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老臣斗胆。民间有句话说叫赶日不如撞日,是老臣自作主张,来带萧文明面圣来的。”说着,毅亲王轻轻推了推萧文明的后背,“萧文明,你也太不懂规矩了,见了皇上怎么还不行大礼呢?”
萧文明自打穿越到大齐朝以来,还真就没有认真跪拜过任何一个人。
但是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见到了当今皇帝,他还是非跪不可的——要知道皇帝这个屋檐那可是顶着天了的,萧文明能碰到这个屋檐,说明他的个子现在也不矮了……
萧文明都已经做好下跪的准备了,却不料皇帝却不稀罕,十分随意地摆摆手:“罢了罢了,又不是朝堂集会,搞这种大规矩做什么?”
这种话也就是皇帝能说出来。
原本所有的礼仪规矩,并不是给受礼的人看的——普天之下这么多人,想跪一跪皇帝、拜一拜皇帝还没这个机会的人,皇帝面前还少了?
萧文明这一跪,礼仪规矩是给所有第三方的人看的,是为了维持一种上下的秩序,其本身并没有多少存在的意义,而是为了显示尊卑秩序正在有效地维序着。
而现在这座御花园里就这么几个人,上下关系是确定无疑的。
因此跪不跪、拜不拜的皇帝全然没有放在心上,而是直入主题地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哦?皇叔说萧文明是内行,他怎么是内行了?”
皇帝说不用跪拜,萧文明也就只能不跪拜,直挺挺地站在原地,听毅亲王解释道:“老臣这样说,自然有老臣的道理。萧文明先是打过倭寇,又奉旨和倭寇通商,自从开设港口以来,东南一片平静,倭寇再无犯边。情不同而理同。老臣自以为此事询问萧文明,是再恰当不过的。”
毅亲王这番说辞,还真把皇帝给说服了。
“皇叔说的果然有理。萧文明虽然位卑职小,但确实是办实事的人。让他说话,要要比那些动不动就上万言书,实则言之无物的腐儒,不知强出多少倍!萧文明你有话但说无妨!”
虽然皇帝说话是金口玉言,但是说了不算,你也拿他没有办法。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萧文明也不能够有所提防:“皇上臣是微末小吏,只会做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已,像这等国家大事,臣岂敢妄言?”
皇帝听了这话只当萧文明是个小心谨慎的人,可是毅亲王却知道,萧文明原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特别是那一张嘴,一说起话来没大没小的,开了腔就停不下来,而像现在这样三缄其口,显然是被皇帝的威势给吓住了,唯恐因言获罪,所以才不肯轻易发表意见。
因此毅亲王又给萧文明吃了颗定心丸:“萧文明,皇上问你话,你就有话就说。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皇上富有四海、气量广博,你说错一两句话,皇上还不能包含吗?”
皇帝被这几句马屁拍得异常舒服,也说道:“皇叔这话说的对,这里没有外人,又不是朝
(本章未完,请翻页)
会对答,你有话就说,言者无罪!”
有了皇帝这句承诺,萧文明总算是可以放心了。
其实,他也想在皇帝面前表现一下,便在心中暗暗整理了一下语言,这才十分确定地说道:“同戎羌互市,微臣是赞同的。”
其实皇帝也是赞同互市的,如果他从一开始就持反对的意见,那么戎羌递上来的国书,他自可以置之不理、扔在一边,又怎么会反复纠结了那么多的时间?
他现在询问毅亲王又询问萧文明的意见,不过是给自己一个同意的理由而已。
因此听到萧文明也对互市赞同,皇帝立刻就来了兴致,两只眼睛直直地盯着萧文明,问道:“哦?是吗?说说你的理由。”
理由,方才萧文明已经在心里想过一遍了,回答起来就十分流畅:“互市的确是有诸般好处的。”
首先一条,互市代表着和平,代表着大齐和戎羌的暂时休战——后世有种说法,叫做“最糟糕的和平也好过最美好的战争”,这种说法虽然未必完全正确,但也肯定有他的原因。
至少在和平状态下,朝廷可以腾出手来解决目前的许多危机,能够趁此机会积攒实力,就算将来互市破产,那面对戎羌的重新进攻,也就有了比现在充分得多的准备。
并且现在皇帝已经重新启用了戴鸾翔整顿防务,虽然目前尚未见到明显的成效,但是各项措施都已经有了些眉目,假以时日必然能够扭转现在的劣势,甚至重新占有优势。
其次,再同戎羌相互市的过程当中,朝廷可以大量购入战马。
北方游牧民族,除了放牧打猎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技能,既然是互市,那就是互相交易,不是空手套白狼,更不是抢劫,是需要拿出本钱来的。
中国地大物博什么东西没有?而戎羌能拿出来的,而中原没有的,恐怕就只有军马了。
而军马是一种战略物资,齐国多了,戎羌就少了,随之而来战斗力的消彼长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而中原能够提供的货物,则是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丝绸、瓷器、宣纸、茶叶,哪一样不是戎羌求之不得,每次入侵都要着意大肆劫掠一番的?
而这些东西,朝廷本来产量就不少,只要略加注意采买,就是取之不绝,用来换取战马这样的战略物资,是再划算也不过的。
还有一点,就是戎羌一旦处于长期和平状态之中,其战斗力必然会减弱。
受到中原各种奇珍异宝浸润的戎羌贵族,起锐气必然会大打折扣,渐渐的也就不太会有现在这般强的攻击性了。
这话萧文明并没有当着皇帝的面直接就说,而只是一种暗示,因为这条理由虽然并没有错——就是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蒙元、满清这般强大的少数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后,统治阶级就迅速腐化,不久之后就丧失了当年创业时候的勇气。
但在这话里面毕竟是有批评中原文
(本章未完,请翻页)
气过于柔弱的意思,皇帝听起来可能有些不太舒服,因此萧文明就先隐去不说了。
但是总而言之,萧文明摆出来的理由还是很充分的,尤其是最后他总结了一句:“皇上,有道是‘中国既安、四夷自服’!”
皇帝听了立即赞道:“好一个‘中国既安、四夷自服’,说的好啊萧文明!”
说的能不好吗?
这句话,乃是魏徵对唐太宗说的——那时候的中原是何等的强大,四方夷狄,别说是敢犯上作乱了,就是过来拍马屁,还得分个前后顺序。
一听萧文明得到了皇帝的赞赏,毅亲王也十分高兴,也跟着附和道:“皇上,萧文明能有这样的见识,足可见他是一个能堪大任的人才,此乃社稷之福、江山之福啊!”
皇帝也点头道:“黄书此言正合朕心。萧文明这几句话要是能够写成一道奏章,明发天下,就算未必能够启发人心,至少也会少了许多陈词滥调!”
听了这话,毅亲王又捧了萧文明一句:“皇上,萧文明这小子嘴上是能说的,下笔就稍微欠缺了一些。不过他手下有一个师爷叫做温伯明的,倒是写的一手好文章,在江南都极有名气。若是由他动笔写成一篇雄文,必然是文采飞扬!朝廷里那些迂腐的官员要是有些自知之明,想必也不会做仗马之鸣来反对互市之事!”
毅亲王这几句话说得意气风发,就连他自己都有些感动。
这时却不料皇帝却说了一句泄气话:“唉!见识是好见识、文采是好文采,只可惜萧文明人微言轻,他写出来的文章未必就能镇得住那些个朝廷里的‘正人君子’。这件事情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啊!”
说着,皇帝原本舒展的眉头,一下子就紧蹙了起来,两只手也不安地搓着。
萧文明见到这一幕幕,不由得心中一阵疑惑:这个皇帝到底怎么了?刚才还说的兴致勃勃,忽然之间情绪却又这样的低落……
看来皇帝这个位子也真不好坐。
每天日理万机,既要对自己负责,又要对百姓负责,还要对群臣负责,的确是有够累的。
在这种情况下,情绪喜怒无常、变化多端,反倒正常了,要是始终能够保持平静,那不就成了泥菩萨了吗?
这时毅亲王也发现了皇帝的情绪不对,先赶紧把话题再往外扯:“皇上,互市之事毕竟不是当务之急,不用着急去办,考虑得长远一些也没什么坏处,只要先稳住戎羌就闹不出大乱子来,但是还有一件事情却是眼下非办不可的!”
“皇叔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遇到了什么急事了吗?”
皇帝好不容易接了话,毅亲王可不愿意就这样让话题溜走:“皇上,这件事情当然急了,并且是十万火急!都快火烧眉毛了!此事事关白炎教,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老臣这次匆忙进宫,除了引荐萧文明之外,便就为了此而来。”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