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好歹也是个皇帝 > 第二百三十四章 陆军军官学堂

第二百三十四章 陆军军官学堂

    手头上没钱没粮,朝廷也不拨给,想要在辖区内加设剿贼饷凑钱,也是被大佬们一巴掌拍了回去。

    如此情况下,史可法想要造枪炮,想要练枪炮新军,想要枪炮犀利,难度很大很大。

    史可法这边都如此了,其他方向的明军自然就更差了,比如武昌城里对明军就是过的苦巴巴的。

    之前的湖广巡抚唐辉早就被撤职了,现在新的湖广巡抚是新调过来的宋祖舜,这人其实也知道要造枪炮,编练采用枪炮为主的营哨部队才是正途。

    但是奈何没钱没粮啊!

    所以他也就只能搞防御作战了,对武昌的城防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同时也是尽可能的搜集所有的火炮,甭管是老旧大将军炮还是虎蹲炮,佛郎机,但凡是守城能用得上的火器他都给搜集来了。

    还别说哦,这人还真把武昌城经营的非常稳固,让周军都没办法直接渡江强攻,只能是绕行嘉鱼登陆。

    期间这个宋祖舜驻防武昌,还颇有心得,编写了若干著作,曰‘守城要览’,详细阐述了他的守城心得。

    而具体到了嘉鱼县这边的驻防的卫所兵和民夫青壮们,他们就更不可能有什么先进的枪炮了。

    甚至他们连虎蹲炮,将军炮之类的老炮都没有多少。

    就连冷兵器里的刀剑长矛也都是不咋地,三千人里,装备的铁甲不足五十具。

    别笑,人家这是地方卫所兵和临时征召的青壮,这能有五十具铁甲已经很不错了。

    自家实力弱,这明军将领们自然不会头铁的非常上前进攻,如果不是武昌那边之前强令他要防备周军登陆不得擅自撤离,他们早跑了。

    现在嘛,贼军还在滩头折腾着还没有过来,他们干脆也就不过去,就在五公里外远远的扎营。

    而且这扎营很有意思,首重的并不是防御功能,而是撤退!

    这后头是一片开阔地,稍有不对他们就能直接开溜。

    毕竟你不能真的指望他们这些卫所老弱加上一群强行征召的民夫青壮和好几千甚至几万贼军硬拼啊。

    大男人嘛,能缩能伸才是铁血真丈夫,如果只会一味的头铁硬干,是会撞得头破血流的。

    这对面的明军既然不动,周军这边为了避免意外也是懒得提前主动出击,反正昨天的时候第二步兵团已经把登陆场向外围延伸扩大了面积,现在的登陆场足够让后方主力部队过江了。

    这双方隔着四五公里,明军带着无所事事,而周军则是继续忙着自己的事。

    第二步兵团在外围建立防御阵地,同时大量船只还在持续把其他部队的人员运输过江。

    舟桥营还在搭建浮桥。

    而已经过江的第一工兵营以及其他部分过江人员则是开始修筑临时的营地,毕竟这个滩头等建立其浮后,将会成为南下大军的重要物资补给中转站。

    因此需要存放物资的仓库,驻防人员的营地等等。

    同时部分舟桥营的人员过江,在昨天第二步兵团临时搭建的栈桥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加固临时栈桥,并开始从南岸搭建浮桥,以加快浮桥的总体建设进度。

    整个渡江区域里,各部队是各司其职,进行各种不同的任务。

    在这种有条不紊的背后,实际上却是参谋部和后勤部以及各部队派出的协调军官们,一起组成的渡江指挥部的辛勤工作。

    渡江指挥部,由郭东岩亲自指挥,而参与人员则是从参谋部,后勤部以及各部队里军官们,他们一起制定了渡江方案,然后实施。

    这整个渡江方案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涉及到的事务非常的多,如果没有这么一个机构统筹负责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某个部队过江了,但是他们的重武器装备还留在对岸。

    有可能部队渡江了,骑兵过去了,但是战马没过去。

    也有可能火炮过去了,但是炮弹没过去。

    也有可能运输过去一大堆粮食,但是弹药却没多少。

    各部队的渡江顺序,各种物资的渡江顺序等等,都是需要经过仔细的考虑并且安排的。

    绝对不是说郭东岩下令让什么部队直接过江,然后就能直接过去的。

    而渡江指挥部的成功运转,也是再一次让郭东岩看到了参谋制度的好处。

    现在他已经是开始考虑着,给各团以上都配属专业的参谋团队了。

    以往的时候,郭东岩只是给各混成旅,第一步兵师配属了参谋,但实际上只是个参谋长而已,这说是参谋长呢,但更不如说是副职,并没能说起到一个参谋团队为部队主官提供各种作战方案和解决各种事务的作用。

    但是要给各部队,甚至是团级部队就配属参谋团队的话,这参谋恐怕就不够了。

    这倒不是说大周王朝的军官不够用,而是指能够担任参谋的高素质军官不够用。

    至于单纯说军官的话,周军这边还是够用的,毕竟很多立功的士兵以及其他表现优秀的士兵,会被提拔为军官,以缓解军官人数不足的情况。

    这些士兵提拔而来的军官们,也需要经过随营学堂速成班的学习,然后才能正式担任军官职务。

    大周王朝的军官们,现在基本上清一色都是来源于随营学堂,哪怕是少数士兵立下上等军功,从而被提拔为军官,他们也得先去随营学堂速成班走一趟,这样才能够出任军官职务。

    如今周军里的所有军官,不敢说全部,但是绝大部分都是随营学堂出身,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速成班学生,而正式班的话则是比较少。

    然而四大部以及各部队里的参谋人员,一般都需要正式班毕业的军官才能担任的。

    毕竟速成班出身的军官,虽然也经过了一些扫盲教育,但是说实话文化水平依旧太差,很难跟得上各种军事理论上的学习,你让这些士兵出身的速成班军官们凭借着经验指挥一个哨,甚至一个营其实都没什么问题,但是你让他们直接去当一个步兵团的作战参谋,让他们提出各种作战计划,那么就不靠谱了。

    他们中很多人连计划书都写不了……

    速成班出身的军官,并不是没有人才,相反是有的,而且不少,但是能够当参谋之类角色的,还真不多见,因此大多情况下,周军里的各种参谋都是随营学堂正式班出身的军官。

    但是随营学堂的正式班招生规模,一直都很难上去。

    比如汉阳城战役后,随营学堂在当地直接招生,结果在整个汉阳府里也才招募了一百多人而已,这招生少,哪怕是随营学堂实际上一年到头都在招生,但实际上也没多少人。

    因为不间断招生,隔一段时间就有几个或几十个新学生入学,而随营学堂里也没这么多老师给每一批入学的学生都划分一个级别或者一个班。

    因为目前随营学堂的授课方式也比较特殊,这入学后的学生一边进行体能训练等日常军事训练,同时学些基本军事的理论课程。

    这些课程比较简单,基本上学生拿着教材自己死记硬背都可以学会。

    同时呢,随营学堂每个月就会近期内入学的新生举行一次的升级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才会进入中等班,然后学习各分科课程,然后再考试升入高等班,高等版学习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

    上述基本军事训练以及军事理论学习的过程,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大概为半年到一年之间,没有准确的数据,主要看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学得快的毕业就快,学得慢的就毕业的慢。

    反正每个月都会有一次的升级考试,每个两个月都会有一次的理论毕业开始,只要通过理论考试就理论学习毕业了。

    考试合格者分配到部队各处实习任职,理论上说要实习半年后才准予毕业,但实际上现在军官缺口极大,所以实习往往也是变成了直接分配。

    而那些没有通过考试的,自然是继续学习了等下一次考试了,多次不通过的那么只能是安排到一些不好的岗位打个杂去了。

    随营学堂里早期里没有升级、毕业制度,都是一边学一边任职的,一系列的升级和毕业制度,是去年才开始的。

    现在算起来,其实已经是足足毕业了十三期学生了,但是吧,这十三期学生一共加起来也就四百多人!

    哪怕是采取了灵活讲课,灵活毕业,同时又是在所有己方控制区里都在招生,然而这正式班的学生依旧没多少,毕业的更少。

    目前毕业的随营学堂正式班军官,其实一共也就四百多人而已,此外还有六百多人在读。

    然而现在周军的正规军,守备军加起来好几万呢,然后还有四大部这种总部机构,这点正式班人员怎么可能够用。

    这也是为什么周军从士兵里选拨优秀士兵进入速成班,并培养为军官的原因。

    不是周军想要找一群文盲然后费尽心思去给他们将文化课,然后再讲军事理论,而是实在招募不到足够的正式班学生。

    这里头自然是涉及到了如今楚北地区里的很多年轻读书人,对大周王朝依旧没有认同感,就算不反感想要为伪周效力,但是人家大多也会选择直接当官啊,而不是跑去什么从军。

    而偏偏随营学堂招生,要求高素质,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年轻人。

    毕竟没有足够的文化基础,是很难跟得上正式班里繁重而紧张的学习的。

    这样一来,正式班招生困难,人员少也就成为了自然。

    这正式班学生少,这能够用的自然也就不多,想要扩充部队里的参谋类型的人员配置,还是有些困难的。

    也许,是时候对随营学堂进行改变了,对其招生的方式进行改变了。

    趁着部队正在一边搭建浮桥,一边过江暂时也没啥事,郭东岩干脆是把黄乐明等人叫了过来,商讨了一番随营学堂改革事务。

    首先,这宿营学堂的名字改了。

    随营学堂这个特定的称呼,那是凤鹤山时代的产物了,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

    最后郭东岩把随营学堂改称为‘陆军军官学堂’。

    改名字很简单,重要的是要想办法提升招生规模,把学生规模提上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