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开局被祖龙偷听心声正文第三百五十章woc,短板已暴露!虽然心里满是牢骚,但面对这种国家大事,冯逍也知道,怠慢不得。
所以一边咒骂着嬴政,一边脑海里又在急速地转着。
不过一时之间,完全没有准备的冯逍,又哪里能立马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出来。
所以,他只能给自己要求一点时间出来。
“启禀陛下,微臣暂时还没有一个好办法,请诸位大人先说说,微臣再好好想想。”
这是少见的冯逍的策略,没有被嬴政采用。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或许冯逍自己没有发现,但嬴政已经觉察到了。
冯逍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强,唯独军事方面是个短板。
在冯逍步入朝堂的这几年,唯一一次考验的还是叛军围困咸阳的时候。
但那个时候有嬴政坐镇,有冯劫在第一线指挥,有一大帮老将军在一旁指点。
可以说就没有冯逍发挥的余地。
当时看不出来,结果这次匈奴南下,冯逍对于军事的不精通,就立即暴露出来。
不过现在这些朝臣都还没有看出来,因为大家的关注点都在匈奴上。
唯独时刻谨记着培养冯逍和胡亥的嬴政,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冯逍的短板。
按说以冯逍的智慧的能力,不应该这么稚嫩的。
虽然看上去以防守为主,辅助奇袭,有很大的概率几百匈奴。
但有很多问题,冯逍都没有考虑到。
首先就是能不能取得胜利的问题。
防守方面到没有什么,毕竟九原郡和匈奴长期交锋,风格、实力什么的早就已经适应。
可以说这么多年,大秦的北疆能够安稳,就是因为九原郡的防守,为大秦北方百姓开辟了一片和平的空间。
但问题就处在袭击上。
要想击败三十万的匈奴大军,没有十万的骑兵,偷袭也不过是让对方慌乱一阵。
可是要排除十多万的骑兵,如何能够绕道匈奴的身后,本身就存在问题。
至少九原就没有如此大的战略空间,让大秦的骑兵能够悄无声息的接近匈奴的大营。
而绕远路的话,一个是后勤问题,另一个就是沿途的动静。
除非以闪电般的速度,一路横推,将所有见过大秦骑兵的匈奴部落都杀光,否则消息总会泄露的。
可是面对生长于马背上的游牧民族,哪怕大秦骑兵再厉害,也很难保证不逃脱一人。
毕竟,若论马匹的质量,北方草原可是比中原强一大截。
所以,绕道袭击这一战术,根本不适合大规模的骑兵队伍。
否则当年李牧早就使用了,那还轮到大秦。
要知道李牧在四大名将当中,可是以擅长指挥骑兵而著称。
也是整个春秋战国时代,最会使用骑兵的名将。
所以说,冯逍所建议的战术,根本就是纸上谈兵的假设。
更何况,退一万步来说,哪怕大秦偷袭成功了,可是随后的结果,也未必可以按照冯逍的设想去发展。
那些溃散的匈奴骑兵,是否会对边境的百姓,造成大量的伤害是一方面。
还有就是头曼和他的儿子冒顿,未必就会两败俱伤。
把战争寄希望于对方主帅的受伤,本身就是一种不太靠谱的事情。
所以嬴政当机立断地定下了和匈奴对战的策略。
大的方向定下来,反倒是辎重的问题,在嬴政看来,冯逍会给自己一个惊喜。
毕竟和军事比起来,冯逍在内政上的才能,简直堪称妖孽。
对于冯逍身上的缺陷,其实嬴政不知道的是,这个问题是先天性的,是根本无法解决的。
毕竟两辈子加一起,冯逍也就经历了那场围困咸阳。
前世当中,虽然电视当中、影视剧当中,看多了战争片。
但那里面肯定不会普及兵法的教育,以及军事能力的培养。
和平时期长大的冯逍,对于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政务,熟悉得再不能熟悉。
哪怕是历朝历代政策的利弊,都能分析出来。
毕竟学历史的时候,从小背诵到大学。
可是从来没有哪一门功课,能够为冯逍分析一场战役该去怎么准备、怎么打、怎么收场。
那可是军校的专业。
就是今天冯逍所想出来的战术,都还是通过前世的所见所闻,理所当然地想出来的。
嬴政既然发现了整个问题,那么他就准备帮冯逍弥补上。
作为大秦未来的掌舵人,对于军事不擅长可不行,毕竟大秦就是以军立国的。
所以,冯逍这个未来大秦的丞相,哪怕无法做一个名将,但起码也得精通一些军事事物。
否则很容易在这一方面被别人蒙在鼓里。
从头到尾,嬴政都没有想过培养胡亥的能力。
在这位大佬的眼里,胡亥已经化身为只会盖图章的工具人。
嬴政这里思考着,如何才能快速的,将冯逍的军事能力培养起来。
而冯逍这里也在急速地转动着念头,甚至连嬴政都听不清他如今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因为冯逍心里的活动实在太过激烈,刷屏的频率已经超出了嬴政接受的范围。
如果说要是能发动百姓忍受一年,或者说高产农作物的推广推后一年,冯逍也不用这么为难。
可是无论是嬴政还是冯逍,都做不出损害百姓而支持打仗的事情来。
冯逍是于心不忍,而嬴政是为了大秦的将来考虑,要想江山长久,那么就不能失去民心。
自从能够听到冯逍的心声之后,接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名词之后。
嬴政已经对于民心的渴望,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
毕竟,他可是从冯逍的心里了解到,未来不远的多年后。
大秦的百姓可是因为过不下去了,集体暴起掀翻了大秦。
本来嬴政都认为自己够高看那些普通百姓了。
因为在一统六国的时候。
如果不是各国的百姓,对于自己国家的贵族感到厌恶的话,那么他们绝对不可能选择对上大秦的时候袖手旁观。
也正是来自于民间百姓的消极抵抗,致使六国根本就没有了对抗大秦的土壤。
以往看不清这个问题,或者说是嬴政的关注点就没有放在这上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