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末之龙起荆襄 > 二百一十六章 招揽于吉

二百一十六章 招揽于吉

    与时俱进?也就是这位二公子希望对儒家改革,并非是反对儒家,盛宪有些明白了,对于儒家来说,如果是改革是可以接受的。

    刘表之子,似乎对儒家也比较精通,这是好事,说明此子还是对儒家很看重,至于分歧,那很正常,何休昔日与郑玄的争论天下谁人不知?

    郑玄精通古文,是古文的集大成者,而何休则提倡今文经学,是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汉末马融,郑玄,卢植等人的崛起使得古文经学压倒了今文经学。

    “公子有四海之志,希望能造福百姓,宪希望公子他日能中兴大汉,至于儒家必然也会与时俱进!”

    盛宪不是来与刘琮辩论的,他是过来要答案的,既然他想知道的答案已经明确就够了,既然刘琮依然对儒家看重就够了。

    儒家本身的发展就是一部斗争史,在汉朝以及汉朝以前,儒家从未通过政治去打压其他对手,如汉朝,汉朝的儒家吸收了大量的法家,道家理论,形成了新儒家!

    从春秋之时的仁政,王道到汉朝的大一统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了君主的意愿成为了当时显学,如今又是大变革时期,儒家自然不畏惧改革!

    “谢谢盛老的支持,琮希望各家各派摒弃门户之见,杂揉合一,昔日儒家能吸收道家,法家,如今一些老旧的思想不适用的时候,应该进行改革,将糟粕改造成精华!”

    儒家到了汉末,最大的问题是阶级观念问题,儒家希望固化阶级,君臣百姓都各司其职,但是老百姓也是要崛起,如果他们不能崛起就很有可能采取极端措施。

    如商人,他们会谋求更高的地位,如农民,都希望光宗耀祖,你搞阶级固化,甚至还想恢复周朝的井田制,这是与百姓走到了完全的对立面。

    “晒盐场的试验就麻烦盛老了,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书局的事情小子会抓紧处理!”

    刘琮在送走盛宪之后,开始反思,如何使得儒家不是那么反对改革,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局势,但是如何改革是有技巧的。

    学校,书局,这些都掺杂了刘琮大量的个人私心,刘琮骨子里是希望百家争鸣的,垄断并非是什么好事!

    当下的局势肯定是没法明目张胆的的搞百家争鸣,这也是刘琮推《吕氏春秋》的原因,此书包含百家文化,让学子更多的了解各家各派的文化。

    “方圆,你去盛太守处,负责记录晒盐的情况,记住,你要做的是事无巨细的记录,不用你分析哪些是应该或者不应该记录的,不管是好的,坏的,对的,错的都记录过来!”

    刘琮安排人前往记录,分析的事情这边有专业的人做,你做好本职记录工作就好,如果有其他想法,你可以额外提出来,就怕人擅作主张,该记录的没记录!

    “公子,这是第二期的学校的选址,您看看,不过钱有些不够了!长沙和江夏的钱财还没有运送过来!”

    廖淳递过来了图纸,刘琮看了看,襄阳一共调拨了八千万,其中三千万是用于日后会稽分拆补贴到南部的,五千万钱看似很多,但是实则不多。

    治水一项就预算了两千万,这只是目前第一年的,而且要知道,后面襄阳方面不会再继续补贴扬州。

    好在今年不用发军饷,目前是由襄阳方面负责,刘表已经让刘琮做好规划,年内将部队进行重新整编,扬州区的驻军将独立出来由扬州自给自足。

    “我单独调拨一千万钱过来,负责吴县,秣陵,山阴,句章,钱塘,宛陵,歙县的小学选址,并且拿下地皮!”

    “诺!”

    廖淳带着命令去执行了,吴县,山阴两地都将开设两所小学,明年就两所小学,秣陵,宛陵等地是为以后准备。

    襄阳虽然没钱调拨过来,但是刘琮自己的小金库还有许多钱,发展始终是耗费钱粮的,目前扬州五郡,庐陵库房有三万斛粮食,这是为了出现意外情况准备的。

    豫章有六万斛粮食,也是为了意外情况准备的,至于丹阳,全靠刘琮自己的小金库支援,吴郡目前在筹集钱财,已经募集到一百六十万的钱财。

    预计夏收之前能募集到三百万钱财,刘琮从顾家,张家就化缘到六十万钱,建设家乡,有钱出钱。

    “主公,丹阳钱财有些不够!”

    霍笃亲自跑到吴县来要钱了,武器,盔甲,养兵都是极为费钱之事,霍笃为丹阳郡北部都尉,手下军士扩张了不少,但是耗费也增加了不少!

    “鲁肃不是捐献了六千斛粮食嘛?就没了?”

    “主公,粮食主要运到宁县了,陈到离开之后,宁县的建设就困难了许多,整体上来说都有些不够用!刘郡丞还到处化缘,已经化缘到三千斛粮食,但也是杯水车薪!”

    霍笃也是无奈的说道,刘琮听了也是沉默,丹阳的基础太薄弱,要想看到成果,必然是要大兴工程,要大兴工程就要有足够的劳动力。丹阳郡取消了更役,劳动力只能是招募,招募就得有钱有粮。

    “子义,你负责运送一万斛粮食,钱三百万到芜湖,霍笃,你帮我转一句给周太守,节省着用,最好能撑到夏收!”

    刘琮安排道,刘琮也知道周尚肯定支撑不到夏收,但是目标要定高一点,哪怕是多几天也好,刘琮虽然小金库钱多,但是也要省着用。

    长沙郡这个月能支援五百套农具,预计一百套运送到豫章,两百套到丹阳,其余的分配到吴郡和会稽。

    豫章条件更好,但新设的四县还没有开始产出,只有投入,而且是极大的投入,宜春现在每月才能产出三十套农具,完全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

    预计六月以后,豫章能提升到每月六十套,但是完全不够,襄阳今年预计总共会调拨三千套甲胄武器,但是对目前扬州的军士来说也是远远不够的。

    豫章是因为铁匠不够,不说豫章不够,现在整个荆州不够,不过扬州似乎可以调拨一些,吴郡,会稽还是有不少铁匠的,若是他们能支援到宜春,今年应该就可以出产三四百套武器铠甲了。

    “报,周太守派人来报,石城发现了一铁矿,请求派人支援进行开采!”

    刘琮一听,好消息,铁矿是好东西,刘琮立马派人送信到江夏,请求江夏调拨矿井技术人员前来。

    “糜欢,目前丹阳郡有多少早点铺了?”

    “主公,丹阳郡有十八家,吴郡有二十二家,会稽有十六家,广陵有三家,历阳有两家!目前投入总投入在两百万,预计一年内能将投入收回!”

    糜欢一听就知道刘琮想问什么,这是这几年形成的默契,刘琮接过糜欢递过来的手册,里面详细记录了开设地点,负责人,以及详细的账目。

    “说说吴郡的情况?”

    “主公,吴郡目前如海盐等地有大量需求,如果晒盐场能实践可行的话,海盐县的生活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如果在那边多开设几家早点铺是有必要的!

    不过海盐县有自身的问题,海盐城内只有一口官府的吃水井,这明显是不够的,不仅仅是海盐县的问题,几乎吴郡很多县都有这个问题。

    吴郡不缺水,但是缺喝的水,卑下以为,如果要收百姓之民心,首先在解决百姓的饮水问题。”

    刘琮点点头,糜欢除了在刘琮身边,其他时间都在四处跑,为刘记早点铺规划,为纸店规划以及其他的商业。他对吴郡更为了解,起码看到的东西比刘琮更多。

    “主公,还有一个人需要注意!此人名于吉,经常为百姓施符水治病,在百姓民间有很高的威望,若是不加以引导,怕是会成为第二个张角!”

    于吉?孙策杀的那个道士,确实和张角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刘琮想见一见他,对于医术好的刘琮都想收罗到麾下。

    “于吉现在何处?”

    “就在吴县,要不要我去请他!”

    刘琮点点头,就听到王越和糜欢商量之后,听到了一个名字。

    “徐盛,你对这边比较熟悉,你带十人前往!”

    刘琮一愣,不会是日后的徐盛吧?徐盛并非是江东本土人士,乃山东人士,为了躲避中原战乱迁入到吴郡。

    “戒慎,徐盛是字文向?”

    “主公怎么知道?他是琅琊人士,狼卫扩张,徐盛便前来报名,我见他武力不错,而且识字,就任命其为什长!”

    刘琮一听,果然是他,江东有不少名将,有时间得看一看,这些人是否有加入到新军,转念一想,以目前新军的制度,有能者上,如果真加入了新军定然不会埋没。

    “贫道于吉见过将军!”

    “小子刘琮见过道长,道长请坐!今日请道长前来是由一事相商,久闻道长一直在为百姓医治,小子打算在吴县开设医院,希望请道长出任院长!”

    刘琮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如果不能也要挂个虚名给他。

    “何为医院!”

    于吉有些不解,刘琮详细介绍了之后,于吉看着刘琮半天,又推算了半天,刘琮也搞不明白。

    “贫道有一个请求,贫道答应为将军担任院长十年,但是希望将军日后能为贫道修建一所道观!”

    “可!”

    刘琮当然答应,一座道观而已,到时候在震泽的岛上为其选一处修建即可,于吉则有深意的看了刘琮一眼。

    医院的事情,又是花钱的事情,刘琮都头大了,要不是自己会挣钱,哪里能做这么多改革!又得想办法挣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