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就算是后妈级待遇,也远比大汉朝的普通官军要强,因为大汉官军的士兵向来吃不饱饭(对于腐化堕落的王朝军队来说,军官克扣粮饷几乎成为了一种不成文的定例)。而赵二练得士兵,至少饭是管饱的。
而且赵二虽然心里不把他们当自己人,甚至不当人看。但表面上对他们还是很和气的,每天陪着他们一同早起,晚上一同在军营中入睡,从不随意打骂他们,还时不时地说些鼓励的话。令士兵们对赵二好感倍增。
所以士兵们一面非常努力地训练,一面心中感激着他们的长官赵二,发誓要好好作战以报效他。
赵二的计划是,每一个月作为一个训练周期,即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训练好一批军队,把他们送往前线。然后再训练下一批,一个月后再把第二批送往前钱,如此循环,直到战争结束。
一个月的时间很短,不过所幸训练内容也很少,除了最基本的队列号令训练外,就只有两个训练内容:抗箭矢训练和抗冲击训练。
抗箭矢训练是为了弥补他们没有盔甲的劣势的。虽然士兵的命不值钱,但是如果被敌人一轮箭雨射得士气崩溃了就不妙了。所以赵二安排他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列好枪阵,伫立不动。另一部分负责朝他们扔石头。扔石头的一方可以锻炼臂力,因为两部分人之间的距离会随着训练进度的增长而逐渐拉远。挨砸的一方则是锻炼意志力,让他们能够在面临箭矢射击时仍然能够不受影响,保持阵型。
抗冲击训练就是最大的重点了:古代军队中,骑兵之所以厉害,很大程度的原因就在于骑兵冲锋时,所造成的气势非常震撼,威慑力惊人。一只骑兵部队在冲击敌军阵型时,敌军往往因为受不了这种震撼,在骑兵冲到跟前之前,就吓得四散而逃,接下来就是一面倒的屠杀。就如同现如今美阳官军的表现一样。如果一支军队训练有素,能够直面骑兵的冲锋而不退缩动摇,这时该害怕的就是骑兵一方了。
盖因骑兵是一种十分金贵的兵种。训练一名普通骑兵的花费,足以训练二十名精英步兵了。如果是大汉官军那种杂兵,训练一百个也不是问题。你骑兵一头撞进步军的长矛方阵里死了不要紧,那边步兵的指挥官就要笑疯了,只用几个不值钱的矛兵就换了对方一个昂贵的骑兵老爷,这买卖太值了!
现如今的西北叛军,是以羌胡骑兵为主。虽然羌胡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训练成骑兵的成本不高,但是羌人的人口少啊!
你汉人一场战争死个几万、十万的,过两年又恢复过来了。但羌人不行,羌人一战要是死个七八万,那就等于其中无数中小部族被彻底灭族了!
所以稍微有点脑子的骑兵指挥官,都不会正面去冲击一个训练有素的长矛方阵的。只有确保对方兵员素质不高,才会放心正面冲。
当然,也不是说面对高素质的长矛方阵,骑兵就没办法了,这个时候骑兵往往会选择冲击防御薄弱的侧面或者背后。而刺猬圆阵这种没有薄弱面的阵型,只适合数量不多的小部队。
至于赵二训练的矛兵,他们的任务是在营地里固守,完全不需要考虑侧翼和背后的问题,安心抗正面就是。
赵二的训练方法就是:让矛兵们摆好枪阵,然后命令那只从董卓手里拿来的骑兵去冲击他们。这些骑兵都是训练有素的合格骑兵,此时装备的也不是正规武器,而是皮鞭和木棍。
赵二给他们的命令是:先集群冲过去,如果矛兵们没有经受住考验,提前溃散了,骑兵就直接冲进去,拿鞭子、棍子狠狠地抽打他们。而如果矛兵们经受住考验,岿然不动。那就在他们面前停马或者干脆绕过去。
一开始,矛兵们完全受不了这种恐惧,骑兵一冲就四散而逃,因此而挨了不少打。到后来,矛兵们被冲得次数多了,就发现骑兵也不过如此,只要自己站那不动,就什么事都没有,久而久之,就完全失去了对骑兵的恐惧感。
就这样,一个月后,这些矛兵基本完成了赵二的训练,开赴前线战场。
赵二还特意给他们起了个名字:炮灰矛。
意思是他们纯粹就是去送死的炮灰,消耗品而已。当然,古人们显然是不知道这层意思的,因为那个年代还没有炮,甚至连炮这个字都没有,有的只是石字旁的‘砲’,代表投石机。
在流民中征兵时,赵二也顺便从里面“征募”了几个姿色尚可的侍女。只不过没有带进军营,毕竟影响不好。而是让她们住进了郡吏们为赵二安排的一个临时居所里,因为要忙着练兵,所以赵二也只是偶尔才去那里看看她们。
在第一批矛兵送到前线后不久,赵二就接到了两封信。一封是张温的,他大大嘉奖了赵二一番,表示这些被赵二称作“炮灰矛”的矛兵非常好用,鼓励他继续努力,战后张温一定会为赵二请功。
这张温的请功可比朱儁的请功靠谱多了。朱儁是穷人,当官纯靠军功。而张温不同,他的司空之职是花钱贿赂十常侍买来的。
另一封信是孙坚的,除了问候赵二外,还向他讲述了前线目前的战况。目前叛军与官军形成了僵持的状态,谁也奈何不了谁。官军只有防守之力,而叛军又攻不破官军的防御。每当叛军即将打破官军的营地屏障时,董卓的骑兵就会找到叛军的空隙,给他们来一记狠的,迫使他们不得不回防。时间一长,双方就都放缓了攻击力度,开始消磨时间了。
赵二不管那个,只要自己现在安全就好。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几个月,正当赵二以为今年就这么过去了时,张温突然发出急令,命他立刻放下手中工作,赶往大营集合。
奇怪,什么事这么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