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伯彦虽是文臣,但并非不懂军事,他从不插话只想着赵构以后的布局轻重缓急,虽然是军事上的事情,但他也并非不懂军事。
而是一直插话,思索赵构以后的布局!
汪伯彦一想到这里,就开口道:“大帅所说的非常好,战事还没有结束粮草先行,这人吃马嚼的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赵构笑道:“廷俊先生说的非常好,大开府,第一件事居然是钱,先生可教我?”
汪伯彦思量道:“各司的开支,无所不用军饷粮兵器、马匹,一一列支,集思广益多方筹措,定能迎刃而解!”
赵构道:“你们两个都是帅府副职,陈亨伯日内应该会赶过来,我的大府主要人员才会来!”
“我的大天府主要人员才会来。我会先订一份章程,分一份工作,大天府要尽快运作才行。”
宗泽、汪伯彦不约而同地躬身礼道:“领大帅命令!”
"宗老,您还是负责军事的,我在大天府下临时建立了五部,分别是政务部、后勤部、军械部、内务部。
“后来一切军事行动,都以我的的名义下达,宗老你就屈尊我的军事谋长吧。”
赵构对汪伯彦说:“廷俊先生,政务部长一职目前空缺,你当我的副部长怎么样!”
“我没有办法告诉赵构,这个位子留给了李纲只能试探问,如果汪伯彦犹豫不决或婉拒,赵构不介意让他靠边站。”
汪伯彦却没有一丝犹豫,而是躬身道:“大帅,不知这政务部管辖何事?”
赵构笑道:“政务官自是国计民生,各府郡民生的政务,都在管辖范围内。”
“廷俊先生从政多年经验丰富,不能局限于一州的政务,凡大天府辖都要操心才是。”但
“是现在,还是把军事作为第一要务,所以政务工作,要以服从军事前提为主。”
汪伯彦被一句“不可局限一州”狠狠地揪了一下心,这句话他听懂了,整个两河之地包括四道勤王兵马的州府,可能都在里边。
小小平静了一下心绪,忙施礼道:“伯彦一定不负大帅所托!”
赵构笑着说:“我想廷俊先生一定会做得更好!”
心里小得意一把,对待大宋文人,还是要给他甜头。
赵构接着道:“陈亨伯,将担任大天府总后勤部部长一职!赵子明掌管的是军械部,他只是在磁州看我,高世则在帮他!”
“相州一方,怕是得给他找个副手。内部事务部暂时由韩公裔负责管理,王府内部事务他还比较熟悉。”
赵构又对汪伯彦说:“廷俊先生,此时此刻政务部将立即以大天府的名义,将大天府的成立和有关的勤王事宜一一送达各府!”
“各府要立即以大天府的名义,向汪伯彦报告。”
赵构再三强调勤王二字,汪伯彦岂有不明之理,汪伯彦立即回道:“伯彦明白!”
“对于大天府各级机关的印文,要立即刻印,分发到各地要用印下发,以便及时处理!”
汪伯彦就这样告退了。”汪伯彦施礼退后,抓紧部署安排。”
“大帅,谁领导军械部?”
宗泽说:“大帅,谁当家?”
赵构略一沉思回道:“这是个,现在还没有合适的人我先担任,是啊龙凤山军营的武器装备怎么样?”
“这件事,吴福一直照顾著,陶制的胸甲与弓弩,已经可以批量生产了,但是数量还是太少了,我也只有亲兵卫,要想办法!”
一直以来,赵构都想打造大宋朝的第一支热兵器队,但枪管火药,特别是颗粒型火药,至今无法制造,制约无法成型。
这个事情还是不能急,目前还是以冷兵器为主,主要针对金兵的骑兵来量身打造一支精兵。
赵构指着沙盘木图说:“相州位于三国交界处,西依太行险峻,北邻沃野平原南枕黄河天,是兵家必争之地。咱们要发展这里,就得守住这里!”
“怎么守?”宗泽问。
“大金东路军是在魏县李固渡渡河,只有滑州浚州为我所守,于是就绕路东,到了河阳,过了魏县就到了河西!“
“如今东京的局势危在旦夕,我也想尽快杀掉汴梁城。”
“但是,宗老你让我总要有一支军队,鞭长莫及的是西兵。”
“各处为王之兵良莠不齐,所以此时此刻,必先练。”
赵构一指相州图,接着说:“我要在相州四城之地,驻扎四营,我中军大营在城南,从即刻起所有的勤王之兵,先接受三个月的军训。”
‘后再由中军大营驻扎在城南,然后再接受三个月的军训,时间紧进兵谨慎,二胡直儒不可(胡直儒为东道总管,孤军深入勤王,兵败被俘。”
“只愿老天保佑,我东京汴梁城还能坚持下去!”说完,面相虔诚,两手南拜一鞠躬,宗泽便跟着拜。
“下雪了,王爷!”吴喜过来换茶,悄悄地对赵构说。
“你去吧,出去透透气吧。”赵构招呼宗泽走出昼锦堂。
看一看,整个康乐园都已是银装素裹,天空中鹅毛般的雪花飘下扑鼻而来,天际间已是白茫茫一片。
赵构伸出手,任雪花飘落在掌心化作滴滴雪,顺指而流。
看着大雪越下越紧,赵构心里很沉重,天不顺啊!
“大帅,恐怕这雪不是个好兆头啊?”宗泽也是忧心忡忡。
“是的,这下大雪了,怕是金狗攻打城池的劲头更足,完颜宗翰、宗望不傻、雪大天寒正对金兵有利,我还是有点担心啊!”
“来人,传副帅汪大人、赵大人、统制刘大人、岳飞前来!”赵构的手又搓了搓一搓雪水,又下起雪来。
连日来,赵构召集兵士,开始按计划布置。
国务部门汪伯彦,主要召集工匠修筑四大营,赵构则明确表示,天寒地冻,招募民工、工匠的工钱当天预发,十日一结。
杂役每日百文,工匠一百二十文,不得克扣虚报。
这次重大事件,赵构说要亲自过问,相州通判赵不试,负责州府所辖民众的安抚、救灾以及相州城的治安稳定。
军队建立前后、后、左、右、中五军,前军、左军、右军暂时空置,等勤王兵马聚齐再定。
赵国将岳飞调到中军,然后再定,赵国中军、左、中、中五军,前军、左军、右军都暂时空置。
赵国之父赵子军,即国军之主赵构难得一有空,招呼高进备马,他要亲自去看看中军营的地址,这地方是和前军一起的,地方一定要选好。
相州城南十里地势略高,方圆三五里倒也平平,汪伯彦久居相州,自知何处地势为好。
对赵构的要求他还在尽力满足,可是对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他仍然感到心有余悸,因为不知道还有多少兵马要来,一州之地的供应,恐怕是不够的。
赵构策马飞驰,任风吹雪,这场雪不停但已经减弱了很多,如今看什么都是白茫茫的,所有的山山水水都被包裹着,看不清原来的地形。
赵构放慢了坐骑,追风的鼻孔喷出白气,马身上已是斑驳的斑驳。
后面宗泽和汪伯彦两脚跟着,两个老家伙倒在一起,丝毫没有疲倦之色。
汪伯彦指着前面说:“大帅,这里方圆七八里,敌人还在这儿,还有什么办法?”
赵构勒住马缰,四下里看点点头道:“位置不错,这雪地怕是搞错了,怕是施工困难!”
汪伯彦笑道:“这可不算什么大事,去岁疏通河渠比这雪不小,人多,清理起来不费事,四大营同时建消耗也不少,而且还不够用!”
赵构道:“没什么,一是刚开始不太复杂,先围起来住军帐,房子等春暖花开后再建。”
“第二,让军兵一起动手先把紧要的设施建起来,其他附属设施,随用随建一步一步来,命令发出去没有,廷俊先生?”
”昨日已发,中山府大帅已亲自部署,磁州宗老已至,其余的河间府、信德府等会有区别。
"没什么,只要接到命令就可以了,首先让大家知道,本王在这里开府,一应勤王事务,全听大帅府的安排,这才是真正的道理!”
正在说着,飞快地追上一骑,红色令旗显示,正是大帅府近卫军的信使,高进已策马迎了上去。
不久高进报,京城张大梁传来消息,已有一批人护送到相州,为首者名欧阳叔。
但赵构闻言心中一喜一沉喜出望外,欧阳理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是赵构首选的十个人之一,他的到来使赵构心中一喜一喜,喜出望外,只有一个人因祸得福,落得个落魄。
一行人急匆匆地跑回白天。赵构推门而入,屋内或坐或立约有三五人,见赵构进来慌忙见礼说:“臣等拜见康王殿下!”
当先一人看起来年过半百,清瘦的脸脸色有些苍白,不知是天气寒冷还是其他原因一直在抖。
赵构走上前去,已扶起此人问:“全美公当面问?”
一路上都站了起来,赵构的记忆里,只不过是对欧阳瑾还有些影响,毕竟官职在哪里。
苏轼又拜赵构道:“一人万死城破尽节,二人未能在官家阶前尽全力,实难幸免!”
赵构见欧阳叔发抖,一是激动一脸羞愧,二人见其身上衣衫尽湿,也有寒气逼身之故,其余人皆为如此一见钟情,不知何去何从。
于是赵构解下披风,把自己的衣服披在了欧阳构的身上,握住他双手说:“人活着就好!”
赵构已经在跟前伺候了,吩咐道:“先请诸位大人洗洗,换换衣服,吃一口热饭,天大的事,就不急在这一刻了。”
赵构在忘机楼的时候,已经在吴喜手里拿过密信。
这封信是张大梁在一幅衣襟上写的,没有用钥匙,可见当时形势紧急。
只看见开篇一段:“东京城已在二十七日破城,金兵占领了外城四门及环壁城垣,东京城溃兵作乱,大乱中,东京城溃败,伤势严重。”
“太学府的人虽多,但只有中书侍郎欧阳公、开封士曹赵鼎等五人,冲出突围!”
赵构手里紧握着手中的书信,脸色阴沉不敢往下滴。
赵构心中叹道:“破城也只延迟两日功夫啊!”
是历史的进程,还是沿着其固有的轨迹前进,并没有因为赵构的穿越而有变化,唯一有变化的只是推迟了两日破城,仅此而已。
这封信写的很简单,只提到了汴梁的破败,金兵占领城垣,虽然没有入城屠杀,但城内的治安却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而且是说到了汴梁的破败,金兵占领城垣,却未入城中,却是一片混乱。
赵构略一沉思,提笔在手马上回答:“人已来相,后续人等先安放在安全岛上,待机而出手段尽可使用以达目的。“
“以春为本,如有必要可先将其下手,慎密交给吴喜!”叮嘱道:“即刻飞鸽传书,东京汴梁!”
赵构回头嘱咐高进道:“传令李家村近卫吴进忠队和岳飞,每天都要到东京的汴梁方向巡查。赵子亮余下的近卫队,由赵子亮率领,分三组,沿黄河至魏县李固渡、西至滑州、北至磁州一线巡查!”
“无论宋子亮率队,都要分三个组,沿黄河至魏县李固渡、西至滑州、北至磁州一线巡查,不管宋兵金兵!”
赵构略一沉思之后,又吩咐道:“各部以‘兵马大旗号行事!”高进也领命。
赵构稳定了情绪理清了思路,回到昼锦堂,汪伯彦宗泽仍在堂前等候。
有几个人没来,赵构问二人道:“二位其余几人,恕小王眼拙,请二位介绍一下。”
汪伯彦回道:“欧阳叔左手的蓝袍,是开封士曹赵鼎赵元镇,右手提着一块铜牌,是一位位在开封的士子,即是一位著名的学者!”
“呵呵,这全是佛祖大咖呀,苏轼已被官至右丞,翰林学士承旨,他自己就是缺少这样一个人吗?”
“在历史上,赵鼎是与李纲并称的南宋名相,邓肃子是与赵不试、李若水齐名的太学三义之一!”
“而邓肃子则是与其并称的太学三义,而邓肃子则是与赵不试、李若水齐名的太学。” 15658/878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