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十二章公无税焉
晋阳城(现在的太原,只是本人却并没有去过,实在可惜。)是一座新城,此城最早就是赵氏家臣董安于受赵鞅之托所修建,选于整个中原(太原)盆地北端,晋水北岸,一条汾河南北贯穿,西侧有三座山脉相连,分别是蒙山,龙山以及悬翁山,正好可以抵御西面的攻击,而东面则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带,再往东则就是太行山脉,与齐国、燕国相连之地。
再往北更是山川相连,与北方异族形成相隔之态,在晋国也算是最北的大城了。
可这里却非像北方的城池,因为缺水的原故而民生贫瘠,相反有汾河贯穿南北,整个晋阳南北四周都形成一块适合生存之地,晋阳可以说是得天独厚,土地肥沃,不仅有天然的屏障,而且水土适宜。
更难得的是晋阳城偏北,民风亦是十分强悍,与北方游牧民族一直相斗,十分骁勇善战,而且此地百姓因为少有受列国片伐侵扰,百姓都十分和善,也因守着这一片土地。
当年赵鞅初任族主之时,远见独特,着眼于晋国内部之争,也有鉴于当年下宫之乱给赵氏一族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所以特着董安于来此选址建城,而董安于明白赵鞅的想法,就是要建一个能让赵氏一族避祸的地方,所以后有三山,前有汾河,易守难攻之地,兼之四周百姓安居,有水有山,有江南水乡的秀丽,又有北方大城的宽阔粗旷,而且还有南方楚国城池的险要可据。
而后城建好之后,也就成为了赵氏一族的都城,后来又经现任城主九铎的修缮,此城现在已非比一般。
董安于是谋士贤才,善长安民善长分析利弊,而尹铎是兵伍出生,善于攻城守地,所以在此可谓是经验丰富,当初来时就请得赵鞅旨意要把晋阳城建成一个坚固不可摧的大城。
所以第二日就由现在的城主尹铎陪同禅体察民情,也详细看一看晋阳城的城防,毕竟王禅的计谋是以弱示强,以退为进之策,那么晋阳城就是晋国赵氏最后的据点,此城能不能经受得起范氏与中行氏的攻击显然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王禅虽然昨夜饮酒过度,可一大早还是起来了,此时已走完了晋阳城,两人带着两个护卫就朝城外走去。
“尹城主,刚才在下所方,皆是当年我从墨翟师兄之处学来的守城之要,这些机关巧术可以以一敌千,大大伤敌而稳固防守,所以尹城主要多加重视,再多加改进,相信此城之固,非是任何人可攻之。”
王禅刚才也把墨翟守城的一些好办法告诉了尹铎,尹铎听了也是十分受用,若说此时列国之中以守城来衡量,那么墨翟当推当世第一人。
纵然是王禅如此聪慧之人,当年又得鲁班大师相助,在龙城之外与宋国演兵,也只能打个平手,足以见墨翟守城之能了。
所以尹铎能得王禅亲传墨翟守城之法,心里自然也是十分感激。
“尹铎谢过先生指教,先生所言尹铎受用一生,相信有先生指点,晋阳城可守三年无恙。”
此时的尹铎也是十分感激双拳紧抱向王禅行礼,而此时两人已出城数里,整个城外都是一望无际的良田。
“尹城主不必客气,我说过当年我在楚国之时与贵兄尹喜有缘,也得他帮助,当年才让楚王得以避祸,也才让在下之计得以施行,而他比我年长,我知他与我师傅必然有缘,所以当时我与他就以师兄弟相称,听闻师傅出函谷关时,也曾亲书道德真经一部与他,想来他现在该也回归原修行之地,放弃了世间的俗事,在下到是十分心羡慕他呀!”
王禅说起来也是有些感叹,自在天柱峰与尹喜相识也有数年,这短短数年,王禅经历了许多,此时他也知道师傅老子的用意,正是“能者劳,而智者忧。”
王禅天赐之人,兼之又善于谋略,这也与当年李悝所传教有关,善于观人察物审时度势,也善于揣测人心,领悟世间之道,若说要引领世人,与天地之间的人神魔相斗,王禅是最好的人选。
相反如化蝶(九天玄女),尹喜这般生性淡泊之人,也不屑于与人相斗的,纵然相斗也并不善长。
而天下一统必归于七数,这也是当年老子传教于他,而他此时所行,也就想把天下暂分为七,让天下有一统机会。
“先生看我晋阳百姓的田亩是否有何区别?”
尹铎此时指着田地里劳作的百姓,也指着数万亩良田,脸上透着荣光。
“不错,当年我在吴国之时就曾听孙武先生说过,晋国赵氏体恤百姓,行革之道,却又与众不同,得益于民而益于邦,看起来这个样子还真的不错,到是真的体贴于民。
此地与其它列国不同的是,地亩间距较宽较长,这是晋国些年得益于赵族主之利。
列国原本大体以百步为亩计算,以此来收取赋税,而晋国上下也并不一样,只有赵氏对百姓一最为宽松,以百十二十步为宽,以二百四十步为长作为亩制,这比这其它列国相当于减少一半的赋税,而百姓得田也更多,收获越多反而让赵氏一族的即民心,又得实惠。
百姓富足了城帮也更加牢固。
而且赵氏一族封地之内在晋国也是最轻的,‘公无税焉’,以百姓为本,而不以税赋为本,这就是赵氏与其它几氏的区别。
当然像韩氏与魏氏也做得不错,只是他们也只能因地制宜,不可以照搬赵氏之规。
孙武先生当年对赵氏革兴之策也是大为赞赏,所以吴国也学习晋国赵氏,而孙武先生曾说过‘晋国归焉’之说,也算是对晋国赵氏的肯定。”
王禅也是做足了功课,当然对于他而言,此时任何列国的情形他都了如指掌,几年前去齐国也是一样,对于齐国王族与齐国田氏有着深刻的认识,所以才会决定以田氏齐。
“先生高赞了,未曾想能孙武老先生如此高誉,在下作为一城之主,实是荣幸,孙武将军兵法如神,列国之中无人能出其右,只是可惜不能亲见之,实在是尹某之憾事。
先生之所以神乎其神,天下事先生皆明于心,其实非是先生比常人聪慧,而是先生多谋善学,这才超越常人,在下听先生一言,实在受教良多。”
王禅此时也是嘿嘿一笑道,对于现在所看到的城外百姓的日常耕种,王禅十分满意,所以此时也是兴起道:“孙武老先生隐居避世,是不可能再传世人兵法了,不过孙武之兵法精要,在下到可以与你说上一说。
你可知兵法之要在于什么?”
尹铎一听,也是脸有喜色,能得王禅亲教是天赐良机,所以也是略为思虑道:“回先生,尹某自当城主以来,这些年少有随族主出征,但却也有想法,看着这良田美景,在下觉得兵法之要,其实还在于不战,无战是战之宗旨。
若说天下皆能如此时百姓安居之景,又何需兵法呢?”
王禅一听到是欣喜,未曾想这个尹铎悟性十分高,比之普通列国上将军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经王禅一提点,就马上明白此时真义,也是点头回道:“以战止战,兵法之术在于不战,在于无战,这也是仁者用兵之道。
所以孙武兵法道重于民,而非在于法。
能不战就战,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兵法最高之术,其实若要战则上兵伐谋,以谋为先。
而谋就是孙武兵法的第一首要,是孙武兵法之第一篇,称之为计篇。
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而此察是计之基础,也是谋之根本,察己察人,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这兵法之本,基再说其它兵法,不外乎察人察己,以己度人,以人度己,兵无常势,善用天时、地利与人和而已。
我师傅也曾说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而兵法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澉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则丧吾宝(不敢为天下先),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故兵法之用,于己有利,未必有利,于己无利,未必无利,能正反相识,敌我相谋,自可以长攻短,战而有胜。”
王禅知道将来守城的就是妖铎,所以此时也把孙武兵法的精要,以及他师傅圣人老子真经中兵法所言要旨传与尹铎。
而且也把自己的想法一起融在里边,让尹铎慢慢明白。
“先生所言过于高深,尹铎愚味,一时之间不能领会,不过先生所言尹铎已铭记在心,在此谢过先生传教。”
尹铎此时也是跳下马去直接跪在地上行礼,以示对王禅的感激。
王禅一看,到也是跃下马去,及时扶起尹铎道:“尹城主过谦了,日后可不能再行此大礼,你治一城而让一方百姓安居,该是在下感激于你才是,至于此兵法也非人人能领会,有缘之人自会传之,若用之于无战,当是受益于民,若用之于妄战,则又受祸于民,所以将来尹城主当也要明白此理。”
尹铎此时起身,也是看了看前方道:“先生,前面就是三山,不知先生是否有兴趣去看一看呢?”
“此三山与北方山脉相连,又与东方山脉相连,东到大海,西到昆仑圣山,实在壮观,听闻晋阳此地传说至多,也听闻晋阳北方有仙山,明白到有时间可以听尹城主一叙,不过此进我时间了,因为有人来访,我们只有坐等客人了。”
王禅说完,尹铎也是手握腰间钢刀,四处张望巡视着,而身后的两个护卫此时也是把两人围在中间,就怕有刺客来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