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秦:开局被祖龙偷听心声 > 第四百七十三章 先生此行,目的是!(1更)

第四百七十三章 先生此行,目的是!(1更)

    大秦:开局被祖龙偷听心声正文第四百七十三章先生此行,目的是!在民间风向转变的时候,已经深深扎根,并且养的枝繁叶茂的大秦简报,也同时发威了。

    《中华民族演变史》!

    从三皇五帝开始,到夏商周三王朝的交替。

    从被后人美化的禅让制度,到家天下的漫漫历程。

    李斯亲自操刀,用历史的演变为依据,对全天下诠释了什么叫王朝的自然更替。

    《大秦百姓曲折百年路》!

    在李斯一展才华的同时,蒙毅这个嬴政的铁杆心腹,也不甘寂寞。

    从周幽王导致周朝权威衰落开始,以民生的角度,中原百姓人口的起伏。

    论述了战争的危害,讲出了全天下百姓对于和平的向往。

    而已经融入到了大秦权利核心的百家学说,也纷纷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以百家学说南下为契机,开始阐述诸侯国对于文化传播的阻碍。

    更是以高产农作物为引,对于大秦歌功颂德。

    一时之间,因为冯逍一时念起,在会稽建立一个图书馆的决定。

    天下文人对于大秦一统的趋势,首次达成了大致上的共鸣。

    能够读得懂书,能够被一门之学派当做传人教导,又有几个人是愚蠢的。

    眼看着大秦辉煌的表面下,暗流也纷纷平息。

    大家又哪里还不知道,一统天下的大秦,已经养成了不可逆转的大势。

    而笔墨纸砚这样对于文人的大杀器,高产农作物和曲辕犁这样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天赐祥瑞。

    一同出现在了天下人面前之后,那些拥有大智慧的人。

    如百家学说的掌门人,早就先别人一步,迈入了大秦的朝堂。

    而如今迫于大势而附的人,本以为只能在后面吃一些残羹剩饭了。

    谁知道就传来了冯逍南下传经的消息。

    于是,整个天下的读书人都沸腾了。

    之前早在百家入秦的时候,始皇帝就和百家达成了协议。

    百家学说只能在大秦的主持下,宣扬部分思想,而原始的书籍,只能珍藏于大秦图书馆当中。

    可是如今,冯逍竟然要将一大部分的学说,都传播于江南地区。

    虽然在这些人的眼里,江南地区属于蛮荒之地。

    但好歹也是大秦的领域啊,既然中央地区不行,那还不如南下另外开辟一片天空。

    可惜的是,冯逍早在之前就交代过罗网的人员。

    南下可以,只能作为启蒙的夫子,不得擅自传播百家学说。

    当然,为了安抚这些脾性暴躁的老爷子,冯逍也作出了保证。

    五到十年之后,在大秦学府,再开辟一个顶级的科目。

    专门用来研读百家学说原本的著作。

    有了冯逍的保证之后,一度有些失控的局面,终于开始慢慢平复下来。

    尤其是冯逍那首精短的文章,传回咸阳之后。

    一度出现了咸阳纸贵的热烈现象,谁让冯逍的思想,太过于受大家欢迎了。

    甚至据传闻说,嬴政专门将那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挂在了寝宫之中。

    当然,之所以被嬴政如此重视。

    一方面是因为这两句话的内容,饱含忠君报国的念头。

    另一反面,也算是嬴政爱屋及乌的体现,谁让这是他最宠爱的臣子写下来的呢。

    冯逍的过往历程,再一次在大秦境内传播。

    而我们被全天下文人总称为“文宗”的冯逍,此时正拿着刷子,正小心翼翼地刷着水稻的花粉。

    自大番薯、土豆和玉米推广地那一天起,冯逍就非常清楚。

    这些农作物虽然高产,但依然只能作为五谷的补充。

    而永远都做不了百姓的主食,哪怕他已经竭尽所能地,研制了多种二次加工的食物制作方法。

    但无论是土豆和番薯所做的粉条,还是玉米做成的玉米面,都不是家常便饭的食材。

    所以,自打下定决心南下的那一刻开始,冯逍的心里就有一种野望。

    那就是培育出高产的稻种。

    虽然在后世当中,他听说过占城稻的名声。

    但细致地了解之后,才发现,哪怕占城稻,也只是因为成熟的次数多,而造成了东南亚的高产。

    这是因为气候和环境所致,并非是稻种自身的原因。

    就稻种本身而言,也顶多比普通的水稻的产量,能多出几成来。

    远远满足不了大秦对于粮食的诉求。

    于是,冯逍在来到吴县的乡间之后,就专门开辟了一片稻田。

    并且随之下达了一条非常奇怪的命令。

    “但凡是发现异常的稻穗,都可以高价售于官府。”

    这也是冯逍实验后世的人工授粉培育法,看能否利用变异的稻种,来培育出新的稻种来。

    “先生这样做,是有什么目的吗?”

    看着冯逍完全抛弃了贵公子的风范,一身麻布短衣。

    就那么蹲在泥水地里,用着刷子一个稻穗,一个稻穗地刷着花粉。

    周围的农家子弟,终于忍不住,开始询问起来。

    看了一眼眼前这数十米见方的小块试验田,又看了看周围负责笔记和打下手的农家子弟。

    冯逍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站起身来。

    “你们都是农事之中的行家,那么对于稻谷如何结穗、产量,有没有研究过?”

    听到冯逍的话,所有农家的弟子先是一愣,然后相互看了看,这才齐刷刷地摇了摇头。

    对于农家子弟这幅表情,冯逍也毫不意外。

    原本,他对于百家学说之中的部分学派,充满了期望。

    比如农家、墨家、杂家等。

    毕竟和儒家、法家这些高端的学派相比,起码农家、墨家之类的,还算是扎根于百姓之中。

    但是等到实际接触之后,冯逍却大失所望。

    后世之中,道、儒、法等寥寥无几的学派保留传承,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原本他以为专业领域更强的几家学说,却和他们学派的名字名不副实。

    农家对于农事,杂家对于经商,也就是矮个子里面拔高罢了。

    除了墨家对于工具的改造还显得专业一些,其他的学说,也就是经验传承多一些。

    但在创新上,和根源的研究上,也就和当时的普通水平,半斤强八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