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末草头王 > 第二百二十九章 “甲坚兵利”的明军

第二百二十九章 “甲坚兵利”的明军

    罗汝才是出了名的大方豪气,一下子得了这么多的甲胄兵器,不管怎么说也是会支援他们一点的。

    昭武军的押运队伍进了义军大营,罗汝才吩咐自己的副手轰塌天去安排物资的交界,以及将这只昭武军给安顿下来。

    不管怎么说,牛壮实等人都是来送物资的,总不能一顿饭也不招待!

    再说了,看着牛壮实一行身上精良的甲胄,整齐的队形,健壮的身形,彪悍的气质,就知道他们都是精锐战兵。

    现在归德战况紧急,罗汝才可不想把这只精兵给放走了!

    就算是不能收服他们,将他们留下助战也是可以的。

    其余人跟着轰塌天去交接,牛壮实却是随着罗汝才一行人进了义军的中军大帐。

    “我义军被困归德一地,虽然粮秣暂且不缺,但兵器甲胄却是损毁丢失了不少。”

    “面对甲坚兵利的明军,我义军吃亏严重啊,对战屡屡失利。”

    “小兄弟现在送来的援助,可是解了我义军的燃眉之急啊!”

    刚进入大帐,罗汝才便如此开口说道。

    牛壮实却是诧异,明军甲坚兵利?

    确定不是开玩笑?

    他是真没觉得……

    昭武军进攻明军营寨,遇到的明军几乎都没什么甲胄,即使有,甲胄的质量也……一言难尽!

    刀剑大部分都是附了魔的破伤风之刃。

    但牛壮实却也没反驳罗汝才,而是在行礼之后开口说道。

    “我家大将军已经在整顿兵马,等山西局势稳定,便会亲自带兵入河南助战。”

    罗汝才闻言,心中松了口气,更是仰天哈哈大笑出声。

    罗汝才大笑之后,当场便开口决定要把刘易援助他的这一批武器分发给各路义军,而不是自己独吞。

    当即,各路义军的狩猎纷纷发出一声声爽朗的大笑,称赞罗汝才义气。

    罗汝才看着牛壮实询问道。

    “明军对我义军封锁严密,不知小兄弟是如何突破明军的封锁的?”

    罗汝才着实好奇。

    杨嗣昌性格谨慎,对义军的封锁是不遗余力的,牛壮实一行千余人,外加小三百辆大车,想要不被发现穿越明军的封锁,实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他很想知道牛壮实等人是如何突破明军的封锁的。

    牛壮实瓮声瓮气的开口说道。

    “末将为了吸引明军的注意力,带着二百余弟兄趁夜突袭明军大营,在明军大营被突袭,发生混乱之际,押运着甲胄兵械的大股队伍很轻松的便穿过了明军的封锁。”

    牛壮实话说的很简单,但是其中蕴含的危险却是令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二百人冲击数万明军的大营?”

    革里眼有些不敢置信的询问道。

    牛壮实看都没看他,只是微微点头嗯了一声。

    他对罗汝才恭敬,那是因为罗汝才算是刘易的岳父,他不敢不敬。

    但对其他的义军头领,可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你们伤亡了多少人?”

    革里眼追问道。

    牛壮实扫了他一眼回答道。

    “战死一百一十四人。”

    “杀敌呢?”

    这次追问的却是贺一龙。

    “不知道,没数过,反正我们连破明军营寨十四座,当时距离明军中军大帐也就只有几百步的距离。”

    牛壮实脸上满是傲然的说道。

    这普天之下,那只军队能有他们这么强的战斗力?

    二百多人冲击敌军数万人的营,还能连破敌军营寨十四座,并且安然退走!

    牛壮实此话说出,别说是其他人了,就连罗汝才也是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

    他们和杨嗣昌交手多日,杨嗣昌麾下兵马的战力他们还是有所了解的,战力不弱,称得上是一只精兵了。

    但牛壮实却说他们凭借二百多人连破明军营寨十四座,叫罗汝才等人如何能相信!

    只是,牛壮实是真没感觉杨嗣昌所部的明军有多强!

    之前,昭武军所面对的都是些什么敌人啊?

    大同宣府等镇的边军,京营整顿出来的精锐勇卫营,卢象升的天雄军,左良玉所部的辽东兵,洪承畴的督标军,还有就是林丹汗所部的蒙古骑兵等……

    都能够算是精兵,最起码要比杨嗣昌现在七拼八凑起来的明军强很多。

    ……

    第二日,天明!

    明军大营上空不时有黑烟飘起,昨夜的大火刚刚才熄灭。

    杨嗣昌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走在一片狼藉的明军大营中,四处都是火焰燃烧之后留下的痕迹。

    地面上到处都是残尸和断臂,鲜血流淌的到处都是。

    明军大营乱了一夜,在天亮之后,局势才稳定了下来。

    杨嗣昌亲自进入那些被攻破的营寨,观察着四周的情况。

    入耳皆是明军伤兵的惨嚎声,凄厉而绝望。

    只是,军中医官有限,药材也是稀缺,杨嗣昌也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那些明军的伤兵在惨叫中死去。

    毕竟不是那只军队都像昭武军一样,舍得给底下的士卒用药的。

    “昨夜一战伤亡多少?”

    杨嗣昌对着自己身边的通判何文秀询问道。

    何文秀是江西人,今年不过三十,年少中举,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家中却是惹到了当地的大户。

    大户往省学政那边使了银子,革去了他的功名,占了他家的田产。

    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得北上,准备入京告御状,只是行到河南之际,见河南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心中动容。

    又听闻朝廷督师杨嗣昌在河南征集兵马,准备征剿流寇,他便决定要为天下百姓做些什么,入杨嗣昌军中做了一个文书。

    后来被杨嗣昌赏识提拔,短短时间之内便提成了通判,深受杨嗣昌的信任。

    何文秀叹了一口气,开口说道。

    “督师,昨夜一战,我官军伤亡四千三百二十七人,其中当场战死二千一百三十人,剩下的伤兵中八成也都熬不过去。”

    杨嗣昌眉头一蹙,拳头用力握起,他没想到昨夜一战官军伤亡竟然这么大。

    “杀了多少贼寇?”

    杨嗣昌又开口询问道。

    何文秀开口说道。

    “回督师的话,只找到了五具贼寇的尸体,剩下的尸体贼寇撤离时都带走了。”

    杨嗣昌脸色更加难看了,不多时,他便在何文秀的带领下,行到了五具血肉模糊的尸体面前。

    杨嗣昌却是猛然倒抽了一口冷气!

    他随军征战日久,当然不会是被尸体的惨状给吓到了,真正使得他倒吸冷气的原因,是贼寇身上的甲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