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标题:韩信欲借水分割齐楚联军,齐地之半龙且心中的留恋
李左车和韩信已经琢磨许久,敌我双方加起来数十万人的交战,不是个小事,需慎之又慎,故二人在灌婴和曹参率军未至前,已经研究许久。
李左车道,“沿密水而上,寻一上游之处,用沙石囊用麻袋盛满沙截流,即可便利渡军,汉军可佯败而走,楚军如追,又可决之,以大水阻之,灭其一部,然此举看似容易,实则难在有二。
其一,欲使龙且命军追击,诈败需有一定代价,令龙且上钩,难;
其二,率先追击之军如非龙且所在,纵使击之亦无意。”
两人探讨中,最难得的就是韩信设想的分割龙且于密水之西,杀龙且于密水西,其未渡楚军必会溃散,
如果龙且未先渡,而是后渡,留在后军,那么此计难成。
曹参和灌婴第一次听说可以如此利用地利的,人工引造大水以助战,这点二将在废丘时曾见韩信如此筹划,以水淹废丘之策略,
可那耗时较长,哪有这种临时截流之法。
曹参和灌婴心中对韩信、李左车心生敬意。
同时二人也觉得此计甚好,只是实行起来不易,现在韩信的名声已威震天下,对韩信不可能不提防,想让兔子追击猎人,难。
韩信的眼眸很清澈,映着众人的面庞,诸将皆对于这个耗时的工程不是很看好。
虽然经过几天的查探,找到一个水面不是很宽的上游之处,但要是截流,没上万的沙囊装满沙子的布袋,是无法完成的,如此耗时还不一定能完美执行。
不过韩信却道,“如龙且未先渡,伏兵静待,如过半仍未见龙且渡水,立刻出击,剿灭后,悉数渡水击密水东之军。”
在韩信的谋划中,先渡一半兵马去诱敌,与楚战,这一半兵马中再精挑一千人埋伏起来,以做拆分齐楚联军……
韩信与诸将在大帐内紧张的商榷如何破楚。
密水西岸,高密城内,齐王田广非常开心龙且的到来,“有大司马在,韩信休想灭吾齐社稷;韩信若渡水而击,大司马在外,寡人应内,内外夹击,必破汉军,
待韩信粮草不济,寡人与大司马合力击之,韩信首级可置于戏下……” m..coma
齐王广面对龙且的到来,除宽慰外,就是一阵吹捧,已经完全忘记当年在城阳抵抗龙且的日子。
那个时候的田广恨死龙且等楚将,此刻却一脸笑意的奉承龙且。
龙且率军至高密,立刻与齐王合军,欲迎击韩信。天才一秒钟就记住:(
人得不到肯定,会受打击,得到夸赞会得意,容易忘形。
得到一个齐王的肯定和夸赞,龙且心中飘飘然,甚至比得到项羽的肯定还爽。
项羽和他龙且关系莫逆,其中难免掺杂情感,肯定的幸福度大打折扣,
可齐王田广不同,这个齐王曾视楚为敌,他的肯定更能让龙且有成就感。
龙且有自信之本,与项声合击九江王黥布,将其击败,这个战绩逐渐让龙且摆脱项羽的阴影,恰在此时田广给予激励和肯定,使得龙且心中愉悦,更欲战韩信,以彰显自己的武功将兵之能,非武艺之功。
不过两军未合之时,立刻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挡。齐楚自居其地战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战斗,兵易败散知道往哪跑。
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败亡或投降之城,亡城闻其王在,
楚又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不能再涨,可无战而降也。”
此人所提意见的确不错,但龙且寻思,韩信非项王,且又广武君李左车辅佐,其策略使得曾经的赵王歇稳定赵、代两地,嫣然有变成强国之势,此人在齐地亡城复齐反汉者,恐少之又少。
所谓知己知彼,龙且自认平生知韩信,觉得此人谨小慎微,较为胆怯,曾经他见韩信做执戟郎不耐,欲建功,龙且便邀请其加入自己的战队,上战场立功,
但韩信怕死,不愿上战场,为将者岂能贪生怕死。
可龙且不知,当时的韩信不愿冲锋陷阵,那是因为觉得他的命不能那么轻视,他的生命不是用来冲锋陷阵的。
闻齐王在高密,亡城皆反汉,这点龙且不是很相信,今龙且不愿听从的原因中最重要的还是项羽和齐王田广都同意的一条,只要战胜韩信,齐国一半的土地将分封给他龙且。
这是什么,这是裂土封王,这种利益谁能阻挡,谁不想为王。
当时的项羽就对龙且说,只要能大败韩信,救下齐国,他做主将齐地一分为二,一个给齐王田广,一个给龙且。
这么做也是项羽决定救齐的条件之一,曾经的齐闹的西楚不得安宁,怎么可能轻易饶恕,现在处于战略需求,加上齐王遣使者来救助的真诚,这才提出战胜韩信后,将齐地一分为二,将另一半给自己宠信的龙且。
项羽相信龙且称王之后,不会像黥布那样立刻保持中立,不再从楚,毕竟是发小,有龙且在齐地为王,他北面将无忧,随后倾尽齐国之力与楚合击汉,最后再策反赵地,形成反包围。
这种策略也是范增很早提过的,如果不想并齐地为西楚之疆域,不想走秦始皇那种郡县制,回到群雄并立的时代,
做这个时代的霸主,那么就封信任的人或者自己的亲人到齐地,彻底掌控齐地。
不过项羽选择分封三个田氏为王,去分化齐地,这种策略实行起来较为容易,比起立项氏去惹到众怒,
诸侯群起而攻之,是相当不划算的,将危矣,这是项羽所想。
不过项羽还是忽略他的武力之强,在灭秦中项氏之王为最功,天下是项氏的,如果用软化的手段慢慢推行不是不可以。
比如多分封项氏之候,将侯国的区域变的大一些,掌握一些要地,令其握有实权,而那些所封之王弱化他们的王权,遣几个信得过的人或者项氏之亲为相国或重臣,逐渐慢慢来。
可项羽觉得这种做法有隐患,如此却分化项氏的实力,分散各地,无法抱团取暖,如果分出去的项氏之人能力弱于臣,那么很容易出现田氏代齐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