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四十四章 誓师北伐

第三卷 汴京篇 第四十四章 誓师北伐

    第三卷汴京篇第四十四章誓师北伐

    秋日的风虽然有点冷,但是无法掩盖暖阳的温暖,一轮朝阳从地平线上喷薄而出,霞光万道,大地给染也一片金色。

    初升的朝阳给人以清新之气,气势磅礴,让人振奋,但是与静静站立的南宋大军比起来,可以忽略不计好。要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只见原野上站立着不计其数的南宋军队,盔明甲亮,刀枪如林,人人精神抖擞,人如龙,马如虎,气势如虹。

    今天,是南宋北伐中原的大日子,自靖康耻之后,南宋军队很少出现在中原大地上。最让人不能忘怀的是,岳飞在即将收复汴京之时,却给十二道金**猪**猪**岛**牌逼迫班师,曾让多少英雄扼腕,为之痛惜。自此以后,南宋每况愈下,一日弱似一日,不要说出兵恢复河山,就连准备工作都没有认真进行过,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

    而现在,这一百年遗憾就要给历史终结,就在封存在历史中了,为了南宋的振兴,为了华夏的复兴,为了光复故土抛妻别子,流血牺牲的将士们,他们的奋斗就要实现了,真的是热血如沸,个个眼里射出如炬的目光,望着远方。

    远方,正是中原大地!

    “真美啊!”将士们在心里如是赞叹朝阳下的中原大地。

    在今天这样的大日子里,一切都是美好的,何况中原本就是山清水秀,地灵人杰,不知多少人曾经为之感叹!当然。美丽富饶的中原也曾令异族垂涎,才有百年地耻辱。

    突然,一声“皇上万岁”的呐喊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李隽的皇罗伞盖出现在将士们的视线里,立即引起了一阵骚动。此时的李隽在将士们的心目中已不久久是倍受爱戴那么简单了,现在地李隽在将士们的心目中和神明没什么区别,他出现在哪里哪里就会热血如沸。就是冰冷地大地都会为之沸腾,他一出现。还有不引得将士们欢呼的道理。

    李隽的装束与平日里大为不同,头戴金盔,身穿金甲,再加上他的身材本来就高大,给人以高大英武之气,几年皇帝当下来养成的威势,给这身金盔金甲表现得淋漓尽致。任谁见了都会为之悚然动容。

    用黄金打造盔甲,按李隽的说法这太奢侈了,可是,廖胜功和李庭芝他们却是一致认为,非用金盔金甲不能体现李隽的威仪。对于威仪一事,李隽倒不放在心上,李庭芝地说法非常简单“皇上,北伐中原是华夏儿女百年心愿。今日方才成真,这不仅仅是一段屈辱历史的终结,还是一段新历史的开创。金者,吉祥之意也,当此大好时日,非金不能明意。当然。皇上圣明之君,雄材大略,不会束缚于此种寓意,但这是满朝臣子的心意,也是华夏儿女的心愿,皇上圣明之君断不会不满足民愿。”

    他的话代表满朝文武的意愿,李隽也不好却众人之盛意,才有这副金盔金甲。李隽穿在身上果是不凡,比起平日里威风了十二分。

    李隽骑在白马上,策马而来。李庭芝。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高达,欧军行这些文武大臣紧随其后。在他们身后是段干木率领下的一众侍卫。

    象北伐中原这样地盛事,千百年也难遇上一次,李庭芝,文天祥,陆秀夫他们这些文臣虽然是忙得不可开交,也要忙里抽闲来参加这一盛事。要是不参加,那定然是终身的遗憾。南宋百年积弱,留给臣子们,留给后人的遗憾已经够多了,能少就少点。

    李隽自然是明白他们的心情,也不好阻止,任由他们随军前来参加这一盛事。

    在将士们热切的目光中,李隽来到阵前,一拉马缰,白马立时停了下来。此时的李隽,他地每一个动作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倒不是李隽的帝王之气,更不是李隽刻意修饰,而是因为今天这样的盛事是在李隽一手推动之下完成的。要是没有李隽,不要说北伐中原这样的盛事,临安早在几年前就丢掉了,南宋早已灭亡了。当此盛事到来之际,作为盛事最有力的推动者和缔造者,李隽在将士们心目中的地位比起平日里要高上十分。他的每一个动作,都给将士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铭刻在将士们地心目中。

    李隽并没有马上发表战前演说,而是静静地看着将士们,心中生出无限地感慨,想想当初,蒙古大军兵临临安城下,谢道清出于“人道”已经给群臣发了“路费”,整个临安乱得一团糟。在当时,能不能保住临安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北伐中原,光复河山这样的大事,连个念头都没有。

    而现在,这一留传了千年地遗憾,终于要在自己的推动下被终结,李隽心中也是感慨无限,忍不住脱口吟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志在光复河山,却落得屈死风波亭的可悲下场,不仅让宋人扼腕,就是千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接触到这段历史时也是叹息不已,这也许是岳飞能够广为流传的一个原因吧。

    此时此地,这首词最能表达李隽的心情,吟颂得慷慨激昂,催人奋进。

    对于岳飞的故事,宋人少有不知的。为了北伐中原,激励士气,李隽就没少用岳飞的事迹来激励将士们,将士们对岳飞的故事可以说人人会说上三五段,对他的壮怀之篇更是耳熟能详,李隽一吟咏。将士们就跟着高声吟咏“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一时间。的吟咏之声冲宵直上,直达九重天。响彻天外。

    岳飞这位志在光复河山地大英雄要是泉下有知,他的遗志即将变成现实,可以瞑目了!

    等到心情平静之后,李隽对李庭芝道:“开始吧。”

    李庭芝大声道:“祭旗!”

    李庭芝能文能武,军政才干非常杰出,上马能定邦,下马可治国。他完全有能力也有资格指挥一支北伐大军,光复中原。可是,朝中不能无人,他只有坐镇朝中的份,是以李隽决定把出征仪式主持人一角交给他,算是对他不能出征中原的一点回报。担任出征仪式主持是一件无上荣光的事情,李庭芝欣然接受。

    士卒把牺牲宰了,鲜血溅在旗上。一面宋字大旗,一面张字大旗,一面高字大旗,一面杜字大旗,还有一面欧字大旗升了起来,在朝阳下迎风舒展。美丽如画!

    白马也感受到了不同于以往的气氛,一声长嘶,人立起来,李隽端坐马上,纹丝不动,一幅流传千古的“跃马图”永远留在了将士们地心中,千古留芳。

    李隽拉着马缰,在队伍前缓缓行动,检阅将士们。将士们知道期待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时刻即将降临在他们这些幸运儿身上,无不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接受李隽地检阅。

    “将士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李隽开始演说:“今天是一个好日子。历史将永远记住今天的辉煌!你们今天的英勇行为将为后世子孙传唱!历史将记下今天这个洗刷百年耻辱的日子!

    “一百年前。女真人南下,中原沦于异族之手。汴京丢失,徽钦二帝被捉,给残暴的女真人关在一口枯井里,坐井观天。直到今天,徽钦二帝的英灵还游荡在异国他乡,他们是死不瞑目。”

    徽钦二帝的遭遇地确很悲惨,堪称历史一大悲剧,究其原因当然是他们咎由自取。二帝并非不聪明,相反,二帝聪明过人,只是没有把心思用在治国上,而是用在了对艺术的追求上,对于艺术来说是好事,对于国家对于华夏百姓来说却是犯罪。他们给女真人扔到井里,坐井观天,也许是冥冥中的天意使然。

    为了收复中原,李隽特意把宋朝历史上那些屈辱,而又能激励将士的历史事件挑了一些出来,让将士们了解学习,达到振奋斗志的目的。两宋王朝积弱日久,屈辱地事件多了去了,一抓一大把,但最让人气愤之事莫过于数件:岳飞功成之际班师、屈死风波亭是一件,二帝坐井观天要算一件,宗泽三呼渡河而亡要算一件,陆游“但悲不见九洲同……家祭告乃翁”也要算一件。

    二帝之事,宋人当作奇耻大辱,李隽旧事重提,将士们心中的气愤就不是言语所能表达了,个个是双目中射出复仇烈焰。

    “驱除鞑虏!光复河山!”文天祥振臂高呼。

    将士们举着手中的武器,高声呐喊“驱除鞑虏!光复河山!”这吼声无异于千万个焦雷凝聚在一起,响彻云宵,大地为之震颤。

    “鞑子侵占中原以后,倒行逆施,残暴不仁,恶行累积如山,数不胜数:烧我房屋!毁我耕具!践踏我庄稼田地!杀我父老!掳我兄弟!奸我母亲祖母!yin我姐妹!”李隽开始列数蒙古人的罪行。

    他每说一项,将士们就跟着吼一声。烧我房屋!毁我耕具!践踏庄稼田地!杀我父老!掳我兄弟!奸我母亲祖母!yin我姐妹!这些事不是李隽杜撰的,而是真实的事实,是宋人心中地痛,一时间,呐喊声回荡在九宵之外,这声音饱含着愤怒、仇恨、复仇的决心!

    “现在,朕命令你们,用你们手中的武器,洗雪百年耻辱!”李隽刷的一下抽出宝刀。向中原一指,大声呐喊道:“驱除鞑虏!光复中原!迎还二帝英灵!”

    将士们齐声呐喊:“驱除鞑虏!光复中原!迎还二帝英灵!”

    李隽一拉马缰,率先向北行去,张世杰,高达,李庭芝,文天祥。陆秀夫欧军行,这些文武大臣紧随其后。第一批通过边境,踏上了中原地土地。

    这是个历史性的时刻!

    自从靖康耻后,没有一位南宋皇帝再踏上这片热土,而现在,李隽回来了,他率领千军万马杀回来了,屈辱的历史将因此而终结。一段光荣的历史将开始书写!

    如雷的声音从背后传来,将士们开始挺进中原!

    要是从空中望去的话,可以看见一幅让人终生难忘地壮丽图画,不计其数地南宋军队好象泛滥的海潮一样滚滚向北!

    >

    廖胜功,赵良淳,赵佥静静地凝视着在风中舒展地旗帜。一面廖字大旗,两面赵字大旗在风中飘扬,旗帜上因溅满了牺牲的鲜血。格外鲜艳美丽。

    此时的廖胜功,赵良淳和赵佥看上去心情平静,其实他们是心如波涛,心中感慨万端。回想起数年前,伯颜大军围困临安时,廖胜功还是一个中层军官。他虽有不凡的军事才干,却没人赏识他,更没人启用他,就连高达这样的名将忠臣也没有发现他的才干,正是李隽发现并一手提拔了他,让他一次又一次地参与决策,策划一系列的军事行动。现在,他竟然是三路北伐大军中地一路指挥官,有幸参与这种千百年难得遇到的北伐盛事,想起这几年的变化。真的会生出恍若隔世之念。

    赵良淳和赵佥都是全程参与从临安保卫战到现在的北伐之战。想想昔日之败象,今日之盛况。由不得二人不感慨良多。

    三人对视一眼,齐声吟颂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著名诗人陆游的名句,三人此时念来,意思是说:放翁,朝廷开始光复中原了,你可以瞑目了。

    是啊,象陆游这样心念故国却又不能看着故国光复的志士不知道有多少,辛弃疾、宗泽、李纲、岳飞、韩世忠、刘琦、吴玠、吴璘这些曾经为了光复中原奔走不息的忠臣良将、热血志士,他们都可以瞑目了!

    相反,象秦桧,赵构这些只知道苟安地奸臣昏君,鬼府有知,也该羞愧得难以为鬼!

    “将士们:此时此刻,我和你们一样激动,因为我们的英雄行动将会终结一段屈辱的历史!一段光辉的历史将因我们今天的英勇行动而诞生!我们的英勇事迹将会流芳百世!”廖胜功开始进行战前演说,道:“我知道,你们中有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将战死在沙场。但是,我们地热血会洒在中原大地,我们的头颅会抛在中原大地,这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光复中原!我们洒一份血,鞑子将付出十份鲜血!我们抛一颗头颅,鞑子就会掉一百颗脑袋!将士们:把我们的热血洒向中原!把我们的头颅抛在中原!”

    将士们热情高涨,激奋地道;“把我们的热血洒向中原!把我们的头颅抛在中原!”

    “挺进中原!”廖胜功一拉马头,向中原飞驰而去。赵良淳,赵佥控缰纵马,紧随其后。

    将士们呐喊着“挺进中原”,开始了挺进中原的历史征程!

    >

    函谷关这座历史名城,多少次给历史推到风口浪尖上,书写了多少豪情悲歌,今天,历史再一次把函谷关这座历史名城推到了前台。

    此时的函谷关已经成了一片兵的海洋,不计其数地南宋大军集结在这里,即将开始向中原地大进军。

    张珏,柳河子,清风子,陈宜中,解晋,陈兴道站在城头上,看着关外的大军,热血如沸,畅想着进军中原后地盛况。

    吸口气,张珏平抑一下心神,大声道:“将士们:你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里是函谷关!在秦代,秦始皇的大军就是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统一中国的战争!在汉代,汉武大帝的铁骑也是从这里出发,扫荡了漠北!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但是我们先辈的辉煌仍然镌刻在这里!将士们,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历史是不是洗去了我们祖先的血性?我们是不是不如我们的祖先?

    “不!我们手中的武器将证明我们是我们英勇的祖先当之无愧的英雄后代!将士们:向中原进军!”大手一挥,直指中原!

    将士们齐声呐喊“向中原进军!”愤怒的吼声震得古关在颤抖!

    张珏带着众人走下城头,飞身上马,纵马出城,向中原飞驰。他们的身后,是志在复仇的南宋大军,向中原推进!

    张珏说得没错,秦始皇的虎狼之师正是从这里出发,席卷了山东之地,扫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开创了中国的统一格局。汉武大帝击破匈奴的铁骑,有很大一部分也是从这里出发,开向漠北,扫荡了匈奴的王庭,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极其辉煌的一页。

    今天,志在光复中原的南宋大军从这里踏上他们向中原进军的征程,必将给辉煌的中国历史再添新的辉煌篇章!

    >

    郑静和统率下的舰队缓缓驶离了港口,消失在大海之中,他们将去开创一个中国海军称雄海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