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天抵达渊堂子午雷阳墓的外围,远远弥漫的黑色魔雾之中,一双阴鹜的眼珠子透过魔雾向陆小天这边看来。
“还没有经历赤罡天乘境的磨砺便能达到这般地步,这小子当真是修仙界的不世鬼才。”姬渊主面容阴沉,纵然对陆小天恨到了骨子里,可对于陆小天实力提升之快,姬渊主也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对于眼前这小一辈的家伙无形中多了几分敬意。
若说此前他动用了一丝精血与最后一点地魔血污相融合,对陆小天反击,从陆小天动用七级浮屠时,在陆小天感应到了一丝超过了合体后期修士的气息。而此时,陆小天哪怕没有出手的情况下,姬渊主也感应到了那丝气息,
一丝连姬渊主也要对等看待的禅净之意。
陆小天一路追至此地,在不断体悟斗法的过程中,也是颇有所获,以至于姬渊主感应到的那丝气息也越发明显。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陆小天在接连与无山老怪虚影,以及姬渊主斗法过程中所获得的好处,并不下于进入赤罡天乘境。只是陆小天自己现在都还没有意识到。只觉得自己是对神通多了一层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为外人,而且眼光毒辣的姬渊主更能看出这一点。
这子午雷阳墓中,到处都飘浮着一层黑色魔雾,这情形与当初在陨魔谷倒是极为相似。
隔得远一些的时候,陆小天尚且没有察觉出什么异常,一旦靠得近了,陆小天才发现这飘渺的魔雾之下,隐隐有一股凶煞的死气被压制住了。
姬渊主隔着魔雾远远地看过来,陆小天亦是遥望一眼,虽然隔着浓郁的魔雾无法看到姬渊主的真身,不过陆小天亦是能感应到对方的大概位置。
“看来你在这子午雷阳墓必然是有所凭恃了。”陆小天隔空说道。
“既然知道,又何必过来自取死路。”姬渊主沉声道。
“放任你恢复到全盛时期,我也是死路一条,既然眼下结下的梁子已经解不开了,我也只有一条路走到黑,而且大乘境的手段,我也很想多见识一下,通天魔君,希望你不会让我失望。”陆小天第一次正式称呼姬渊主。
“哈哈,我是通天魔君,又不是通天魔君。小子,你的胆子很大,既然如此,那便来闯一闯本君的子午雷阳墓吧。”姬渊主哈哈大笑,全无一路被陆小天追杀至此的狼狈。
听到姬渊主的话,陆小天心头一跳,是通天魔君,又不是通天魔君。这句话倒是真有些意思了。不过方才陆小天的话也只是试探用的。并没有就笃定通天魔君就是姬渊主。哪怕姬渊主实力超群,在陆小天眼里,也许通天魔君只是以这样一种形式暂时存在。哪怕是杀了姬渊主,也许能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创伤,坏掉其一部分根基。也许通天魔君还能以其他形式存在也说不定。
不过不管怎么说,子午雷阳墓是一定要闯的。陆小天虽不清楚通天魔君的手段如何诡异,可有些事情是无法掩饰的,对方鼓动魔族大军入侵混乱妖域,如此大费周章。必然有其目的。陆小天哪怕不知道对方具体是何图谋,不过这不打紧,通天魔君想要做成的事,他将其坏掉。通天魔君能以姬渊主这样的方式存在,陆小天就灭了他这条路。
虽然陆小天都不清楚因为接连与无山老怪,姬渊主的斗法对自己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只不过陆小天却是能直观的感受到自己对于自身神通的体悟,对于法力的运用都似乎突破了以往固定的认知。
哪怕没有通天魔君带来的威胁,单纯的为了这种冥冥中的体悟,陆小天也要强闯子午雷阳谷。
这是作为一个高阶修士为了争求达到更高境界的本能,哪怕明知前途凶险,亦敢火中取粟。
此时的子午雷阳墓被重重魔雾笼罩,站在外面的区域,陆小天亦是无法一瞰里面的具体情形。
在子午雷阳墓外围转了大半圈之后,依旧一无所获,陆小天心中一沉。哪怕他对姬渊主在这里的布置之厉害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此时也依旧觉得一头雾水,倒不是在此发现了多厉害的禁制,埋伏。真正让他忌惮的是费了番功夫转悠下来,竟然一无所获。
没什么发现才是陆小天最为忌惮的地方。
唯一让陆小天稍微有所感应的是,能推荐此地大致拥有极其厉害的雷系力量。不过此前陆小天施展瞬移神通都被姬渊主所制,显然姬渊主对他的神通有着相当的了解,当年陆小天在千音寺与雷僧明恶斗法时,曾动用过九环引雷针,九环引雷针乃是克制雷法神通之物,甚至能用来对付升仙雷劫。
那一战的声势颇大,也不止一两个人目睹了。通天魔君,也就是现在的姬渊主多半也是知晓此事的。未必没有相应的布置。
如果只是凭着九环引雷针便冒然进入子午雷阳墓,也未免太过于轻视姬渊主这个老怪物了。
陆小天虽有战心,可小命只有一条,在没有合适机会的情况下,也不会随便的自讨苦吃。
陆小天只是寻找着子午雷阳墓的破绽。大概逗留了一个多时辰,也没有多少有价值的发现,倒是此地那浓郁到极点的雷系力量感应更加清楚了。
陆小天眉头紧锁之迹,陡然间天边一道熟悉的灵光向这边激射而来。
陆小天抬头望去,虚空中一只巨大云雀由小及大,待到近前收翼一落,来者竟是云苍月。
云苍月出现时,那翻涌的魔雾之间,便出现了姬渊主那阴冷的眼神。
看到云苍月前来,联想到云苍月身后联系紧密的势力,陆小天心里一动。
“没相屋陆丹王这么快便从幽暗妖冢内脱困而出,真是件天大的喜事。”云苍月一脸喜意地看关陆小天道。
“云道友此番前来所为何事?”陆小天下奔主题,此时可不是叙旧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