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五胡烽烟 > 0428 战前会议2

0428 战前会议2

    ,五胡烽烟

    武横是文易实际统治晋安县后才投靠的俚人小酋长,能力很不错,对于初创的唐政权来说是个难得的人才。

    后来一步步成为连长乃至营长,军队改制的时候又一跃成为第一批旅长。

    只是他为人沉默寡言,而且投靠唐国的时候就已经三十六七岁,现在五十多,和他年龄最近的贺方也才四十来岁。

    在普遍三十多岁甚至二十多岁的唐国军官群体里,显得有些另类。

    这导致他愈发的沉默,所以存在感不是很强。

    但文易知道,他的综合能力排在前五之列。也是唐国军队序列里,少数能独立指挥大军团作战的人。

    所以每次有重要会议都会把他叫过来,即便他几乎不发言。

    “桓温三月份才出兵,大军调动困难,他赶到湖陆应该进入四月了。”

    “等他打下湖陆再进逼金乡,时间应该恰好进入五月份,黄河的夏季枯水期到来。”

    “刚才李旅长说过,清水是条狭窄的河道又年久失修,黄河枯水期这里几乎无法行驶大船。”

    “这也意味着即便打下了金乡他也无法从清水进入黄河,此时他就只剩下两个选择,等枯水期过去或者拓宽清水。”

    “黄河夏季枯水期有三个月,他不可能等,只能选择拓宽河道。”

    “可是清水到黄河有三百里长,他要动用至少二十万民夫花费一个月时间才能疏通。”

    “而燕国就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把枋头打造成战争堡垒。桓温想要打下这里,难。”

    “燕国也无需出战,只要固守就可以了。一方面等秦国援军;二来把时间拖到冬季。”

    “冬季黄河枯水更严重,就算拓宽过的清水也很难行船。到那个时候,退路已断的桓温军就危险了。”

    听到这里众人忍不住面面相觑,他们在这讨论了半天,独独忘了气候问题。

    陈秀忍不住道:“不成想桓温军面临的局势竟如此凶险……他也是世之名将,难道就想不到这一点?”

    武横道:“我能想到他必然也能想到。”

    柴犇问道:“那他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个时间节点动手?”

    这也是在场大多数人的疑问,提前一个月动手不行吗?

    有少部分人,比如刘猛、林兴烛、卢壑、王安等人则把目光看向地图上的石门,露出若有所思的样子。

    武横解释道:“因为石门,这里不是桓温军的进攻方向,但又非常重要,是通往黄河的另外一道门户。”

    “打通这里就掌握了漕运要道,即便清水不通,也可以把军需粮草送到前线,桓温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即便秦国援军赶到,他也可以靠着水师立于不败之地。到那个时候,三方会在枋头展开长时间的对峙。”

    “但是,若打不通石门清水河又不通,桓温必败无疑,所以此战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个地方就在于石门。”

    文易也是豁然开朗,虽然他已经不记得前世桓温第三次北伐的细节,但大致过程还是记得的。

    桓温攻打金乡的同时,派豫州刺史袁真攻打石门。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袁真并没有打下这个地方。

    从战争开始一直到桓温兵败,大半年的时间都没打下来。

    最终冬季黄河枯水期到来,桓温军粮断绝,不得不烧毁船只从陆地撤军。被慕容垂率八千骑兵击溃,晚节不保。

    战争结束后,桓温把失败的责任都推给了袁真。袁真不服造反,被桓温击败杀全族,妻女赏赐给将士为奴。

    很多人都认为他故意甩锅,前世文易也有类似的想法,你失败了居然把责任推给部下,太不讲究了。

    现在听他们一通分析才知道,原来石门这么重要,那他失败后痛恨袁真就有理由了。

    当然了,把责任全都归咎于袁真还是有失偏颇,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桓温自己用人不当加战略失误。

    但站在桓温自己的立场上,是有资格痛恨袁真的。

    这一世的豫州刺史是谢奕,不知道桓温会不会派他打石门。如果派了,不知道他能不能打下来。

    想到此处,文易说道:“说得好,还是武将军思考的更细致更全面。兵法云,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

    “什么叫天时?刮风下雨是天时,四季变化是天时,黄河枯水期也是天时。”

    “你们刚才只考虑了地利和人和,却忽略了天时。幸好这一仗的指挥官不是你们,否则还不出大问题?”

    众人羞愧的道:“臣等疏忽,请陛下息怒。”

    武横谦虚的道:“陛下谬赞了,我也是前几天刚看过四渎水期变化的记录,才想到这一点。”

    “您刚才只给了一盏茶时间考虑,实在太仓促了。如果多给大家一点时间,肯定都能想到这些。”

    文易想想确实有道理,这才转怒为笑道:“这么看来确实是我的不是,错怪你们了。”

    众人哪敢接受他赔不是,连忙道:“陛下切莫如此,折煞臣等矣。”

    事情就此揭过,文易继续道:“桓温军的进攻路线,燕秦两国的应对方法,咱们都有了推测,现在来说说我们该如何切入这场战争。”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又补充道:“嗯,我准备留下十万军队镇守国内,率三十万军前往中原。”

    这次陈秀先回答道:“臣有两策,一策稳扎稳打,一策稍显冒进。”

    文易惊讶不已,没想到他这么短的时间就想到了两个办法:“陈卿细细道来。”

    陈秀道:“先说稳妥的办法,燕国为了应对桓温进攻,必然会把大部分军力都集中在黄河一线,后方必然空虚。”

    “我们可以趁机出兵攻打他们的后方,夺取一块落脚的地方,然后逐步蚕食统一天下。”

    文易点点头没有表态,而是问道:“冒进的办法呢?”

    陈秀说道:“兵分两路,一路以水师为主,进入长江切断桓温军的退路。”

    “另一路水陆并进猛攻青州和徐州,然后把燕、秦、晋三国军队包围全歼在枋头。”

    “若这个计划能够成功,天下将再无能与陛下向抗衡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