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活埋大清朝 > 第483章 石头、资本和印钞机!(求订阅,求月票)

第483章 石头、资本和印钞机!(求订阅,求月票)

    “大王,”即将出任江北总督,但眼下还是左军师的杨起龙这时站起身发问,“不知吴应麒和登州天王府应该怎么那些个物资?是朝廷替他们买好了,还是让他们自己来买,朝廷只管给商人们付钱?”

    他一提到“付钱”,诸葛三和、于忠贤和马成龙就是一脸忧郁......没有钱啊!

    朱和墭笑道:“可以在南京设立一个采买衙门,由吴应麒的人和登州天王府的属官以及朝廷派出的官员一起管理。要买什么,由吴应麒的人和天王府的属官从清单上挑,只要在额度之内,朝廷的官员就负责向商人招标发包。至于付钱......当然是由官银号转账的。

    可以先付点定金,等货品送到咱们和吴应麒接壤的边境上或送到松江府上海港,由吴家或天王府的人点验无误之后,才能将余下的钱款转入商人的户头上。

    另外,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大额采买,也要逐步实行集中采购,公开招标发包和转账支付的法子。不过也不需要收得太紧,各个衙门原有的财权事权不必变动,小额的采买也不需要管起来,只需要在南、海二京和各省省会设立一个采买处专管招标发包的事儿就行了......诸卿以为如何?”

    现在的大明朝廷还在草创期间,各项制度都不完备,漏洞也比较多。

    朝廷和地方采买过程中的贪腐,那简直就是无法避免的。不过朱和墭设立采买处搞集中公开招标发包的目的,也不完全是为了反贪和节省采买开支。还为了加快金融体系的建设!

    现在以东银钱厂和东厂官银号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只是在南京、广州、潮州三个地方铺得比较开,算是深入了当地的民间和工商业,形成了体系。在其他地方最多就是设个点儿,谈不上体系。

    而且在广州、潮州和南京三地,刚刚出现的金融体系也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

    同业市场和商品交易市场虽然都建起来了,但还很不成熟,规模也比较小,各项制度都在摸索之中。而在东厂官银号或者在和官银号有密切资金往来,并且接受东银钱厂监督的银号、钱庄、票号、当铺开户的商民数量也不是太多。

    所以朱和墭就希望通过建立朝廷和各省采买招标处这事儿,可以帮着以东银钱厂和东厂官银号把触角伸展到大明朝廷治下的每一个府。

    如果能形成以东银钱厂和东厂官银号为核心的一个监管、拆借、汇兑、发行体系,那发点公债根本不是问题。

    而且这个体系一旦建立起来,以往通过贸易流入大明的巨量白银,就能被吸入这个体系,然后运转起来,完成从“石头”到资本的华丽转身——也不需要所有的“石头”都变成资本,有个两亿银圆的基础货币,再加个一倍的乘数效应,就足够周转了。

    “大王,”诸葛三和不明白朱和墭的用心,但他还是支持这么搞的,“臣以为这个法子挺好的......不过这事儿今年要全面摊开是来不及了,要不先在朝廷这边试行。朝廷今年的采买预算也有好几百万,加上天王府和吴应麒的采买,上千万两都有了。如果能把账期拖一下,也许就周转得开了。”

    朱和墭提高嗓门,用加强了的语气说:“不是上千万两,而是上千万圆......废两改圆的事儿,也要同时展开。”

    “银两”和“银圆”可不是一回事儿!

    这是一个货币主权的问题!

    银圆是东银钱厂独家制造的,私铸银圆和私铸铜钱都是死罪!

    而银两是地下挖出来的,谁都可以挖,而且主要产地是新西班牙。

    用银两当成流通货币乍一看也没什么,毕竟是贵金属嘛,也不随便去后院挖一下就有的。

    但这么一来,就使得国家无法控制货币发行,同时也失去了紧急情况下征收通胀税的可能。

    历史上崇祯的“穷死”和大清的金融主权丧失,就是因为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后,国家丧失了控制货币发行和管理金融的能力。

    相比之下,隔壁的日本国因为一直在铸造“银判”、“金判”,还在发行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藩札(纸币),所以就一直掌握着发行货币和调控金融的能力。因此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人牢牢地掌握了本国的货币和金融,守住了自己的印钞机......

    深知核动力印钞机威力的朱和墭,当然知道国家一定要牢牢抓住货币发行权!

    “大王,”户部尚书马成龙这个时候站起身问,“民间用银两已经很多年,早就形成了习惯,咱们也不能强令不许用银两吧?虽然银圆的确比银两方便,用过的都知道......但是没用过的,还是不知道它的好。”

    提督东银钱厂的庞太监接过马成龙的话题道:“可不是嘛......还有不少人把好好的银圆剪碎了使。

    明明有一钱小银圆和铜钱,他们偏偏不去换,非得上剪子!”

    朱和墭笑着道:“孤家知道老百姓用习惯了银子和剪子,许多人还会自己熔银炼银,本事不小啊!不过孤家也有办法可以把废两改圆的事儿推快一点儿!”

    庞太监听朱和墭说有办法那是一点不奇怪,还笑吟吟道:“难(我)就知道大王是有办法的,这办法是......”

    “当然是科举了!”朱和墭道。

    “科举?”

    “科举和废两改圆有什么关系?”

    庞太监和马成龙两个都不明白了。这科举和银圆、银两之间的关系,好像不能公开吧?

    “当然有关系了!”朱和墭道,“既然要参加科举......就得出远门啊!宅家里没法科举吧?”

    “那倒是。”庞太监点点头,“难(我)明白了,穷家富路,进京赶考的举子家里面都薄有资产,怎么都得带个几十两上百两的出门。如果能让他们把这些银子换成银圆或是银票,那废两改元的进度就能大大加快了。”

    朱和墭点点头:“还是九千岁的脑子转得快,九千岁,您再给孤家想想,该用什么办法让那些举子把银子换成银圆或银票?”

    庞太监摸着自己光溜溜的下巴,一对小眼珠子转了转,道:“还得从税关上想办法......现在税关上给了商人们一千两现银的免税额度,臣建议把这个额度向下调,调到五十两。

    同时,再通知地方上的举子,叫他们出门前先把银子换成银票......也不需要都换成官银号的银票,换成各地大钱庄的银票也可以。官银号可以借着为举子们汇款换银的机会,把这些地方大钱庄都圈进同业市场,这样就能帮着它们进行汇兑了.

    只要能把各地的大钱庄、大票号都圈进来,银子在同业市场里面一过,就都变成银圆了。”

    “银圆够吗?”户部尚书马成龙问,“东银钱厂一年才铸多少枚银圆?顶天就几百万吧?”

    朱和墭笑着接过问题,道:“马尚书,你放心好了......一年几百万枚的银圆是供市场流通用的,眼下已经足够了。同业市场结算单银圆大多是虚的,而且还可以铸造大额银圆,五十圆、一百圆,甚至一千圆都可以的!如果银子太重,那就用金子铸。”  17085/10008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