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民国打酱油 > 第一百五十三章、“汤达人”正式上线

第一百五十三章、“汤达人”正式上线

    ,我在民国打酱油

    发生与华夏西南角的这场兄弟大战,最终结果令人咋舌,一个旧的朝代再次被历史的洪流冲散,同时也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皖系强人启瑞正式登上华夏近代历史的大舞台,与大当家黎黄陂一起召集国会,制定宪法,重组内阁。

    然而,即使华夏正冶界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也不过是换了个人而已,自家的一日三餐才是最重要的。

    汤皖,钱玄和迅哥儿在这段时期内,一直忙着建立方便面工坊的事情,亲眼看着工坊的地基一点点打好,又搭了一个大大的草棚子,和盖了几间青砖大瓦房。

    然后是一些设备搬运和安装,召集培训人手,试生产,出了问题改进,再继续试生产,一直到3月底才正式生产出了第一块方便面。

    这一块小小的方便面,经历了拉皮切丝,油炸定形,烘烤去油,晾干包装,到了汤皖手里,就变成了一块圆圆的饼状。

    汤皖小心的掰开,方便面便发出“咔哧”一声脆响,除了形状和后世的不一样外,其他基本一致,于是,轻轻捏起一块,放入嘴里品尝。

    把其他的递给后面的人,钱玄,迅哥儿,六爷,以及工坊里的员工,大家一起嚼着,两个多月来的辛苦,便被这一小块的方便面给抵消了。

    看着后世盛行的方便面,以这样一种姿态正式登陆这个时代,汤皖的心里却是别有一番滋味,说不清,道不明。

    其他人看汤皖脸上露着笑,只怔怔的看着,还以为汤皖是高兴上头,一时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无法用言语表达呢。

    有了第一块方便面的出现,接着便是第二块、第三块和无数块,渐渐的首都民众的视野里就出现了它的身影。

    一块圆圆的饼状,成年男性的手掌大小,外面包裹着一层油纸,写着“汤达人”方便面六个字,下面标注着口味类型,有海鲜味或者辣味等好几种,撕开油纸,里面还用一层白色的蜡纸包裹着。

    再撕开蜡纸,便可以看到一块黄色的面饼和一小袋调味包,取出面饼放入碗中,加入调味包,冲入沸水,稍等一会就能闻到诱人的香味。

    “汤达人”方便面一经上市,凭借着低廉的价格——一包1分,和口味众多,简单易食用等特点,迅速打开了市场。

    虽说一包一分的价格,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还是有些贵,但还是抵不住新物品的新鲜劲,有许多老百姓特地买一包来尝尝。

    城外的工坊从刚开始的一天能产500包,到工人熟练之后,一天能产1500包,但是相对于首都这样的大城市的庞大需求来说,还是显得杯水车薪。

    汤皖一看这架势,赶紧联系六爷,准备开始工坊扩建,建设二期工程,另外也在尝试降低价格,最终的目标是0.5分一包,达到普通老百姓也能随时随地,想吃就吃的地步。

    二期工程扩建的速度比一期工程快多了,而且场地规模也大了很多,同时又招收了不少的难民工人,先进行培训,好等二期工程完工,可以直接上岗。

    同时,六爷派人去渤海湾沿岸试图联系当地渔民,建立海产品直供渠道,避免了中间商赚差价。

    汤皖则是联系了当前国内调味品龙头企业——李锦记,双方展开洽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调味品价格上,又减少了一些成本。

    最后则是,经过众人相商,决定去掉包装外层的油纸,改直接用一层蜡纸,因为桐油纸对人体有害,特别是作为食品包装,容易被误食,这就又减少了包装成本。

    5月底,二期工程全面完工,工人们只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来熟悉新设备,新场地。

    产量就达到了惊人的一天3000包,而且随着工人操作熟练度的进一步提升,产量有望达到日产3500包.

    一个新兴产业的兴起,带动的是一大群产业,单就增加就业岗位这一项来说,到5月底,便面工坊实际已经招收了300多名工人。

    没有现代工业基础作后盾,所有的程序都要人工来控制,导致了大量人手的增加,为了增加产量,汤皖决定实施后世的三班倒工作制,这就又要招收工人。

    随着方便面的出世,火车上正式结束了馒头大馍统治的时代,几十个小时的旅程,饿的时候,来一包热乎乎的“汤达人”方便面,吃了都说好。

    在首都这个市场饱和之后,“汤达人”方便面又开始流向平津市,沿着津浦线,“汤达人”方便面开始在金陵,沪市和杭城等南方城市小有名气。

    等到方便面工坊一切都走入正规的时候,汤皖等三人便不再管理了,而是交由占有小股的六爷全权管理,只需要月底分红即可。

    汤皖从1月份一直忙到6月份,期间还要准时去北大上课,可想而知,是有多忙,幸亏有迅哥儿一直忙前忙后,否则真就没法善了。

    6月底的时候,汤皖,钱玄,和迅哥儿,三人拿到了第一笔分红,每人足足分了100多大洋,这可是现金,不是迅哥儿那个开空头支票的工资。

    这天晚上,汤皖在家请客,除了迅哥儿和钱玄两人外,还特意请了菊长,如果不是菊长在其中出力,这个工坊估计早就黄了,此中原因,大家都懂。

    大牛从早上就开始忙活,一直忙活到晚上,准备了不少的菜,6月份的天气,还不算太热,即使是这样,大牛一个人也是忙的够呛,汗水把身上都浸湿了。

    “砰砰砰!!”的敲门声响起,大牛顾不得放下手里的锅铲子,便直奔大门处开门,是三位先生回来了。

    院里安静的氛围,随着汤皖三人的进来,随之变得热闹起来,厨房里弥漫着美食的味道,就连院里的树叶也在慢慢摇晃。

    而树下的石桌上阵摆着一壶茶水,三人正围着石桌,一边喝茶一边闲聊,钱玄一脸佩服的看着汤皖,说道:

    “皖之,你可真是神了,这一个月的分红都快赶上我工资了!”

    这个时代,大学教授和正府工作人员的工资之高,简直让人望而生畏,足足有一百多大洋的月薪,而普通人累死累活一个月,平均也就5个大洋。

    所以,当钱玄看到可以分红100多大洋,心里的震惊可想而知了,而这一切不过才经历了短短的半年时间左右。

    听到钱玄又无意中提起了工资,迅哥儿心里就没来由的生出了火,发着牢骚,说道:

    “房子里换了人住,工资还不发,这换人和不换人,有什么区别?”

    汤皖给迅哥儿倒了一杯茶,劝其消消火,而后说道:

    “大区别没有,小区别还是要的!”

    迅哥儿还不解气,又抱怨道:

    “我看,是一丘之貉,没一个好东西,这才换了多久,就要闹出天大的笑话了。”

    自从袁老大去世以后,黎黄陂任大当家,启瑞任二当家,实际上两个不对头,权利基本都在启瑞手里抓着。

    而袁老大离世后,手底下的众多小弟就都摇身一变成了各地实权大佬,都纷纷以同门出身的启瑞为首,因此启瑞腰杆子能挺得直,讲话声音直接盖过大当家。

    黎黄陂深受南方信任,肩膀上承受着民主共和的重任,结果启瑞直接不鸟他这个大当家。

    于是,启瑞在黎黄陂的眼里,就成了又一个袁老大般的人物,所以两者之间缝隙越来越大,这便是迅哥儿所说的“天大的笑话。”

    一个国家的大当家和二当家,竟然劲儿不往一出使,反而互相不对付,大有一言不合就当众撕逼的态势,真是活见鬼了。

    但这也不是普通人能管得,虽说大家都看在眼里,心里都很失望与气愤,但也没人敢在这个时候乱说话,汤皖继续劝解道:

    “区别还是有一点,现在吵吵闹闹,至少还有轮流坐庄的机会,不像以前,被强制霸占着不换人,所以希望还是有的。”

    迅哥儿非但没能被劝解,反而越发的生气了,直接开骂道:

    “房子都要塌了,不想着先把房子修理好,而是争着都来住一住,哪天房子塌了,第一个压死的,就是这帮争着想进来住的人。”

    “我等屁民,大不了到时候,重新建一个房子,我就不信,四万万同胞,还遇不到个好住户了?”

    “消消气,喝喝茶,好住户一定会有的,我推测要不了几年就能出来了!”汤皖一边拍着迅哥儿愠怒的肩膀,一边端着茶伺候。

    钱玄之前一直光听着,不发言,这会听到汤皖这么说,顿时取笑道:

    “你就差去街上摆个摊位,嘴里喊着福祸姻缘,写字测字,怎么跟个老神棍似的。”

    随后也是嘴里发出着长吁声,无奈道:

    “怎么一点都没有好转的迹象,再这样下去,我都开始怀疑你说的三十年之期了!”

    汤皖也变得沉默了,随后苦笑道:

    “这个房子啊,还是不能塌,真要是塌了,压死的不光是他们,许多老百姓也要无辜遭难的。”

    “所以啊,没人听咱们说话的,那咱们就不说话,干实事,尽我等最大的力量把房子修补好,等一个好住户进来。”

    ........

    在不知不觉的闲聊扯淡中,天色竟是慢慢的起了变化,院里有了一丝凉快,原来是起了一丝风的缘故,吹着树叶摇摇晃晃,抬头往天上看去,都已经是日落时分了,夕阳染红了整个天空。

    汤皖伸出手臂,指着天空说道:

    “你们看,太阳要落山的时候,都是要染红整个天空的,太阳要出山的时候,也是要染红整个天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