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筑宋 > 第145章 安氏经济学

第145章 安氏经济学

    筑宋第145章安氏经济学第145章安氏经济学

    赵桓亲政后的大朝会定策,依然是老一套的开源节流,勤俭节约法子。加上一点京东的吏治制度,就这样还要搞得遮遮掩掩,推出徐处仁做幌子。

    万一反响太大时,徐处仁就该是第二个张帮昌吧?

    这也罢了,无非权谋而已。不去敞开了对接京东都护府的制度政策,而是遮遮掩掩,那是因为官家好面子。可是缘何汴京的大朝会要对南北两朝的关系不置一词?

    是瞧不起人家?还是压根就在闹心虚?!

    不但金兀术对汴京的大朝会不满意,京东都护府也对大朝会的经济结论十分不爽。《苍梧邸报》开始连篇累牍地介绍自己的先进经验,抨击汴京大朝会制度的倒退和无知。

    根据《苍梧邸报》总结的“安氏经济学”理论,天下财货都要做增量,而不是做减量。甚至连大宋边远的地方州府要员,也要认同状元郎的经济论断。

    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话题,因为农民从田地里种出的粮食,本来就是在增量!朝廷想要多储备粮食,可以从民间增加采购粮食,也可以减少官府或军中的粮食消费。

    选择哪一样都能达成粮仓丰盈的战略目标。但是造成的后果却大不相同,增加民间采购,就要给农民付出财货。农民就有信心耕种更多田地,产出更多粮食出来,卖出更多财货。

    手里有钱了,他就要娶媳妇、盖房子,多做几身新衣服,采买几套新农具,赶集时也肯多喝一碗米酒,多吃一顿肉食,或者家中烧菜时,多放点油盐都是寻常事。

    由此就能带动桑织、建筑、钢铁、酿造、人力等等的跟进投入,这些人卖出了货品,就能赚到钱粮,有了钱粮后,他们也一样想要改善生活。

    把稀饭换成干饭,把一日两餐换成一日三餐,他们对粮食的消费提高了,自然就要再一次循环刺激对粮食的需求,然后农民就有了耕种更多田地的信心和欲望。

    选择节约粮食,就是不再需要民间增产,土地白白撂荒,农民没有多收成,他就不会增加消费。经济死水一潭,官府或军中的粮食消费减少,他们的忠诚和战力又当如何保障?!

    “财货只有在流动时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这就是状元郎的财富观。消费,才是刺激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

    海州当年炼制钢铁,一年不过两万石,就要各种烦恼担心,生怕钢铁的产能过剩造成亏损。然而那时候,民间的农具还在修修补补不舍得淘汰,甚至很多地方都还在用石器耕种。

    农民手中没有钱,他们就无力消费钢铁。海州的钢铁产能就要过剩,然后就被走私去了平州。金兀术拿去打造了铁浮屠,转身就祸害了无数的大宋边军。

    等到安宁回归海州,徐海铁路一修,钱粮流水一般撒出去。百姓的口袋立刻有钱了,他们也敢花钱了,自然想到要置换新的铁器农具。

    如今海州一年三十万石的钢铁产能还在供不应求,炼钢的成本也是直线下降。军中装备也到了泛滥的地步,不说禁军、厢军,连乡兵都在被甲了。

    有了驰道、铁路,交通日趋方便,货物流通的成本就降了下来。农具称手了,耕种的田亩也多了起来。一年多收三五斗,百姓消费的能力再次提升一个层阶。

    现在的朐山香皂,早已摆脱奢侈品的名头,走进京东都护府的家家户户。只要十几文钱一块的香皂,谁家会不舍得用?

    要知道,七八年前,大家还在用怎么都洗不净衣服的皂角呢。块头比香皂还小,就要六十文钱!即便朐山香皂,刚出产时的价格也是五十文,如今足足降低了三四倍的价钱!

    琼州的棕榈油,柏庐的纯碱,以及大规模工业化流水线的制造模式,早已把朐山香皂成本降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了。

    更何况,都护府还要对此提供医疗补贴,说是为了改善民间卫生条件,预防疾病发生。都护府每年花在百姓身上的医疗检查、补助费用,每人就要两百文钱。

    考虑到如今京东都护府高达七百五十万的人口规模,这项支出就要一百七十万贯,似乎还一点效果都看不出来?官府说什么人均寿命增加几岁、几岁的,咱老百姓可没看出来呢!

    还不如都拿去继续普及教育好啊,如今的教育经费是两百三十万贯,就能让每个孩子最少读书三年,最少两成的孩子能读上六年书。其中有一成的孩子,一辈子都算读书人呢。

    只要想想四五十万一齐学子读书的场面?宋应辰就要激动的发抖。“有教无类!”史上第一个全民读书识字的时代开始了,真是奇迹啊!他宋某人,正在见证这奇迹的发生。

    至于说道建设上的投入回报,那就更加浅显易懂。当时海州修筑徐海铁路时,汴京曾经一片哗然,纷纷以为海州经济民生破产在即。

    但结果呢却?到如今,徐海铁路就能给都护府每年带来数十万贯的过路费!这条铁路对货物运输成本的降低所带来的潜在收益,每年最少几百万贯,早就收回本钱了。

    如今徐海铁路外,京东又在修建海州经过沂州至兖州的铁路,不但方便了煤铁运输,还要把防御前突到东平一带。此外海州经密州、潍州到达青州的铁路,也在计划开工。

    铁路上跑的,也不再是两匹马拖拽的百十石大车,现在是一台冒着滚滚烟雾的巨大长龙,小山一样“轰隆、轰隆”地从你眼前飞驰而过。

    随便数数组成长龙的车厢就能得出结论,曾经有上千石的货物刚刚来到你的面前,瞬间又从你的眼前消失了?!

    安宁研发成功的第一辆动力机,就被他迫不及待地推上了铁路,反复地测试启动、刹车、转弯,几乎每个细节都要做到亲力亲为。

    他是真的不愿意再让心目中的火车,继续被洪七或者蒋干们改造得面目全非了。火车就该是火车的样子,你们不能把轮船的架子搬到铁路上欺负人。

    蒋干仔细记录数据,回去好推算各种设计方案。师尊是做出了这台动力机,但是想要复制一台同样的动力机,还有很多路要走,还要天文数字般的钱粮砸进来。

    老实说,这些大项目的花费,哪样都是无底洞一样的投入,但是京东经济并没有因此疲敝了,反而更加兴旺起来。

    怎么可能疲敝呢?蒋干对外面流传的那些不怀好意的猜测、论调嗤之以鼻。钱粮是天文数字一般砸进来了,可转眼就要天文数字般源源不断地产出了。

    每样巨大投资的背后,都潜藏着更加巨大的产出回报,几十倍、几十年的回报,让海州怎么个疲敝法?老实说,若非师尊坚持不允,海州议会一度都想要免征农税了!

    可是外面的人却无法尽知虚实,很多人都对京东都护府的“离经叛道”心存不满。在他们眼里,京东都护府早该破产、崩溃几十回了。

    可是这些人,每次都要被京东都护府用更加兴旺的经济数据啪啪地打脸一番。

    这就说明,师尊的经济措施、理论才是正确的。而京东都护府,也一直都在落实、完善师尊的这套理论体系。

    羽山大学就开了一门课程,不但搜罗古往今来的食货志文章,更多还是研究琅琊郡公安兆铭的各种经济政策主张的背后逻辑。

    因为正确的经济政策,就是要努力盘活生产力要素,比如土地、矿产、人力、技术等等资源条件。这些东西闲着就是闲着,一点价值都没有。

    官府的作用,就是要找到适合地方发展的道路,把这些生产力要素激发出来,使官府收到税赋,使民间财货充盈,然后增加官府、民间的消费能力,循环刺激地方经济发展。

    反过来,你把民间管得死死的,然后再隔阻商路,让百姓口袋里没有钱,的确能够轻松控制百姓了。似乎这也是个牧民的不错法子,很多朝代、君主、名臣对此都很有心得。

    比如商鞅在他的《商君书-垦令第二》就说:“使商无得粜,农无得籴。农无得籴,则窳惰之农勉疾。商无得粜,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废逆旅,则奸伪、躁心、私交、疑农之民不行,逆旅之民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壹山泽,则恶农、慢惰、倍欲之民无所于食。无所于食,则必农。农则草必垦矣。”

    商鞅深悉人性好逸恶劳的本质,他的应对的法子,就是“饥民”劝耕,然后使国家仓廪丰足,再以军功受爵使百姓好战,终于为大秦一统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这种法子,也就是那个历史条件下的特殊环境下才使商鞅得竟全功。后来的历史长河里,随着文明发展了,就很少见到成功的案例,最起码在中原地区就很难被复制。

    扼制了消费,商贾就无法扩大生产和流通,最后这个地方经济就变成了死水一潭。比如,西夏国的现状,就完美解读了“安氏经济学”的反面教材。

    其实在安宁看来,西夏那种地方,根本就不适合立国。此前同为西北割据势力,河东折家一门心思要做大宋的忠诚良将。而西边的党项人李家,却要野心勃勃想要立国。

    到如今一百六十年了,折家世代为大宋藩篱,名将辈出,朝廷倚为柱石。折家过的日子,也远比西夏王族的日子好过。

    难道他西夏立国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子孙吃苦受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