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大宋当暴君 > 第154章 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第154章 牵着我们的鼻子走

    “太学院乃是我朝最高学府,朝中和地方不少大臣官员悉数出自太学院,怎可让这所谓的军学院与太学院地位齐平?”

    “太学院中有开设武学科,为何要开设军学院,完全是多此一举。”

    “我朝以文为尊,就算要开设军学院,其地位也得在太学院之下。”

    “的确是如此,而且,还应由文臣担任学监,管理这些武夫。”

    “军学院完全是没有开设的必要,是在浪费朝廷财力。”

    “是的,不应该开设军学院。”

    大庆殿内,赵桓刚宣布要组建军学院。

    殿内一众大臣顿时纷纷议论开来。

    要么不赞成开设军学院,要么强调就算是成立军学院,也得让军学院的地位低于太学院,不能高于太学院。

    尤其是管理国子监的那几名大臣,更是激烈反对。

    国子监祭酒许峰站出来,向赵桓禀报。

    “启奏陛下,臣以为,开设军学院实属没有必要,国子监已设有武学科,尽管鲜有学生选择学习武学科,

    但朝廷可以鼓励学生前往武学科学习,以提升这些太学生的武艺能力,如此一来,文武兼学,效果会更加的好。”

    许峰的建议,得到了他的下属,国子监司业朱其封的支持。

    “陛下,许大人所言甚是,我大宋历来注重儒学教习,以文为主,完全没必要开设军学院,按照陛下所说,如果开学军学院,

    就要向全国各地,以及大宋军中挑选将官入学学习,如此一来,定会浪费不少财力物力,得不偿失。”

    朱其封侃侃而谈,神色并茂,神情激动。

    “如果进入军学院的这些将官,没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学到相应的兵法知识,定会影响到我大宋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一旦异族来攻,恐难以抵挡,到时,又有谁来守卫这大宋江山社稷?”

    朱其封朝着赵桓行了一个大礼,请示道。

    “臣恳请陛下撤回旨意,不开设军学院,以免浪费不必要的精力物力和财力。”

    许峰和朱其封的这番表态,获得了过半大臣的支持,他们纷纷站出来声援两人。

    “臣等恳请陛下收回旨意,不在开设军学院。”

    而此时,站在前方的李纲、白时中、司马和、文宗道这些朝中重臣,则是保持着沉默。

    并没有立即站出来表态,发表自己的看法。

    因为他们此时并不清楚天子突然说要开设军学院,这到底是何意图。

    他们原本以为天子回京之后,第一次朝议,就是要讨论太学生集会闹事,打死衙役这件事。

    但天子不仅没有提起这件事,连问都没问,这着实有些奇怪。

    “难道,陛下突然要开设军学院,是有着别的目的?”

    李纲脑中急转,思考着天子要开设军学院的意义何在。

    “没错,应该是有别的目的。”

    李纲跟在赵桓身边不少时间,对赵桓的行事风格有着一定的了解。

    一旦天子决定的了事,那是一定要执行下去的。

    天子既然已经当着群臣的面提出来要开设军学院,这军学院肯定是要开起来的。

    只是为何会突然在这个节点上提出开设军学院呢?

    李纲将思绪完全的扩展开来,猛然间,他眼神一变,心下大惊。

    “难道,陛下这是要借助太学生闹事的这个契机,打压太学院,再一次提升武将在朝中和民间的地位?”

    尽管李纲不敢确定天子是否有着这层考量,但绝对与这事有关。

    原本想着要劝天子不要开设军学院的李纲,心下犹豫起来。

    是否还要劝阻天子。

    不仅是李纲想到了这层意思。

    同样的,白时中、赵鼎、文宗道以及司马和他们都想到了这一层。

    尤其是文宗道、司马和、耿南忠这些大学士,心下也是有了考量。

    “无论如何,一定要搅黄天子开设军学院这件事,一旦真的让军学院开起来,将那些武夫的地位提升到御我们这些文人士大夫持平,那岂不是要乱了国本?乱了历代先帝定下的祖制?”

    尽管文宗道、司马和他们极其反对这件事。

    但并没有立即站出来表态。

    身后已经有这么多的小弟开始反对,他们此时不能站出来吸引火力。

    万一激怒了天子,惹祸上身,那可就不值当了。

    先静观其变为上。

    赵桓坐在龙椅上,看着殿中过半大臣纷纷反对开设军学院,依旧事神色如常,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这种群臣反对自己旨意的场面,他见过无数次。

    今天再次出现这种场面,也是预料之中,习以为常。

    环视了一圈下方众臣,赵桓也没动怒,也没与他们争辩,只是淡淡的说了句。

    “都说完了?说完了就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吵吵闹闹的成何体统?”

    “这……。”

    原本反对赵桓成立军学院的这些大臣懵了。

    天子这几个意思?

    我们如此强烈的反对,您总该表个态不是?

    咋就让我们又站回原位呢?

    尽管这些大臣们心下不满,但也不敢违背天子的旨意。

    一个个的心有不甘,只得悻悻然的退回原位。

    待所有的大臣都退回了原位,赵桓却没有回应军学院这件事。

    而是突然转换了话题,问种师道和张叔夜。

    “种师道,张叔夜,此前太原之战结束后,朕让宗泽向朝廷递交了奏折,将此战中立有战功的将士名单呈报朝廷,让枢密院和三衙加以核实后,以朝廷的名义进行嘉奖,此事进展如何?”

    尽管赵桓当时是御驾亲征,他也能以天子的身份直接下令封赏。

    但他并没有那么做。

    朝廷对在战场上立功的将士,是有着完整的审核和嘉奖制度。

    由参战的各级将官逐级汇报,然后由指挥此战的将帅统计在册,向朝廷汇报,经过枢密院、三衙、兵部核实之后,在报告给天子进行统一批复。

    最后由天子下旨给三司拨出专门款项,对这些立功的将士进行嘉奖。

    程序相对的比较复杂,不是一两日就能搞定的事。

    而大庆殿中。

    一众大臣原本以为天子会立即回应军学院一事,却没想到天子突然转变了话题,并没有给他们一个答复。

    不仅仅是被问话的种师道和张叔夜倍感意外。

    殿内所有的大臣都是倍感意外。

    “陛下这是几个意思,这是牵着我们的鼻子走吗?”

    “陛下心思缜密,真是无法揣着到他到底是何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