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铸秦 > 第225章 落魄之人的困境

第225章 落魄之人的困境

    老妇人拉着徐端静走进屋内,用袖子擦拭着有些年头的木质板凳。

    只不过板凳有了些年头,样子没有因为老妇人这番动作,有丝毫变化。

    徐端静倒是不在意,坐在凳子上的同时,也拉过另一张凳子,让对方坐的离自己近一点。

    俩人说了些家常的话语,让何楚安母亲的情绪平稳了一些才说起正事。

    “大姐啊!何楚安今日不来学堂的事,您是否知晓啊!”

    何楚安的母亲听到这话,刚刚平复下去的心情再次激动了起来。

    拉着徐端静的眼睛,没说两句眼眶中就泛起了泪花。

    “徐先生啊!那个逆子不去学堂还与我争论了好久呢!早些年于阗遭了灾祸,孩儿他爹被那些家伙打死,好在还是侯爷收留,听完我家情况,让我么一家四口有了现在这么一个栖身之所!”

    何楚安的母亲,声音有些哽咽。

    这会儿牵着徐端静的手都有些微微用力。

    “侯爷心善,不但收留我们,还分发了土地,徐先生您还开设学堂,让我等破落户有个识字读书的机会,这般天大的恩情,真的是无处言语啊!”

    何楚安母亲说道这里,眼泪再也止不住,又想磕头谢礼。

    徐端静也连忙拉拽,这才让这位老妇人没有跪倒在自己脚边。

    老妇人的家庭情况,可以说在流民中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他们哪一个不想好好过日子,能吃饱饭,能有书读,安稳平和度日。

    可惜这个操蛋的世道,根本没有让好人有一条活路。

    豪族,世家,寒门,良家,黔首,纤户,破落户,流民....

    这么多的大大小小的家庭,也就只有前三位,在东炎这个时代才算的上是人。

    至于其他的就如同街边的垃圾一样,任由他们欺凌。

    徐端静也是世家的受害者。

    很早的时候途径陈留城,还没来及去洛阳的时候,稀里糊涂的被人就哄骗进了世家。

    于是乎就有了云光。

    那一刻她才明白,原来有的人根本不会把普通人的命当做命。

    何楚安的母亲总算缓了过来,捏着衣角擦拭着眼泪,也说着事情的原委。

    “这不快要开春了,分给我等的地也能种了,可我这个身子您也看见了,我儿念我劳作吃力,就想分担一二!”

    “可这个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怎会让他如此舍弃啊!这几日都在和我大吵呢!徐先生,劳烦您劝诫一下我儿,我吃点苦没事,可不能害了他一辈子!”

    徐端静轻轻拍着抽泣的老妇人手背,安慰着这个为了自家儿子的将来,硬撑着的平凡母亲。

    她大字不识,也不明白什么至理名言。

    可也一样教授出了何楚安这样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明事理知礼节的孩子。

    想到这里,徐端静已经心中有了打算。

    像何楚安这样天赋过人,可因为家庭琐事,还有社会环境,最后只能泯然众人的不在少数。

    现在秦境学堂也只是免费教授前六年的一切费用。

    后面的教学可都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收取的费用不是太高,可一样还是有人上不起学。

    他们这方面的压力,往往来自于家庭的经济压力。

    这段时间徐端静也在思考,关于这些没有壮劳力了贫困家庭的未来。

    秦境内虽然无法做到人人都是家财万贯的富足翁,可也不会丢下任何一人。

    为他们打开上升通道的同时,也需要留出时间,让他们能展现自己的天赋,以后用来反哺大秦。

    俩人正在交谈之际,门外两个扎着羊角辫,挎着小布包的两个小姑娘走了进来。

    互相勾着手,玩闹较劲的两个小姑娘,抬头也注意到了敞开大门口的母亲和先生。

    两个小姑娘尖叫一声,兴奋的跑到了母亲和徐端静身边。

    “何华,何雅,见过先生!”

    两个小姑娘怎么会不认识徐端静,只不过没想到每个人敬仰爱戴的先生,会出现在自己家。

    小姑娘们转动脑袋,张望四周。

    可惜没有发现那位她们也异常喜爱敬仰的师哥!

    学院中的师哥温文尔雅,简直和马背上那个霸气威武的将军判若俩人。

    更何况她们好好学习,以后也更加能为秦报答一二。

    小姑娘们对于现在能读书识字的机会可很是珍惜,放在其他地方,她们除了帮助家里干农活之外,就是到了一定年纪嫁出去。

    嫁出去之后就是帮着夫家人干农活,然后生儿育女,就这么过完自己的一生。

    哪里像现在这样,不但能学习知识,甚至优异者还能入秦做官,造福百姓。

    就算最后做不了官,也不会在成为绑在土地上一辈子,成为一个混不了温饱的农奴。

    徐端静也面带笑容的同眼前的两位小姑娘交流,听着刚入学不久的她们,对于未来生活的展望,还有想要为秦报答终身的话语。

    盯着这些质朴到不像话的人,徐端静也红了眼眶。

    众人攀谈之际,何楚安也背着一捆垒的很高的木柴走了进来。

    靠着墙壁缓缓下蹲,将背着的巨大柴火慢慢卸下来。

    今年只是十一岁他,无法进入后城的工匠坊去帮工,顺带学一门以后吃饭的手艺。

    毕竟那里最小的年纪可是要十二岁。

    放在后世妥妥都算童工的年纪。

    在这个时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其他贫苦人家,**岁的年纪,已经扛着锄头开始帮家里人摆弄土地了!

    现在开春,土地还冻的梆硬,无法开垦。

    后城工厂区也因为年龄关系也不能聘用他,为了补贴家用,就上山砍柴去城里卖掉来补贴家用。

    他的母亲老了,身体缘故,干不了重活,还有两个以后有能生活在大秦享受美好生活的妹妹。

    身为家中长子,父亲走后的担子,这个年纪的他就要挑在肩上。

    何楚安砍柴间隙,也会想念求学的那段日子。

    只不过现实的压力,总要离开那个令他贪念的象牙塔。

    人生可不只是有诗和远方,还有责任和担当。

    放下柴火的何楚安,盯着站起身笑着望着他的先生。

    不知道为何,眼眶的泪水夺目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