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各方暗流(5)
纵然知道此时强行搜刮民间、征集粮饷是竭泽而渔,诸葛亮仍然不得不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各路信使从成都城内骑马而出,飞奔向各个郡县,传达了加收两成田赋的丞相府急令。
去岁刚刚受过大灾,原本百姓家中就没什么存粮了,很多百姓都是一天只吃半顿饭勉强抗到秋收。今岁非但没有得到丞相府的赈济,反而还要加赋,益州百姓怨声载道。
百姓们交不上钱粮,郡官们也要坚持落实诸葛亮的要求,于是一队队郡兵手持刀剑,下乡强行征粮。这些郡兵们平时没什么油水,这次下乡大呼小叫,前呼后拥。
诸葛亮执法严明。这些郡兵没有当众**掳掠的胆子,但是恐吓威胁一下老实巴交的老农,少少地卡一点油水,摸摸农家小娘子的脸蛋和小手的胆子还是有的。
百姓们藏在地窖里、藏在米缸里的最后一点粮食被郡兵们强行收走,很多百姓哭喊着恳求留下一点活命的粮食,反而还遭到了殴打。诸葛亮治下的益州,第一次出现了成群的占山为王的贼寇。
……
来自吴国的使节前前后后分三批来到了成都,第一批是吴将潘濬派来成都的使节,潘翥持着潘濬的手书,带着二十名百战老兵,趾高气昂地进入成都,指名道姓地要见诸葛亮。
这一批使节还没坐稳,第二批使节到了。这第二批使节来自建业,是吴王孙权的使者。他严厉申斥蜀汉的侵犯行为,表示吴王虽然可以原谅诸葛亮,但是需要一大笔钱粮来安抚愤怒的潘濬。
“要的不多,只要二十万钱。”使节如是说。
二十万钱是一个庞大的天文数字,诸葛亮两次北伐所用的钱粮不少,然而总和也就是这个数字。赔偿十几个巡逻队士兵的性命就要这个数字,吴国可谓是毫无谈判的诚心。
诸葛亮道:“我大汉与吴国精诚合作,本相绝不允许任何破坏汉吴交好的事情发生,也并未派出什么奸细进入过吴国境内。然而为了大局,我们愿意支付给吴国些许钱粮,表示两国的友好,只是,二十万实在太多了些……”
吴使一脸为难:“这可不好办了,我们家大王要的就是这个数。我也没有权力私自更改呀,这我回去可没法向大王交差啊!”
还没等诸葛亮和这来自建业的吴国使节扯皮完,吴国又来人了。
第三批使节到了,这批使者又来自于潘濬。这名使者告诉诸葛亮,潘濬派出使者索要凶手,但李定不肯交出进入吴国境内的奸细,这让潘濬极其愤怒,包括大王在内,谁也劝不住。
来自潘濬的使者义愤填膺:“杀人偿命,此古之道理!那细作明明白白来自蜀汉,诸葛丞相高风亮节,可不能徇私护短啊!”
使者还表示,自己与诸葛亮说话间的功夫,潘濬可能已经带兵入蜀了。
诸葛亮无奈地很,他本想拖住使者一段时间,纵然不能避免战争,也有时间来筹集粮饷。可如今这个计划也破灭了。所谓潘濬有多么愤怒,诸葛亮只当玩笑话听。潘濬是老将了,肯定不会以一己之愤兴兵的。
潘濬纵然愤怒,也不会贸然兴兵。他一旦出兵,只能是发现了此时出兵将会获得的好处。并且可以肯定的是,潘濬出兵一定已经得到了孙权的暗示,甚至是密令。
但他毫不怀疑吴使所说的,潘濬已经出兵了的这番话。潘濬是沙场宿将,他不但在战场上骁勇善战,也精于庙算。诸葛亮北伐刚刚回来,益州前所未有地虚弱,潘濬肯定会抓住蜀汉府库空虚的短暂机会疯狂进攻。
“大王命令你们镇守边境,不要轻起战端!如今吴汉合作,并伐逆魏,潘将军怎么能因为一己之私愤,不顾天下大局呢!”吴王孙权的使节当着诸葛亮等蜀汉群臣的面,愤怒地大骂潘翥。
诸葛亮冷眼看着吴使的表演,要说潘濬没得到吴王的指示,私自出兵入蜀,谁相信啊?眼前这几名吴使一唱一和,演的倒是逼真,只是让诸葛亮心中压力巨大。
过了两天,第四批使节到了成都。来自魏国的使节堂而皇之地出现了,手里拿着魏帝曹叡的调停书。书信上盖着魏帝大印,里面是规劝汉吴两国要顾及民生疾苦,化干戈为玉帛云云。
魏使大义凌然:“我大魏天子顾惜中原征伐日久,百姓疲敝,民生困扰。虽然汉吴两国几番与我大魏天兵为敌,但魏帝心怀仁慈,不愿追究。今愿意以不向两国复仇的表现,为汉吴两国重新交好做一个表率……”
“……希望汉吴两国止兵息戈,与民休息。”
魏使放下手中的卷旨,结束了自己转述的、曹叡义正言辞悲天悯人的讲话。
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吴使,没有一个人愿意搭理他。谁都知道,汉吴打起来,魏国是笑得最开心的。前一阵汉吴两国还签订盟约,一同伐魏,让魏国很是紧张了一阵子,现在汉吴两国居然自己打起来了。
曹叡现在说不定快活得哈哈大笑,抱着肚皮在洛阳乐得打滚儿。
别看这魏使一副心怀慈悲,止戈天下的样子,心里其实恨不得汉吴两国打出狗脑子来。他此番来成都也不是为了什么调停,只不过是来刺探情报,打探军情的。
诸葛亮终于扛不住压力了。涪陵郡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到底发生了什么,战争是谁挑起的,到底打起来没有,如果打起来了战况如何……这些问题一个比一个重要,但他的丞相府却什么都不知道。
自执掌大权以来,诸葛亮事必躬亲,更兼他记忆力超群,因此益州上下大小事务,没有他心里不知道的。多年以来,第一次出现了诸葛亮两眼一抹黑,什么也不知道的窘境。
“快去替我看看,那涪陵郡如今到底怎样了!”诸葛亮焦头烂额地对自己府上的亲兵命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