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大明当暴君 > 第811章 建奴不灭,何以家为!(第三更)

第811章 建奴不灭,何以家为!(第三更)

    辽东一边开始着手调度军工,一边开始写汇报给北京。

    其实当领土大到一定的程度了之后,还想要有效控制,就必须有更加高效的交通工具。

    否则就只能像汉唐那样,设立都护府,以羁縻制度来影响那个地方。

    真正想要将那个地方长期变成华夏的领地,是不太可能的。

    但是张凡想要的并不仅仅是都护府。

    如果是都护府,他根本不需要动员那么多人,在冰天雪地里施工。

    只需要大军兵临阿勒楚喀城下,把城门轰开,然后在那里安插一支军队,维持秩序就可以了。

    秩序当地老百姓的税,肯定是当地领主收,当地领主再上交给都护府一点点。

    而当地底层的舆论、司法也都掌握在领主手里,朝廷想要动员底层老百姓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都护府制度的特点。

    只有建立城镇,迁移汉民,开发农田,修建大量的水泥路,开通铁路,才能将辽东和辽北在经济和文化上紧密联系起来。

    时间飞逝,转眼三天过去了。

    王徵开始在沈阳大刀阔斧组建铁路局,带着从北京过来的技术人员,又招募了一批民间工匠,就开始整起来。

    顾炎武的鞍山钢铁局里则日夜赶工。

    这个时代,还只有一小部分人见过火车跑,就是在制造局的校场上做实验的时候。

    而准确的来说,还没有人见过投入实际使用中的火车。

    他们当然不知道这东西意味着什么。

    铁路一旦真的修建起来,大明朝被遥远疆域的管理和控制,将是划时代的。

    就在新一轮的捷报从辽东总督府送往北京的时候,李定国的2000铁骑已经越过了广袤的东北平原,进入到大兴安岭地区。

    这一路过来,夏风中无边无际的绿野,让人心旷神怡,让人心胸开阔。

    有人说,新政时代,名将如同天空的繁星一般涌现。

    前有令建奴闻风丧胆的卢象升,后有收复安南的孙传庭和秦良玉。

    南有东南海域的郑芝虎、郑芝豹等人。

    西有洪承畴、曹文诏等人。

    另外,北京军事学院每年向军队里输送千名人才。

    从技术人才、战术人才,到管理型人才,全部都有。

    又有天津海军学院正在大力培养海军人才。

    新政之初诞生的名将尚未老去,新人已经源源不断涌出。

    李定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的出现,是如此的耀眼。

    他以800御林卫冲开建奴钢铁一般的禁卫旅,在军中传开,被无数人知晓。

    但即便如此,依然还有许多人不看好他,认为他太年轻,在辽东的战绩,只是勇气和运气。

    打仗真正的是要讲谋略,懂治军,还要精通各科学识。

    但是,依然有人非常看好他。

    例如皇帝就曾经在公开场合跟曹变蛟说过,给年轻人多一点历练的机会,给年轻人多一些空间去尝试。

    虽然没有点名,但只要不是聋子,就知道皇帝在说李定国。

    现在,李定国,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带着他的2000御林卫,一路往北狂飙,如同一柄锋利的剑,刺进了大兴安岭。

    没有人知道他来了,因为没有人想得到明军会远离后勤补给,跑到如此远的地方来孤军作战。

    用皇帝的话来说:没有人想得到就对了,如果敌人也想得到,那这个战术就没有任何效果,就是要敌人想不到,才能出其不意。

    七月十七日,在广袤的东北平原快速行军了半个月的李定国,已经没有多少粮食了。

    他们必须要打一场战争,从敌人那里获得粮食。

    一阵阵夏风从远处吹来,那些有半个人高的青草,此起彼伏,就像绿色的海浪一样。

    少年将军的斗篷随风飞舞,他带起头盔,脸上有兴奋的笑容,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

    “儿郎们,侦察兵刚刚传来消息,前方就是建奴的老巢了!”

    他拔出锋利的长刀,意气风发,高声呼道:“建奴不灭,何以家为!吾辈军人,当以死报国!”

    “今日,吾与诸君誓死血战,最后若有活着回去的,劳烦去牺牲的儿郎们家中问候咱们的老母亲和妻儿!”

    李定国的声音在风中飘扬。

    众人齐刷刷拔出刀,高呼道:“吾皇万岁,以死报国!”

    众人吃了最后一些干粮,便怀着必死之决心上路了。

    有人说,如果是一位老道的将军率领这只部队,就绝对不会以身试险。

    但是李定国,初生牛犊不怕虎。

    年轻人,展现出来的气质是锋利的,是勇猛无惧的。

    他们快速朝前面驰骋。

    远方的大兴安岭山脉如同一条巍峨的巨龙匍匐在浩瀚的大地上。

    繁茂的植被密集地覆盖着山体。

    北方的植被树叶更小,树体形状更直,就像一柄柄锋利的剑直插天际。

    整个景观看起来有一种棱角分明的刚毅。

    前面有一个建奴的巡逻士兵骑着马,正在东张西望。

    突然一支箭从前面的树林后面飞来,钉在他的喉咙上,将喉咙刺穿。

    随后,二十几个明军骑兵快速分散开。

    他们是来打掉建奴的岗哨的。

    在做掉建奴岗哨后,主力部队则快速朝这边压进。

    此时,在城寨外面,一些女人刚洗完衣服。

    男人打完猎,背着小鹿,提着兔子,拿着猹,刚回来。

    还有一些人正在校场上操练。

    守卫这座城寨的是皇太极的心腹岳托。

    当初皇太极继位,岳托就是拥护人之一。

    这座城寨的位置很隐蔽,而且有阿勒楚喀城在辽北打掩护,明军一般不会找到这里来,蒙古人不会过来。

    即便明军发现,也不会过来。

    岳托这种老将就曾经信誓旦旦跟皇太极说,即便明军知道这里的存在,也不会过来,因为离明军后方补给线太长了。

    明军没有人敢冒这个险,犯这个傻。

    一旦明军过来,不仅仅补给艰难,还可能被阿勒楚喀城派出来的援军从后方包抄。

    除非明军军官不想活了。

    皇太极则利用这个地方,大力发展,并且计划十年之内恢复元气,至少可以统一辽北,然后攻打漠北,在北方建立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

    就像当年辽国灭亡,远遁西域的耶律大石一样。

    但皇太极没有想到,岳托也没有想到,还真有不按常理出牌的明军将领,并且这个人才十八岁!

    中午十二点的时候,铁蹄声打碎了河边的宁静。

    明军的刀光如同森冷的绞肉机一样,横推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