诸侯的大夫也在争霸。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赵、魏、韩,他们把国君变成了有名无实的周天子。甚至大夫的家臣也在争霸。鲁国“三桓”的家臣阳虎通过控制年幼的主子控制了国政。
周朝实行分封制。天子封诸侯,诸侯封卿大夫,卿大夫封士。那时候封地就相当于现在的工资。老板给手下发工资不是给钞票,而是给地契。工资福利、五险一金都从封地上出。和现金工资不同的是,钞票是按月发,地契是一次性给。除非又立新功,老板再追加一笔奖金。
老板发的“工资”、“奖金”越多,自己的地盘就越少。手下得到的“工资”、“奖金”越多,自己地盘就越大。此消彼长到一定程度,手下比老板实力都强。
如果老板小气不肯发奖金,手下会想法自己去捞,搞些业余创收甚至灰色收入。
比如秦国,如果把周天子封他的犬丘之地算作他的工资,那么岐丰之地便是周天子给他发的奖金,他自主攻伐占领的狄戎之地就是他的业余创收,侵占同族国家晋国的河东之地就是灰色收入。七七八八加起来,秦国就成了诸侯中的大款、大国。
诸侯如此,卿大夫甚至卿大夫的家臣也是如此。齐国的田氏家族经过历代攻伐,吞并其他卿大夫乃至国军的土地成为齐国的最强者。
诸侯逐渐势大不再把天子放到眼里。卿大夫势大不再把国君放眼里。家臣势大也跳出来翻天。
老板失去了权威,手下开始争相出头。诸侯在国际间争霸,卿大夫在国内争霸,家臣在家中争霸。
春秋的主旋律就是争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