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他全军也就只有一万余人,万余人部队在大会战中起不到决定性作用,也不能承受战败,只要有一次战役失败,整支军队都会被彻底击溃,为此他需要扩大地盘,组建更多军队,哪怕是在和清军中被清军击败,也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李定国没有说什么,他像是想起什么,和聆敬阳说道:“湖广地区还有明军守备部队,可将其组建为野战军队。”
“谢定国将军好意,那些守备部队恐怕都不如乌合之众,就算是把他们重新武装,也需要时日操练。”
“你要是不把他们收编,可就要被建奴给收编了。”
李定国也是肺腑之言,聆敬阳欣然接受他的观点,两人又交流和清军作战经验,都认为清军步战确实无敌,在今后作战中要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才可能取胜。
深夜时分,李定国带着一群喝得醉醺醺部下回到城南,此时追击清军的骁骑营也回到城中。
骁骑营追击清军到上蔡县,在这里和刘良佐部残兵遭遇战,刘良佐不想和大西军作战,也不管从西平城撤出来的清军,带着嫡系部队往归德府撤退。
西平城清军残兵败将见刘良佐放弃救援,几乎失去逃跑信心,被大西军冲上来,被杀得血流成河,大部分被消灭,只有极少数残兵冲出去。
骁骑营带着清军脑袋回到西平城,李定国召集部将,商议要不要追击刘良佐,部将大多数喝得醉醺醺,但也有没有喝酒的部将,他们认为今日攻城战,将士疲惫不堪,强行追击刘良佐,很容易引发兵变,更有可能被清军反败为胜。
李定国精力充沛,但也考虑到部下作战辛苦,也就放弃追击刘良佐,下令加强戒备,防止刘良佐突袭。
他亲自带着亲兵去城墙上放哨,可他高估刘良佐,刘良佐哪有勇气偷袭西平城,他带着部队一直北上,一口气撤退到归德府,在这里和归
(本章未完,请翻页)
德府清军会师,撤退到鹿邑县,才下令部队进行休整。
刘良佐部撤退,清军在河南地区就只有归德府一万多兵马,其中大部分还是刘良佐残兵,清军兵败汝宁府,多尔衮在京城暴怒,数万大军被大西军和明军消灭,还死了一个轻车都尉,他很想杀掉刘良佐,可刘良佐战败,却还是带回来数千嫡系部队。
也是因为有这数千嫡系部队,战斗力还颇强,刘良佐才没有被多尔衮强迫退役,还给刘良佐数万两白银,鼓励其重振军心,为大军攻打河南做引导。
刘良佐得到多尔衮鼓励,在归德府重振兵马,但是他放弃救援哈泰,在满清中引起很多人不满,哈泰所在正红旗,很多八旗将领恨不得把刘良佐生吃。
尤其是哈泰尸体还在西平城,正在被聆敬阳等明军将领观摩,哈泰是左胸口被两颗子弹击中,导致其气绝死亡。
聆敬阳从俘虏口中得知哈泰是清军在西平城最高将领,聆敬阳特意让都督府都事下令嘉奖,徐升享受五品武将待遇,其他八名狙击手享受六品武将待遇。
徐升和狙击小队立下大功,但他没有居功自傲,和聆敬阳说起步枪的优缺点。
优点是准确度很高,比三眼铳不知道强多少倍,射程也远,两百米距离狙杀目标轻而易举,但是也有缺点,就是穿透性太强,只有击中要害,才能够击毙敌人。
今日狙击中,如没有击中哈泰胸口,只是打中哈泰其他部位,哈泰很大可能性会活过来,至少当场不会死去,聆敬阳不停地点头,徐升在短时间内摸透步枪,确实很有天赋。
聆敬阳为了让狙击小队发挥更大作用,忍痛下令梅少佐回到山东,去扶桑人在山东特高科搞到子弹,梅少佐上一次被王骁击败,心里头有气,这一次把王骁从清军中救出来,本想继续挑战王骁,可却被聆敬阳命令去山东,这让他内心很是痛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他请求聆敬阳让他和王骁决斗,然后再去山东,聆敬阳却给他三匹快马,让他赶紧去山东,为狙击小队带回子弹,还让特种局六名将士护送他去山东。
梅少佐恋恋不舍离开队伍,聆敬阳告诉他,从山东回来去湖广德安府和黄州府,他将率领部队在这里驻扎,并且以两个州府为基地,全力扩充军队,等梅少佐从山东回来,他会提拔梅少佐为直属军千总,让梅少佐领一千人军队。
这可让梅少佐心花怒放,在特种局留个士兵护送下,往山东奔去,聆敬阳在他走后,召集部将,令消化吸收降兵,有降兵做逃兵和欺压百姓,直接杀掉,此举是为了维持部队凝聚力,免得大军一路南下,降兵又回到清军队伍。
开封府郾城等地百姓,在第二天傍晚抵达西平城,在城内休息一晚,第三天上午,聆敬阳率领大部队离开西平城,往汝阳县开拔。
聆敬阳队伍人数着实太少,不一会儿就从西平城离开,李定国下令重建后的虎贲营护送明军队伍南下,在南下途中入驻将汝宁府中南部州县。
在虎贲营护送下,聆敬阳率领队伍抵达汝阳县,又从汝阳县往南,一路前行,抵达罗山,最后来到河南和湖广交界地带的新乡县,这里有大量的军事关卡。
有土门关,黄土岭关,木岭关,大胜关等十多个军事关卡,李如风和贺珍率领先头部队抵达这里,贺珍恢复部队建制,信心也重新得到恢复,他以为这些军事要塞早就没有军队驻守,带着陈一刀等数百明军将士进入第一个要塞木岭关。
木岭关是一座千余人军事要塞,在这里驻扎一千,可以抵挡五倍以上敌军进攻,贺珍带着部队进入到木岭关,里面空无一人,贺珍刚想呼喊在关外部队入城。
突然,一阵刺耳的锣鼓声响起,从木岭关附近冲出来数千兵马,他们手持简陋武器,将贺珍等数百人堵在木岭关。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