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汉第一太子 > 第0222章 英布,匪类也!绝无大志!

第0222章 英布,匪类也!绝无大志!

    刘盈此言一出,殿内众人自也是脊背一挺,纷纷将目光,洒向了人群最靠前的郦商。

    感受着众人的目光,郦商却似是习以为常般,回身对众人稍一拱手,便来到了殿侧,高高挂起的堪舆之上。

    待众人纷纷起身挪步,刘盈也是从御阶之上缓缓走下,来到了堪舆旁靠前些的位置,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架势来。

    对着堪舆查看片刻,郦商终又回过身,对刘盈一拱手,旋即从地上拿起一根长木棒,将棒尖指向了地图的正中央。

    “诸公当有所知:淮南,北邻淮阳,西北得南阳、南郡,西南则为长沙国;”

    “淮南之南,便隔五岭而亡南越;”

    “淮南之东南,为闽越;正东,则为荆;东北向,又于楚国相接壤。”

    语调平缓得将淮南国得周遭地缘道出,便见郦商稍侧过身,对刘盈微微一点头。

    “战前,陛下于长安拟庙算:淮南若反,其西南、南、东南,皆各有不通。”

    “盖因淮南之西南,便为长沙;然长沙湿瘴遍布,又于长安、关中远者甚,英布取之无用。”

    “淮南正南之南越、东南之闽越,亦同理。”

    “如此,英布贼子所当取,便余淮南西北之南阳、南郡,淮南正北之淮阳郡,及正东之荆、东北之楚。”

    “今,南阳南郡,得梁国兵固守,淮阳得博扬侯率关中大军守之,楚,亦得齐楚之郡国卒合守。”

    “又荆王,已薨于王事,荆更为英布贼子全得。”

    “如此言之,贼之所向,便不外乎固荆而得兵马、粮草,稍做整修,旋即北上攻楚!”

    言罢,郦商便止住话头,略带请示的望向刘盈。

    待刘盈神情严峻的微一点头,郦商终是深吸一口气,望向众人的目光中,陡然带上了一抹强势!

    “临出长安之时,陛下曾有令:若贼反,势必先取荆而北攻楚,而谋合荆、楚、齐三国之兵,终西进而遥望函谷!”

    “今,贼起乱不过数日,荆王便身死而尽失其国,贼之欲动蠢蠢,兵锋直指齐、楚!”

    “自周时,楚之卒,便较齐卒更为悍勇;楚之军,亦较齐军兵甲更众、战力更盛!”

    “贼已得荆,若再得楚,齐之失,便不过须臾。”

    “一俟贼率淮南贼军,合荆、楚、齐之军、民而西行,纵函谷暂无虞,此战之胜败,皆当不为朝堂所左右······”

    说着,郦商的语调,也逐渐严峻了起来,最终,郦商手中的木棒,只在堪舆上重重一点。

    “楚国,绝不可失!!”

    以不容置疑得语调,将此战得战略目标宣示于众人面前,郦商又微微眯起眼角,望向众人得目光中,更是带上了与平日截然相反得强势。

    “临行之时,某已立军令状于陛下当面:若楚国有寸土失守,某,便绝不全身班师!”

    嘴上说着,目光暗含深意,甚至隐隐带有些许威胁得扫视一圈众人,最终,郦商终是对众人缓缓拱起手,旋即极其缓慢的拜下身。

    “此战,关乎社稷之福祸,更乃家上立武之首战!”

    “万望诸公竭尽所能,以报陛下所赐之高官厚禄、朝中公卿之殷殷厚望!”

    “某且在此,先行谢过诸公!!!”

    言罢,郦商便朝着众人沉沉一拱手,竟久久不愿起身。

    而殿内本就不算轻松的氛围,也随着郦商这郑重其事的一拜,更添了一份严肃。

    见郦商如此郑重其事,众人只面带诧异的稍一对视,便也齐齐一躬身,即是回礼,也算是答允了郦商的请求。

    待片刻之后,重新直起身的郦商,便将手中木棍,在楚国与淮南国交界的一处城邑重重一点。

    “寿春!”

    “楚-淮南相接之土数以百里,可称曰‘重镇’者,唯寿春一处!”

    “且淮南之都六安,南距寿春不过百里。”

    “故淮南贼子于寿春,必当有重兵驻守;若欲北上而攻齐,亦必当先保寿春安稳,而另寻北上之徒。”

    语调满是笃定的道出一语,郦商便回身望向刘盈,目光中,尽是一股‘一切皆在掌握’的淡然。

    “今英布贼子东出淮南,全具荆而北攻楚地在即;故殿下此番平叛,决战,便当于楚地!”

    “又寿春,位楚-淮南之交,更身系淮南之都——六安之安危。”

    “故臣之意:博阳侯所率之关中军十五万,可分五万入楚,合齐、楚之兵,佯于贼决战。”

    “余十万众,则自淮阳潜行至楚-淮南之交,强渡淮水而夺寿春。”

    “如此,贼于楚地必自乱阵脚,军心大乱。”

    “待彼时,殿下再亲率军,于楚地掩杀叛军,另由博阳侯大军自寿春南下,自取六安。”

    “一俟六安易主,淮南全境必传檄而定,英布,便不过丧家之犬······”

    听着郦商以一种莫名自信的语调,将战事的发展推演出来,刘盈的面容之上,只再次涌上了些许僵硬。

    ——郦商所做出的推演,和刘盈尚未出发之时,天子刘邦给出的预测几乎如出一辙!

    唯一不同的点在于:在刘邦的推演中,刘盈所率的中军主力,和英布麾下的叛军,是要在荆地对峙的······

    “中军与贼决战楚地,偏军奇袭敌后,断敌退路······”

    “嗯······”

    “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稍思虑片刻,刘盈便对郦商的推演,在心中给出了‘靠谱’的评价。

    倒也不是说刘盈一个不知兵的肉食者,在这短短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开窍了,而是刘盈的记忆。

    在刘盈的记忆中,前世的淮南王英布之乱,也大概是这么一个平定流程。

    ——荆王刘贾暴毙,荆地尽失,天子刘邦御驾亲征之楚地,与英布决战而完胜,英布逃亡南下,为长沙王太子诱杀。

    甚至在前世,刘邦平定英布的过程中,都没有郦商所提到的‘断敌退路’这一说。

    号称三十万大军,实际战斗编制也起码有十万人的淮南叛军,几乎就是和天子刘邦的主力打了个照面,便顺理成章的惨败溃散。

    前世如此,这一世,就算蝴蝶效应再剧烈,也断然没有出大差错的道理。

    ——起码比起前世,只能躺在病榻之上,隔三差五才能从辇车里走出来,跟将士们喊一声‘加油干’的刘邦,这一世的刘盈,根本不可能对大军的战斗力起到什么负面影响。

    想到这里,刘盈便暗自点了点头,算是认可了郦商的说法。

    但不知为何,或许是心里没底,亦或是养成了习惯——即便心里已经认可了郦商的方案,刘盈却还是下意识开口发出一问。

    “曲周侯之策,孤闻之,确甚为万全。”

    “然昔,孤偶涉兵阵之简,闻:夫战,未算胜,先算败。”

    “不知曲周侯此策,若论败,当败于何处?”

    语调平和的发出一问,刘盈不忘面色平和的侧过头,环顾一圈众人。

    “若诸公有疑,亦可直言不讳。”

    对于军事,尤其是如今,尚处于封建时代冷兵器战争时期,偏偏还是步兵、战车为主要作战力量的军事理论,刘盈基本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但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人物,有些东西,是不需要刘盈去主动学的。

    刘盈发出这么一问,想要表达意思也很简单:曲周侯说的方案,孤觉得不错,但孤这是头一回打仗,又是平定异姓诸侯叛乱,兹事体大,得确保万无一失。

    所以,大家不妨以‘失败’为此战的结果,试着逆推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和因素。

    等所有可能导致失败的因素都考虑到,并得到了妥善解决,曲周侯的方案,孤用着才安心。

    不得不说,刘盈这种‘以失败为先决条件,逆推可能造成失败的原因’的理论,着实让殿内众人耳目一新。

    倒也不是说,类似的说法没有出现过,只是在过去,‘未算胜,先算败’,几乎只会出现在对敌人形成包围,且暂时还没有彻底歼灭敌人的时候,将官统帅才会出于‘别出差错’的心理,会试着寻找自己所布的包围圈是否有漏洞。

    而现在,战争才刚刚打响,甚至对刘盈所掌的主力军而言,第一场战斗都还没打起来,刘盈就开始用‘未算胜,先算败’去查漏补缺······

    一时之间,众人只顾着心绪四散,竟没有一个人顾上回答刘盈的问题。

    见此状况,刘盈还以为是自己说的不够清楚,遂尴尬一笑,又补充道:“孤意,诸公不妨如此思之。”

    “——仿若诸公,皆英布之谋士,今英布已东出淮南而得荆,又知太子亲调大军,重兵驻守楚南。”

    “如此之时,诸公当拟何良策,以助英布得利,乃至得胜?”

    试着用自己所能想到的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将自己的意图表达出来,刘盈便略带上些许尴尬的笑容,等候起了众人的答复。

    而刘盈这幅生怕没人听懂的模样,也终于是让郦商从思虑中回过身,旋即摇头一笑。

    “家上,这是视轻吾等功侯元勋呐······”

    暗自稍发出一声腹诽,又见众人也是一副同自己一般无二的反应,郦商便直起身,对刘盈稍一拱手。

    “殿下之意,臣知之。”

    说着,郦商不忘怪笑着望向众人:“若往数岁,诸公未疏于战阵过甚,亦当已知殿下之意。”

    听闻郦商一声并不突兀的调侃,稍显拥挤的殿内,顿时响起一阵善意的轻笑。

    见众人这般反应,刘盈自也是低头一笑,旋即抬头望向郦商,做出一副‘请’的架势。

    郦商则是趁着发笑的恐当,将心中腹稿稍措辞一番,便按照刘盈的假设,来了一场‘如果会失败’为前提的逆推纠错。

    “若臣为英布账下之谋士,依始,臣便当竭力谏其东进,乃至先夺荆而后明反,以攻荆之不备!”

    “今英布全得荆,亦乃从此策,方得今日之果······”

    语调低沉的说着,郦商的面容之上,也不由涌上了一抹敬佩的神情。

    撇开敌我立场不谈,单就‘不宣战而奇袭夺荆’这一举动而言,英布,确实值得郦商这个敬佩的表情。

    但只片刻之后,郦商的面容之上,便突而涌上一抹蔑视。

    “然得荆之后,臣便当劝英布反其道而行之,留一步老弱佯攻楚地,大军主力则裹挟荆地军、民原路折返淮南。”

    “若南郡、南阳可得,则西进;若淮阳守备不固,便北上;无论西进亦或北上,终,皆当速抵睢阳,震荥阳、洛阳,而叩关函谷!”

    “纵西进、北上皆不可取,亦可尝于长沙而过;或威逼利诱,吓长沙兵南集,或佯攻长沙之东南,而得以自长沙之东北涉过。”

    “待过长沙,便尝昼伏夜出,奇袭武关。”

    “如此,便可速入关中,而是天下大乱,又无须之面函谷之雄伟······”

    语带阴沉的说着,待反应过来,这是英布反叛最佳的行军路线,郦商甚至稍打了个寒颤!

    而后,郦商的面容之上,便带上了一抹丝毫不加以掩饰的轻蔑。

    “若英布从此策,或西进、或北上,亦或取道长沙而谋武关,家上此番平叛,皆当横生事端;纵乱终得平,亦或威严扫地,社稷蒙羞······”

    “然英布贼子,断勿从此上、中二策,而当从下策自荆地北上,谋齐楚而自断生机······”

    说到这里,郦商不由讥讽一笑。

    “何也?”

    “盖因英布,本不过秦一囚徒,更因曾受黥刑,而为诸侯私下戏称曰:黥布。”

    “纵后秦乱而天下纷起,英布亦不过纠合三二贼众,于山林劫道之匪类也。”

    “此辈即为匪类,便多无远大图谋,纵其反,其亦无问鼎之意。”

    “便言此番,英布起兵而乱淮南,数日而尽得荆地,又今北望楚地在即,然其所欲,恐亦非西进入关。”

    语调轻蔑的给出‘英布就是个匪类,根本不会有大野心’的结论,郦商又稍思虑片刻,才给出了自己的最终定论。

    “臣以为,英布此反,其所欲,不过合淮南、荆、楚、齐四国兵,又暗劝燕王、陈豨乱大河以北。”

    “如此,关东糜烂,又英布裹挟四国之军、民,加之朝堂累年府库空虚,无力久战,若应之不当,或使英布趁机绝关,使朝堂尽失关中!”

    “及英布,多欲尽掌大河以南,而主关东之半而已······”  17387/10136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