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晋末征途 > 第二百四十章:万民西迁

第二百四十章:万民西迁

    “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这段话出自。

    君以国为先,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就像一个不可断开的链条一样,环环相扣,却也是相互制衡。

    在这三者当中,民才是最重要的一环。

    只有百姓的安居乐业,国家才会安定稳固,一国之君的统治才能长久。否则,民无活路,则天下必乱,天下乱,天子也必将不再是天选之子,人人皆可取而代之。

    当下,天下已乱,这其中有诸多的因素促成了这场大乱,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晋皇族的内斗所造成。他们相互间多年的征伐导致了民不聊生,再加上持续的天灾,更是让百姓没有了活路。

    因此,无论是汉人还是胡人,他们都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也只能走上了反叛的挣命之路。

    当然,大多数底层的人虽然参与了反叛,但他们依旧活在生与死的边缘。

    他们活着会成就上层权力的扩大,而他们的死也仅是为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巩固了权势,他们的命只是别人手里的一个工具而已。

    然而,还有众多的百姓无力为自己争一个活命的机会,他们所能做的只是乞活,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乞求别人能给自己一个活下去的路。

    眼下,逃到荥阳郡内的大多数人都是如此,他们希望能得到荥阳军的庇佑,希望荥阳军能带着他们走一条活路。

    因此,当荥阳郡府将迁民的告示下发后,十几万的百姓并没有多少人提出反对,反倒是积极地响应起来,做好了搬离家园的准备。

    当然了,这个结果也早就在郡府衙门的预料之中。

    如今,中原的百姓能够逃亡江东的路已经被堵死,即便是能逃过江,也多是聚集在北府一带,再无前行的可能。

    若是逃往别处,一则是路途遥远无力前行,再则四下都是兵祸,寻常之家走不了多远就会被人捉去成为奴隶,又或是被辱杀后抛尸郊野,更有甚者还会成为别人的果腹之食。

    既然荥阳郡府答应带着大家去梁州,而且还有荥阳军的沿途保护,谁会反对这样的好事?哪里还会有人不愿意跟随呢?

    另外,荥阳郡的百姓还从迁民告示中得知了一个信息。

    当下的梁州刺史是武威大将军李峻,是他们以往所拥戴的荥阳太守,这才是让他们下定决心,想要跟随荥阳军去梁州的主要原因。

    新郑,位于荥阳郡南,属荥阳郡苑陵县。

    华阳城,又名华邑城,乃是周时古华国的都城。

    秦在灭六国攻破韩都时,华阳城遭到了损毁,时至本朝也依旧是一座残破的城池伫立在那里。

    华阳城位于新郑境北,由此行一日的路程,便能抵达颍川郡的长社县,经长社西行可至襄城,过襄城再行两日,就能进入南阳国的鲁阳县。

    从荥阳郡到南阳国的宛城,两者相隔的距离不短,却也不是需要行走一年半载的路程。

    然而,迁民并非是三户五家的搬离,更不是富户人家的结伴游玩。

    如此大规模的民众迁徙,其中所涉及的诸事繁杂,尤其是沿途的安全保障以及口粮解决的问题,绝非是一句不易所能体现出来的。

    因为荥阳军需要迎击刘畅所领的汉军,所以在迁民一事上并不能分出过多的兵力来护卫。

    故此,李峻除了从荥阳军中抽调了四千兵马外,还将所有能战的部曲与青壮组成了护卫军,由他们来担负起沿途的警界与迎敌的职责。

    之前,李峻在荥阳郡任职时,一直都将郡内的各家部曲视为荥阳军的后备力量,也由此命人对他们进行了必要的操练。

    正是因为有了提前的训练,这些部曲的战力虽不能与荥阳军相比,但若是和寻常的兵马比较,拼杀的本事并不逊色他们。

    “杜麟,天色不早了,今夜便在华阳城这里休息一晚,命人告知彭毅,让他的前军驻扎于嶂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