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回
李白首逢作雅诗
众人一交成相知
(太白编年:玄宗开元13年/25岁)
李白听王六说的一番话,才知道自己早晨对面错过了胡紫阳。王六劝解道:
“错便错过了,只要有缘,总有相会的一天。我家祖上三代住在金陵城,人文地理,再熟悉不过,明天我亲自领你去找。走吧,今日天色已晚,贱荆想是酒菜早已备好,正望眼欲穿呢。”
李白想想也是,只好安下心来,与王六下阁,一直向城里走来。两人指指点点,一路免不了谈些历史沿革风物。
李白深有所感道:“这里正好地控长江出海口,北有钟山毓秀,南有秦淮河水缭绕,西面无论水路陆路通往内地都很方便,与星宿四象之说正相符合,真乃天然福地,难怪历代多有在此立都的。”
“是啊,”王六表示赞同,“鼎盛时期当属三国东吴了,那时的入朝仪式据说盛况空前。”
“具体情景是怎样的?”李白很感兴趣地问。
“你是说整个早朝过程吗?”
“正是。”
“我也是听老辈人讲的,真还细细问过。先是东方破晓,乐手们骑在马上,排成队,吹吹打打,接引前来上朝的公卿大臣,飒沓前行。鼓乐声中,大臣们一个个装束分外整齐,宫门为之一重重开启。天子在宫中凭着龙几冥想治国方略,等着臣子上朝,时而站起身来踱步而行,悬在腰中的宝剑也跟着一路款摆,好像云儿飘行一般。太阳出来了,照亮了千家万户,朝臣们身上的服饰也更显耀眼,灿若明星,入朝仪式这才正式开始。早朝完毕,利用闲暇,朝臣们在阆风亭任意游览观赏。宫门两旁的望楼上,公卿众多,他们感到无比欢娱,皆淋浴在皇上的荣恩里……”
“听你一说,那种盛况如在眼前。这是过去,三分天下时尚且如此和乐,现在我们的盛唐呢?都城长安的早朝盛典呢?真是引人联想啊!”
“哦,在下钦佩李兄如此胸襟,处江湖之远,而心怀朝廷,看来你是胸怀大志之人呢。”
说话已到王六家里,早有一帮学士迎出门来。
这个说:“我们在此恭候多时了。”
那个说:“听王嫂说,瓦官阁来一位神仙一样人物,亲眼所见,果然好风采!”
王六对李白解释道:“这些都是和我志趣相投的朋友,我家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便立即都惊动前来。来了也不过是说文作诗,在外人眼里,我们是一群半文不名的酸腐书生。”说着,把这些人一一介绍给李白。
李白觉得,这些人虽然都是穷文人,但仍不失儒雅,自然不能以眼下境况论英雄。
进到堂屋一看,满桌的酒菜,很丰盛,心下正在狐疑,王六妻子道:“我回来张罗酒菜,他们当中有人见了问我,我只好据实相告,说今日瓦官阁来了一位操蜀中口音的公子,危急当中救了我家相公,他们一传俩,俩传仨,心存感动,都来凑份子,这都是在座各位的心意,我只是劳劳手而已。”
想不到,这是一群意气相投的朋友,李白个性本来豪爽,端起一杯热酒道:“各位,我跟大家虽然素昧平生,但都是性情中人,来,这是相识相知的酒,咱们先干了此杯!”
“好,干!”
“干!”
……
大家颇受李白的豪情感染,皆将杯中酒一仰而尽!
说起瓦官客情形,王六不胜惭愧,谈起李白的文采,他情不自禁地吟起太白在阁上作的那首诗,人人皆惊,更不得不刮目相看眼前这位风流倜傥的蜀中公子。大家谈起各自身世,李白约略说了说自己。
当提及追寻胡紫阳仙踪时,大家纷纷表示,愿竭尽全力相助。太白感动了,说:
“李白十分感激各位这份厚谊。看得出来,大家虽谈吐不俗,但日子过的都不算宽裕。这样吧,只要我李白还在金陵,大家就免不了相聚吃酒,此后酒钱全包在我身上,尽管挑金陵最好的酒家饱醉而归!谁若是求取功名为钱而苦,如果是朋友,只管找我李白好了!”
大家更看出来了,坐在他们面前的,原是位轻财好施的伟丈夫。可没人奢谈孔方,只谈金陵的过去和现在。李白记起王六在路上的介绍,饮下一口酒,弹杯吟道:
金陵控海浦,渌水带吴京。
铙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
捶钟速严妆,伐鼓启重城。
天子凭玉几,剑履若云行。
日出照万户,簪裾烂明星。
朝罢沐浴闲,遨游阆风亭。
济济双阙下,欢娱乐恩荣。
咏声刚落,座中有一人高声道:“好!快拿纸笔来,让李兄乘兴将今天吟的两首诗作成墨宝,说不定这将成为咱华夏诗歌史上浓重的一笔,李兄高才,直可与屈宋比肩!”
李白笑笑说:“仁兄这话可不能当真……好,我就先献一丑!”一边腾龙展凤,一边道,“各位仁兄可别忘了,回去先用心帮李白打听一下胡紫阳仙踪为上。”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先有一位出去了,大家赏完李白墨宝,坐下来再喝酒时,见少了一位,正议论间,那人气喘吁吁回来了,说:
“我托熟人问一下张使君,当初接胡紫阳道长也有他一位,明天金陵名士陪同胡紫阳午游长干里,白兄不用再费周折,只到那里等着便好。”
有诗道:
吟诗啸剑义相设,
把酒相谈不羞口。
虽说君交淡如水,
逢人急难须出手。
不知长干一行,李白能否见到胡紫阳道长,请看下回。
【著后手记】
本回所录李白诗原题《鼓吹入朝曲》,虽实有其诗,但故事皆属虚构,以进一步解释李白“散金三十余万”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