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鬼谷神谋 > 第六百五十三章归隐之心

第六百五十三章归隐之心

    第六百五十三章归隐之心

    王禅独坐在孙武的中军大帐之中,到也十分随意。

    虽然他从巢邑来时怒火冲冲,可大都是自责之心,行出巢邑之后,王禅反则走得慢了起来,他心里还是多少有些难与再面对两位公主的惧怕,所以独自而行,并不着急。

    而他此行又正好遇上了两国交战,王禅也只得尾随着两国交战的大军,随时掌握着两国动态。

    进了越国之后,他知道勾践心有不服,欲图反败为胜,可他心里也知道这种小计,于孙武夫差来说只是雕虫小计,难与真的就迷惑到吴国大军,所以越国此次必然大败,甚至于灭亡。

    可王禅并不想越国就此灭亡,虽然他一直陈重兵于巢邑,以牵制吴国,可若夫差不顾他的情面直接灭了越国,再让孙武带五万大军赶回吴都,以此时吴都的兵力,就算王禅亲自领兵也未必有取胜的保证。

    再者吴楚交好是王禅主动提出,若自己不承道义与吴国交恶,那么也于楚不利,让世人耻笑于王禅。

    所以刚才他现身战场,只是要保勾践不死。

    若勾践不死,那么越国就还有希望,也不可能被灭。

    吴国此次大胜越国,越国已遭重创,几年之内无法威胁到吴国,而吴国两代君王都有同一个志向,那就是北上称霸。

    若吴国北上称霸,其实于楚国是有利的,此时虽然楚国外危已解,内患已除,但列国形势并非一成不变。

    可若有吴国向北称霸,那么就会给楚国挣得时间,北方列国会把矛头指向吴国,而非楚国,这样楚国图强才有可能。

    这也就是王禅之所以送礼于吴国,给吴国陈兵巢邑的机会,然后让越王勾践以为这是一个良机,这才举越国之兵攻吴,而孙武借机围困越都,让勾践首尾难顾,不得不撤兵,最后惨败。

    王禅既要让吴国得利,却又不能让吴国真的灭了越国,这才能这到他的目的。

    此时外面脚声响起,十分稳重,王禅知道是孙武将军来了。

    而且并没有带随从,因为早有兵甲向他禀告过王禅来访,而白虎此时正大帐之外守着,连护卫的兵甲都没有一个,是因为王禅让他们离开的,怕让白虎误伤了。

    孙武一见白虎,心里还是一惧,可见白虎闭目休养,连看都不看,心里反而踏实下来,掀开布帘就走了进去。

    “老夫来迟,让鬼谷先生久等了。”

    “不迟,不迟,一切都刚刚好,在下也有些困了,所以刚才借得片刻可以稍作休息,此时到精神饱满了许多。”

    王禅也是坐直了身,刚才他一直半躺着,此时伸了一个懒腰,打着哈欠,像是刚刚从自己床上起来一样。

    孙武一笑,知道王禅是真的把这军中大帐当成自家了,心里也是十分喜欢,毕竟能让王禅这种人当成自家人,自然是一件好事了。

    “鬼谷先生真神人也,有这只凶猛的白虎守着,到是让人见之生畏,省了护卫之责。”

    “孙将军见笑了,我这只白虎是通灵之兽,自小之时只要见过之人,他都认识不会伤害。

    而且此虎能听出人之气息,若是心有不轨之人,必会气息紧促,而这只白虎就会发起攻击。

    刚才在下越俎代刨,撤下了将军的护卫,就是怕因为护卫见白虎而有惧意,让白虎误伤兵甲。

    像将军这样气度沉稳,白虎自然放心,而且将军四年前也见过幼虎,算起来也是这白虎的老朋友了,还请将军放心。”

    王禅还是把白虎守经此地的经过说了一说,毕竟孙武治军以严著称,若是属下兵甲因惧虎而擅离职守,是要受军法处置的。

    而王禅给孙武解释,其实是在为那些护卫说情。

    “原来如此,有先生在此,老夫也心安了。

    吴越之争始终难离先生的掌控之中,此时鬼谷先生能来越国,说明北方之危已解,老夫还要恭喜先生了。”

    孙武也是双手一揖,对着王禅深深的揖了一躬,而王禅则一把扶着孙武,让孙武坐在中军帅坐之上。

    “承孙将军高看,北方晋国晋王亲临了楚郑边界,在下只是把时局说清,秦国原本驻守秦楚边境的十万大军已调入秦晋边境,而我楚国在龙城也有数万大军。

    当着晋郑卫三国联军主帅的面,我与宋国墨翟进行了攻城演练,让三人都清楚,若欲犯我楚境,实并非易事。

    而在下也曾威胁过晋国主帅赵光信,若我楚国出奇兵十万,从宋地直插晋都,再加上秦国大军支援,想来要夺下晋都并非难事。

    恐怕晋国联军尚未攻陷龙城,晋都已然沦陷,而且晋国还有齐国等在窥伺着。

    而在下离开之时,摆开攻伐晋国大军之态,而宋国配合断后,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这让晋王知道局势之变。

    而我楚国内乱已平,晋王不得不与在下达成协议,退兵回晋,恢复郑卫宋三国安宁。

    至于楚国内祸,在下也可以告诉孙将军,白公胜已死在在下剑下。

    楚国令尹子西援命于左司马子节剑下,司败子闾死于子西剑下,左司马子节心智迷失,已离开楚国,楚王亲率上雍城四万大军平止反叛。

    此时的楚国已完全还政于楚王,十分平稳,所以在下才有时间来越国看看,了却一些私事。

    同时也来恭贺孙将军能有始有终,百战百胜,而且还领悟天地之道,知物不可极的道理,实在是可喜可贺之事,正是双喜临门。”

    王禅总是轻描淡写,把一直策划着列国之间惊心动魄之事说得如此云淡风轻。

    可在孙武听来,却知道这其中危机重重,牵一发而动全身,风云变幻却都被王禅牢牢控制站,心里也是十分佩服。

    现在孙武也知道王禅的所有谋略,一切都是在为楚国中兴而铺路搭桥,至于秦国、晋国,乃至吴与越,其实都是王禅谋略的棋子。

    “此次承先生送之大礼,又传教于易理之道,老夫十分感激,半辈子戎马生涯,也算有一个好的收场,也算是不负此生所学,此中事了也到了该隐退之时。

    想老夫在吴国这些年,受先王赏识,为吴国而谋,此时依吴国之势,也对得起当年先王的信任了。

    只是老夫与先生相比,实在是天差而地别,老夫一辈子所谋只是小势,而先生不经意之间所谋却是大势,老夫实不敢比。

    只是人生一世,也就如此,当知足常乐,不可欲大伤身,这也可算是一件喜事。

    可听先生所言,恭贺老夫双喜临门,不知此话又怎么讲。”

    孙武虽然知道吴与越都是王禅谋略的棋子,却并不生气,反而十分感激。

    毕竟王禅谋的是天下大势,所以纵然如晋王这等枭雄,以及当年的吴王阖闾,都在王禅所谋之中,能成为天下大势的一颗棋子,而且是一颗重要的棋子,有时是一种荣幸,并非有损威名。

    可他知道王禅不会无的放矢,刚才说双喜临门,自然是有其它好事了。

    “时机不到,在下也不可轻泄,时候一到,自然有喜,不必着急。

    孙将军为何不说一说如何解此时吴与越之死局,在下有心听一听将军高见。”

    “哈哈,先生高看在孙某了,先生其实早就胸有成竹,至于老夫,此战之后就会举家回齐,落叶归根,至于吴与越之间,必不会再过问,只是此时越国势危,决定此事的当在吴王与越王身上,孙某也有心无力。

    只是既然已决意隐退,那么也不愿再伤无辜之人,特别是两国百姓,战火延续多年,老夫双手沾满了不知多少兵士的鲜血,又让不知多少百姓流离,此时一想,实在愧咎难当。”

    孙武说完也是十分感叹,看着自己的双手,真心的觉得沾满鲜血,心里有愧,脸上也是十分沉重。

    “我观越王勾践与范蠡两人皆有牢狱之灾,却并无性命之忧。

    所以在下觉得越王并不会死,既然孙将军已有退隐之意,在下也不会再为难孙将军。

    我这里有一册函件,需要有人代在下送与会稽山勾践,想来他知道之后,必然会依此而行,解了两国之忧,同时也让在下可以舒心的解决最后的一些私事。”

    王禅说完递给孙武一册竹简,并示意孙武自己看看。

    孙武打开竹简一看,里面只有一行字:“投降可保越国无恙。”

    竹简落款上留的是王禅的名号。

    孙武一看,十分会意的一笑。

    “老夫在此谢先生成全,若能保越都百姓,保越国百姓无恙,也是老夫的心愿,有先生这一竹简,想来越王勾践也只能如此。

    只是若吴王过问,越王与范蠡如何处置,先生可有建议。

    “若勾践与范蠡投降于吴国,就是吴国俘虏,如何对待战场俘虏,而且一个是越国候王,一个是列国兵事贤才,想来吴王自会有主张,而且你也可以把在下对两人的观相之说回予越王与吴王知晓,那么如何处置,就由吴王决议了。”

    “好好好,如此正好,事不宜迟,迟则生变,老夫现在就去安排副将去办理此事,还请先生稍坐片刻。”

    孙武也是急性子,就怕因为此次大战勾践再受重创,而夫差又十分自负,会进攻会稽山,那么就只能逼勾践自绝了,这并非孙武此时想看到的。

    所以孙武亲自拿着竹简去安排此事。

    王禅则又静静的等候着。  12577/925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