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秋微微皱眉,道,“岭南道?岭南道之兵历来羸弱,有用否?”
“老臣以为,燕国虽来势汹汹,然一场大战绝非说打就能打的,军械,粮草,马匹,等皆需备足……故老臣以为,纵燕国欲一战,也在半月之后,半月,足以让岭南道之兵汇于剑南关,虽羸弱,亦可抵挡一二。”
顿了顿,又道,“而山南西道,才是迫在眉睫需解决之事,最多一月,若不能平息山南西道之乱,则必处于内忧外患之困状,十分麻烦,故需在一月之内,除山南西道之患……之后,若是燕国欲战,我大楚又有何惧?”
楚秋点点头,道,“朕知道,这山南西道之逆贼,若无燕国,成不了气候,十万神武军挥师,必可荡平逆贼。然麻烦之处在于朕不知于朝堂中,究竟有多少逆贼党羽……若不将其一网打尽,朕心不安,故……”
吴元躬身道,“陛下不必担忧,陛下该喜,太子殿下之谋,似不逊陛下当年……既殿下已深入敌腹,又有吕先生携两千精兵相助,定可……”
还未说完,已被楚秋打断,楚秋叹了一口气,道,“纵观满朝文武,敢说此话的可没有几个了……所言虽有道理,但朕终归有些不踏实,毕竟仅五年,却似换了一个人,朕都有些恍惚不知究竟是真还是假……”
长长叹了一口气,楚秋道,“调岭南之兵一事,需将军持朕令亲往岭南道,朕不知兵部是否有逆贼党羽……”
楚秋起身,走到吴元身前,拍了拍吴元肩头,郑重道,“剑南关,便交给将军了,将军此去岭南,务必小心,不可走山南西道。”
吴元躬身,道,“陛下放心,有老臣在一日,燕国之兵定无法踏入我大楚之地半步!”
楚秋面上浮出淡淡的笑意,道,“将军在,大楚无忧矣,倒是让已年过五旬的将军千里奔波,朕心……”
未待楚秋说完,吴元爽朗一笑,道,“昔日鹤鸣山上的清微道长古稀之年尚且剑斩九境,老臣虽无道长之能,可老臣亦是八境,手中的刀也可杀人。”
二人相视一笑。
吴元离宫,回府之后稍稍乔装片刻便骑快马自后门而出,出了长安,往山南东道而去,由山南东道转入黔中道,再由黔中道至岭南道。
有一人孤身负刀而行,肩上所担,乃剑南道百万黎民。
“陛下,百官到了。”
肖一步入殿中,躬身道。
楚秋眸子微眯,召百官议事,本欲商讨应对燕国之策,却得楚天布帛,故一改计划。如今已有对策,可百官既已处于太极殿,又不能不议,且剑南道八百里加急文书一事想必百官已有耳闻,若不议,藏身百官中的逆贼定会狐疑,不免打草惊蛇。
思虑片刻,楚天眸子一亮,心生一计,道,“虽说是敌暗我明,然如今逆贼却不知其身处朝堂之事已被朕知晓,故朕倒可以给逆贼演一出戏……”
迈入太极殿,楚秋神色阴翳,面带怒色,并未坐于龙椅,只一拂衣袖,冷声道,“剑南道急报,燕国皇子所率使团于剑南道内遇袭,使团之人尽皆惨死,皇子燕南不知所踪,生死未卜。为此,燕皇大怒,陈兵十万兵临剑南关城下,大战一触即发,边关告急,故朕深夜召众卿前来,商议此事。”
百官闻言,面色大变,众人只知剑南道有八百里加急文书送至长安,却不知上书何事,而今闻之,自然心头骇然。
陈兵十万剑南关,与十年之前那场大战之始一般无二。
楚秋见百官交头接耳,小声议论,一拍龙案,斥道,“让尔等前来,是让尔等出谋划策,而不是让尔等将这朝堂变成菜市场,真是成何体统。”
百官噤声,不敢再语。
楚秋目光一扫群臣,手指一人,道,“燕乙,你为兵部尚书,你觉得当如何?”
燕乙走出,跪倒在地,道,“微臣以为,燕国之所以会陈兵十万于剑南关外,皆因使团众人遇袭。而使团上下数百人,寻常匪徒根本不敢有觊觎之心,其中定有隐情,故微臣以为,当派人亲往剑南道,彻查此事,若查明缘由告知燕皇,或可解剑南关之威。”
楚天道,“使团既在剑南道遇袭,数百人无一生还,查,一定要彻查,剑南道大小官员皆要查,且朕以为要杀数百装备精良的卫士,非兵卒不可为,故剑南道诸多武将更需详查。然如今燕国之兵虎视眈眈,而剑南关仅有五万兵卒,若真有一战,该如何抵挡?”
燕乙又道,“微臣有一言,不知该不该说。”
楚秋皱眉,道,“吞吞吐吐,说。”
燕乙方道,“微臣此言只是微臣心中猜想,并无实据……微臣以为,或是有剑南道之官员生有二心,灭使团数百人,只欲挑起两国战事。”
瞟了楚秋一眼,又道,“故微臣以为,如今需双管齐下,需派人前往剑南道彻查百官,特别是在使团遇害之地临近的诸多郡县官员,若查明此事,告知燕皇真相,或可免生战乱。再则,因不知是否是军中之将所为,故需派一在军中威望极高的百战之将坐镇剑南关,即可震慑诸将,亦可在燕国动兵之时调兵遣将应对……”
楚秋点点头,道,“卿所言与朕所想不谋而合,可行。”
目光一扫百官,楚秋又道,“需以二人为首,众卿可有人选?”
燕乙道,“微臣以为,大理寺卿慕容云慕大人掌平决狱讼,明察秋毫,断破悬案无数,去剑南道彻查使团遇害一案,非慕大人不可。至于坐镇剑南关之将,镇国公吴云十年之前便曾主剑南关战事,运筹帷幄,为百战之将,又于军中威望甚高,而今的剑南关守将便曾是其麾下之将,故微臣以为可让吴国公前往。”
楚秋叹气道,“彻查使团一案之人,除了慕容卿家之外,众卿家可还有人选?”
百官左顾右盼,不多时,一身着紫袍的老者站出,道,“老臣以为,慕容云慕大人却为最合适的人选。”
楚秋点点头,道,“既百官无异议,那慕容卿家,彻查使团遇害一案,便交予你了。朕命你剑南道巡查使,代天巡狩,彻查此事,至于如何查,想必卿家比朕懂。记住,无需顾忌任何人,该查便查,你身后,是朕,是大楚。”
慕容云叩首,道,“微臣领旨,定不负陛下之望,让使团遇害一案水落石出。”
楚秋点头,道,“至于坐镇剑南关之将,朕本也欲吴云前往,半个时辰前却得知吴国公旧疾复发,而今卧病在床,虽有心杀敌,却已无力矣,故众卿家需再寻人选。”
沉默许久,方才出声的紫袍老者方开口,道,“不知陛下以为卫蓝如何?”
楚秋道,“众卿家觉得呢?”
兵部尚书燕乙道,“阁老一语惊醒梦中人,卫将军之战功,威望,皆与吴国公平分秋色,可当此大任,虽三年前已请辞,然大敌当前,陛下若有旨意,卫将军定愿担此众任。”
楚秋点点头,道,“如此,便以卫蓝为主将,至于副将,朕已有人选,不知众卿觉得韩非如何?”
百官齐齐跪倒,道,“陛下圣明。”
楚秋道,“剑南关有守军十万,然燕国已于关在陈兵十万,又在汇集诸地之兵,剑南关区区五万守兵纵是再骁勇,恐也会不敌,故众卿家以为,当从何处调兵前往?”
燕乙道,“微臣以为,可就近从山南西道,黔中道,岭南道调兵驰援剑南关。”
“众卿以为呢?”
“燕大人为兵部尚书,对诸地驻军多少最为清楚,故臣以为燕大人之策可行。”
“臣附议。”
楚秋点点头,道,“燕卿之策可行,朕又欲调神武军十二卫中的三卫共计五万兵卒前往,众卿以为如何?”
燕乙面色一变,道,“陛下,万万不可,神武军乃拱卫长安之兵,若调往剑南关,那长安安危……”
“燕大人所言极是,陛下三思。”
楚秋摆摆手,道,“众卿多虑矣,神武军二十万,调离五万又有何妨,若剑南关破,朕纵是让神武军齐出,那些战死的剑南关守军,剑南道黎明百姓,又岂能活过来?”
燕乙还欲开口,却被楚秋止住,道,“无需多言,朕意已决。”
百官噤声。
楚秋道,“拟旨,着卫蓝为剑南道行军大元帅,统率剑南一切军政要务,有便宜行事之权,着孙武为怀化大将军,率神武军金吾左卫、金吾右卫、金吾前卫五万兵马由山南西道,驰援剑南关。着大理寺卿慕容云为剑南道巡查使,查察使团遇害一案,羽林左卫副将张茗率一千卫士同往。”
百官皇帝圣明,楚秋点点头,眼神一瞥肖一。
肖一连忙作声,道,“退朝。”
百官退出太极殿,议论纷纷。
“孙武,竟一飞冲天,成了正三品的怀化大将军……”
“莫非还看不出来,这陛下有意为之?”
“慕容大人,此去定是危机重重,慕容大人行事需万般小心。”
“多谢阁老关心,下官谨记。”
【作者题外话】:明天开始爆更……求求票票,在此拜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