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 第二百五十八章 广通仓

第二百五十八章 广通仓

    章台宫之西,渭水南岸的一处土塬上。

    扶苏的2.0版四轮马车,在六匹纯黑色,通体没有一根杂毛的高头大马牵引下,缓缓驶来。

    “警——”

    随着一名中郎的高呼,两行身穿铁甲的郎骑们迅速组成了一个陛道。

    扶苏打开车门,踩着小凳子走下,首先感受到的是迎面而来的热浪。

    入冬你频频失败,入夏你倒是一发入魂……扶苏擦了擦额头上沁出的细汗,踱着方步向前走去。

    今天他来的这个地方,是咸阳城的二十二处官仓之一,里面储存的粮食,主要用于章台宫和蓝田大营的驻军食用。

    《礼记·王制》中所说,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

    扶苏到来之前,其实一直担心会出现‘火龙烧仓’的事情,所以早在一月前,就已经派人暗暗盯着这个官仓,然后才宣布的视察仓储的诏命。

    现在看来,倒是他多虑了。

    “参加陛下!”

    治粟内史郑国带着太仓令急趋上前,拱手而拜。

    扶苏略微点头,径直向内走去。

    “朕这是第一次来这里,你这个‘主人’不为朕介绍一下吗?”

    太仓令笑道:“臣不过是陛下的守门之犬罢了,当不得主人二字……”

    他停顿了一下,指着远处的粮囤说道:“陛下,这里是咸阳二十二仓之一的广通仓,仓储规模仅次于咸阳城中的永定仓。”

    “仓库中的粮食,多是沿渭水,从雍县、陈仓县运来。”

    “此仓东西长两千六百尺(秦尺),南北宽三千两百尺,共有地下圆仓两百六十座,每窖可容粮八千石。”

    不愧是天府之国……扶苏微微点头,向他询问道:“现在粮库中还有多少存粮?”

    太仓令想了一下,笃定的回答道:“因为征讨羌人之战用的此仓存粮,再加上陛下之前开启平粜令,所以粮库中还有粮囤七十二。”

    72*8000,也就是说存粮共有五十七万石粮食,考虑到存放的粮食需要研磨舂掉外壳,一石粟米舂完,大约还有六斗,也就是说有百分之四十的损耗,那么精粮在三十四万石以上,保守按每人每月两石粮食……稳了……扶苏拍了拍太仓令的肩膀:

    “军无粮不行,太仓令调度有方,功不可没!”

    太仓令口称不敢,低头拱手而拜。

    扶苏转过头,看着颤巍巍的郑国说道:“今年夏粮收获之后,优先保障广通仓的存粮!”

    毕竟这里靠近渭水,方便将粮食顺流而下,转运到函谷关一带。

    郑国点点头,让一名随从的小吏在尺牍上写下扶苏的诏命。

    他呵呵笑着说道:“年老了,脑子不太好用了……”

    年老了到是主动告老还乡啊,占着茅坑不拉屎……扶苏心中吐槽,其实他一直想把郑国换下来,但这老头滑溜的跟条鲶鱼一样,而且本职工作也始终完成的很好,尤其是你想要寻点小错,把他换下来的时候,他总能上一道很有见地的奏疏。

    谷</span>  所以他一直以来,对于这颗墙头草始终处于一个又爱又恨的状态。

    扶苏笑着说道:“谁说治粟内史老了?以朕看来,治粟内史起码还能再陪朕二十年!”

    “二十年?”郑国摇头苦笑:“只怕别人要恨得把牙都咬碎咯……”

    他这是再说萧何,嗯,一定是这样……扶苏转头看向别处,不再理会郑国的抱怨,关于他和萧何之间的矛盾,其实是扶苏乐于见到的。

    毕竟萝卜坑就那么多,治粟内史下辖的两令两丞中,偏偏只有萧何一个人拥有侍中头衔,可以随时出入禁宫,参知政事。

    手下有这么个皇帝近臣,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

    “嗯?这里怎么还种了这么多树?”扶苏好奇的张望一下,旋即转头问道。

    太仓令走到扶苏身边,解释道:“这是为了预测粮食是否腐烂发芽所为。”

    见到扶苏依然满是不解,他放缓语速说道:“夫官仓存粮,最忌讳虫害、鼠害,以及粮食因存放不当,而腐烂发芽。”

    “陛下请看,这每一座粮囤都极为讲究,粮窖选择在地势较高的地点,这么做有利于防潮。”

    “土坑挖好后,需先用柴草将四壁烧烤,以干燥土壁,之后再铺上草木灰、草束、木板、苇席、谷糠五层防潮、保温。”

    “这种方法被称为‘席子夹糠’,而如果种在粮囤封土上的树苗枯黄了,就说明窖粮发热、发芽了……”

    扶苏微微颔首,心中想道,果然是隔行如隔山啊,也难怪寻常百姓之家修不起粮仓,只有那些钟鸣鼎食的大户才能维持大型粮仓,不会被人为操纵的粮价割了韭菜……

    …………

    河内郡,怀县。

    此地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被山河怀抱,得名为‘怀’,又称‘三百里怀川’。

    廷尉右丞侯封在一群郡县官员的簇拥下,缓缓走出县府。

    他回望了一下周围人的脸色,心中晒然。

    脸上挂着‘终于走了,可千万别回来’神情的,是在这次的整饬吏治中受到波及,利益受损的。

    而那些脸上写满‘不要走’的,则多是一些底层小吏,他们是在察举制之下,因为任劳任怨,精明能干而被提拔的一群人。

    至于脸上的‘不要走’,则很是简单,毕竟官员的位置就那么多,而他们升了官,就必然有一些或降职,或族诛。

    所以当侯封离开之后,新旧两派势力必然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般的明争暗斗。

    不过这和侯封无关,他们斗的越狠,就越发需要秦庭中央,也就是皇帝的支持,这多少也算是利大于弊吧。

    侯封看着马车上宛如木棍一样的东西,好奇的向前来送行的温邑县县令狐婓问道:“此为何物?”

    狐婓笑着说道:“些许土特产,蒸熟了吃,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补肾涩精……侯封微微一愣,脸上露出蜜汁微笑:“等下我给陛下上奏疏,让少府采买一些送到宫中享用!”  17098/982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