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下第一逆贼 > 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对上述指控表示认罪【5k】

第一百六十二章 我对上述指控表示认罪【5k】

    从走出东宫。

    朱瞻基赶了一路。

    却绝望的发现。

    一路上根本就看不到老父亲的身影。

    等他一路慌慌张张的赶到宫里头,等进了殿,方才看到老父亲,已经是稳如泰山的站在了最面前,离着皇帝御座最近的位置。

    小半年没见。

    昨日又只是简短的见了一面。

    等到这个时候,朱瞻基才发现,老父亲曾经宽实无比的后背,竟然是肉眼可见的消瘦了下来。

    老父亲身上穿的衣服很新,也不像以前总是一件衣服能穿上好些年。

    这不是因为太子爷突然大方了起来。

    定然是东宫为瘦下来的太子爷,新作的衣裳。

    尽管老父亲还是双手垂着,双眼眯着,继续日复一日的在朝堂上睡着回笼觉。

    但朱瞻基怎么看,怎么觉得老父亲现在的精神头比往常要强上了好几分。

    在大殿中,够品级的两班文武大臣,已经在侍御史的催促下,站立整齐。

    此时的殿外,天边才刚刚放光。

    紫气东来。

    照入殿内。

    司礼监下面的小太监,从后殿小心翼翼的走了出来,站在了御座旁边。

    “上朝。”

    很是简单。

    群臣收整面容。

    朱瞻基小心的挪动着脚步,到了老父亲身边:“您怎么今天也不等等我?”

    太子爷朱高炽斜了一眼:“等你有钱拿?这次在南边折腾这么久,除了基本破书,也没见你带些什么宝贝回来孝敬我。”

    朱瞻基一时无语,翻了个白眼,小动作的摊摊手:“等鄂宏大进展一切顺利,南疆怕是就要新设两到三个布政使司,无数的钱粮、矿藏就会源源不断的通过海运,抵达应天。这可是大明朝万世都吃不完的财富,还不够孝敬的?”

    朱高炽撇撇嘴:“你说海运就海运?风浪无情,说不定整个船队就葬身大海。

    南疆万里之遥,位处控弦之外,鄂宏大就算打下了南疆,我还得找朱勇他们要来不下于十万兵马,才能彻底镇守住南疆!”

    朱瞻基嘿嘿一笑。

    老父亲这样说,显然是不打自招,早就在自己回京之前,就在思量接下来要如何有效的统治南疆。

    连十万兵马都出来了。

    想来,军方那边也早就通了气。

    正要说些什么。

    这个时候,朝堂上已经是乌泱泱的跪下了一地。

    朱棣龙马精神,一屁股落在御座上,坐了个四品八稳。

    朱高炽拉了崽子一下,与满殿大臣一同跪拜皇帝,山呼万岁。

    待到朝堂上,开始有窃窃私语出现。

    朱棣的目光,已经是移向了躲在太子爷身后的朱瞻基身上。

    朱瞻基一直偷偷的打量着老爷子,此时迎着老爷子的眼神,顿时被狠狠的瞪了一下。

    这是在怪我昨天回来,没入宫请安?

    想了想,朱瞻基觉得定然是这样的。

    但其实,他本来是准备今天入宫请安的。谁知道今天被老父亲喊了,要一起来上朝。

    朱棣也只是瞪了大宝贝孙子一眼,然后就看向朝堂:“都不要藏着掖着,有事就说。”

    今天的皇帝很直接。

    于是,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的某些人,顿时就彻底放开了手脚。

    “臣,对皇太孙交趾所作所为,有异议。”

    说话的是为六科给事中的官员。

    品级太低,以至于朱瞻基盯着对方好一会,还是没有想起这个人叫什么名字。

    “山东出身的官。”

    老父亲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朱瞻基顿时明悟。

    山东哦~

    那就正常了。

    下面肯定是要废话,说自己在交趾杀的人太多了。

    果然,只听那官员已经开口道:“臣各方求证,已经明确太孙此次,在交趾领军出征,在敌军已经投降的情况下,仍然下令砍杀上万。此举有违朝廷仁义,有穷兵黩武之嫌。”

    朱棣没有看了,他很是好奇的看了一眼,同样没有立即开口反驳的大孙子。

    然后,就见朝堂上,更多的人站出来。

    “臣查,太孙去岁南下广西,乃是为陛下责令,自省修身。太孙却无视朝廷律法,擅自领兵出广西。此举,不可助长!”

    “臣亦有明证,太孙无令,却调动广西、交趾、云南数万兵马,无视朝廷与南疆藩属之睦邻友好,煽动地方,进兵南疆诸宣慰司。此举,骇人听闻!”

    “太孙南下之行,无视陛下训责,不知安守广西思过,乃大不敬,其为一。

    身为宗室贵胄,却领兵交趾,阵斩上万,有违圣贤仁义,乃不道,其为二。

    无令强命地方出兵,乃大逆,其为三。

    无端强攻藩属宣慰司,致使南疆离心离德,乃不义,其为四。”

    “臣等请陛下,为大明之江山社稷,下旨训斥皇太孙,斧正太孙,回本溯源,延我大明江山万代。”

    噼里啪啦,无数张口,罗列出来的条条罪行,几乎是要将朱瞻基整个人给淹没了。

    内阁众人忧心忡忡。

    他们早就下令,让底下的人不要这般强硬,却没有想到他们还是不加修饰的,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数尽太孙所犯罪行。

    但其实,说到底,今天的场面,也是内阁希望看到的。

    如今的内阁和以前不一样了,尽管轮值的都督们,只管军事,但这天下间,哪里有简单的事情。

    所有的事情,总是会纠缠在一起的。

    所以,内阁文官们,其实在心底,还是希望能让皇帝和皇室看到,他们文官的力量。

    反倒是武将那边,发出了不少的冷哼声。

    显然,他们对皇太孙在南疆干的事情,很是赞同。

    不过是才杀了万把人?

    有必要大惊小怪的?

    爷爷们当年打下大明江山的时候,杀的人可比现在多。

    叔叔伯伯们当年靖难的时候,杀的人也不少。

    就是近些年,数次北征干翻的北元余孽也有不少。

    身为大明继承人,杀个万把人,你们这帮文官就集体高~潮了?

    不过是因为这位皇太孙,没有按照你们设定的教育路线成长而已。

    老子们呸!

    一帮王八羔子老不死的!

    李彬算是和朱瞻基比较亲近的了。

    他不单单是因为神机营与皇太孙结缘,幼军卫的火器营也是在神机营接受的训练,他本身在去岁更是协办京察军方的事情。

    所以,他站了出来。

    “将在外军令有所受有所不受。太孙身为宗室,即便被陛下责令于广西思过。但外有贼子作乱,宗室难道不该挺身而出?”

    还没等对面反驳回来,李彬一挥手:“大明收服交趾已有十年有余,然而年年发生动乱,朝廷兵马调动频繁,却也年年损失惨重。

    太孙去岁,一举定鼎交趾,朝廷在交趾的压力徒然一小。此等大功,功在大明江山社稷,怎么到了你们嘴里,就成了大逆,大不敬了?

    难道说,是要太孙将那些乱贼留着,让你们这帮子人拿着书去说服他们?”

    一旁早有准备的张辅,适时站出身。

    “南疆地方,寄生大明,窃取利益,早已昭然与人。南疆数地明证,亦有万民书,皆可证明,乃是南疆藩属宣慰司大逆不道,无视大明尊严。

    前线事发紧急,太孙临危不乱,从容处置,便是我五军都督府以下,也找不出这样的将帅之才出来!”

    张辅没有说别的,只是简单的说明,朱瞻基在南疆干的事情,是有证据的。

    有整个南疆作证,是对方先动的手。

    然后便是更坚定的点出,整个大明军方,都是支持皇太孙的。

    这就是当初拉拢军方轮值内阁,在现在所产生出来的巨大效果。

    朱瞻基很满意。

    尽管他知道,就算自己今天什么都不说,也有这帮武将会为自己,去和对面那帮文人打嘴仗。

    但他还是站了出来。

    他双手合拢抬起,双膝弯曲,重重的跪在了冰凉的地砖上。

    他目光正直,抬头挺胸,看向上方的老爷子。

    “启禀陛下,臣认罪!”

    此时已经三月。

    皇帝将要北巡的安排,早就已经在年前定了下来。

    朝堂上,随着朱瞻基不加解释的,无所畏惧的,毫不遮掩的,将所有被提出的罪行承担下来后。

    满堂愕然。

    一片寂静。

    太孙是打仗的时候,被石头砸坏了脑袋?

    怎么又不按套路出牌?

    一时间,整个朝堂上,无数双眼睛扫向皇太孙。

    相较于文官们的不可思议,李彬等武将的脸上,则是不满了震惊和困惑。

    老大。

    你现在有我们啊。

    咱们现在已经轮值内阁了。

    咱们不怕事。

    咱们人还比对面的对。

    你不敢是开口就喷,对面要是敢还嘴,咱们当场就抄家伙干他丫的!

    就连安坐龙椅的朱棣,也有些诧异,一双眼不时的在宝贝孙子的身上扫视着。

    这是朕的孙子?

    良久之后,有人下意识的开口询问:“敢问太孙,为何要这样?”

    就连说话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是问皇太孙,为何要在南疆那般行事。

    还是现在,为何要不做任何的解释,直接承认了所有的指责。

    朱瞻基回头,看向朝堂:“尔等所说之事,皆为实事。”

    他再次肯定,然后目光找寻了片刻。

    最后看向刑部。

    “刑部,按大明律,本宫该当何罪?”

    朝堂上,又是一边寂静。

    这是自己审自己?

    刑部尚书吴中,两眼发蒙,茫然的看了眼正盯着自己的皇太孙,心底不由的有些发虚。

    老头子默默的转过头,看向自己身后的刑部官员们。

    朱瞻基脸上保持着克制的微笑,开始自问自答起来:“按大明律,大不敬、大逆、不道、不义,我若是没有记错的话,是不是该凌迟处死来着?”

    好家伙。

    朱瞻基刚一说完。

    朱棣顿时冷哼一声:“放肆!”

    真正的大佬终于开口了。

    朝堂上,文武大臣们,黑压压跪下去一片。

    皇太孙都要弄死自己了。

    他们还能说什么?

    这个时候。

    唯有一跪解千愁。

    朱棣的脸色很难看,阴沉一片,黑着脸瞪着大孙子。

    就连站在一旁的太子爷,也终于是睁开了双眼,满脸的憋屈。

    不用想,太子爷都知道,等下老爷子肯定是要骂自己了。

    小兔崽子是他生出来的,老爷子不骂他这个当爹的太子爷,还能骂宝贝孙子?

    “太子!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大明皇太孙!”

    果然,朱棣瞪完了朱瞻基后,便怒声训斥起朱高炽来。

    嘭的一下。

    朱高炽想也不想,就跪在了地上。

    细看一眼,才能发现,太子爷如今下跪的速度,也比以往快了不少。

    跪在地上的朱高炽,悄默默的伸手,拉扯了一下边上还站得笔直的不孝子。

    没动静。

    没反应。

    太子爷咬咬牙,猛的一用力。

    朱瞻基整个人几乎是一个不稳,反应过来后赶忙稳住身子,人却已经是跟着跪了下来。

    可他还是挺着脖子,直着身子。

    朱棣看着大孙子不服输的摸样,默默一叹:“刑部,你们准备怎么给皇太孙定罪?”

    定罪?

    刑部尚书吴中心生悲哀。

    今日经过皇太孙这么一闹,眼下简直就是一场闹剧。

    他默默的侧头,看向对面的成国公朱勇。

    这位爷,最近正在轮值内阁。

    朱勇感受到了吴中的目光,立马偏头,默默瞪了这位刑部尚书一眼。

    吴中赶忙收回视线,面对皇帝拜倒在地:“启禀陛下,臣以为……南疆离京师千里之遥,所生之事我等也只不过耳闻,却曾亲见,臣不敢妄下定论,有损大明律法公正。”

    面对方才朱勇眼神中的威慑,吴中很实在的选择了中立。

    他最小的儿子,如今正在京卫大营干着千户的事情。

    得罪谁,也不能得罪这帮莽夫。

    哼!

    朝堂上,在吴中说完话之后,传出一道冷哼声。

    是礼部尚书吕震。

    他抬抬手面向皇帝告罪一下,然后便抱着笏板站起身,走到了大殿正中:“吴尚书虽说到南疆远离京师,我等无法探得真实。然今日太孙于朝堂纸上,却是肆意妄为,无视朝堂纪律,胡言乱语,其罪却是实实在在的!”

    这人常和清流走动。

    朱棣默默的看了吕震一眼。

    这些年他用吕震,皆是因为对方有着一副好记性,会说好话。

    但是在今天,却没有说什么好话。

    至于原因……

    朱棣的目光看向了殿外。

    外面什么都没有。

    吕震同样在默默的观察着皇帝,稍加思索后再次开口:“太孙今日所作所为,于礼不合,若不加以惩戒,朝堂体统荡然全无。至于南疆之事,朝堂大可再派官员,亲赴南疆追查,必然能带回真相。”

    吕震打的主意很简单。

    就是要先给朱瞻基定下罪来,后面再慢慢的将南疆的罪证查清楚。

    吕震如同朝堂上,那些清流腐儒代表们的想法一样。

    在朱瞻基开口就是认罪,然后更是自行定为凌迟处死之后,便认定这是他的缓兵之计,以退为进。

    吕震浑浊的双眼看了一眼上方的皇太孙。

    吕震的心中有些烦躁,大明朝的皇太孙越发的不受控制了。

    朝堂的体统和规矩,在这位年轻人眼中,几乎形同虚设。

    这不是一件好事情。

    今天皇太孙能无令,带着兵马杀光交趾前朝余孽,明日说不定就能在应天城,带着兵也杀上一些人。

    没有人喜欢不按规矩办事的上级。

    尤其是动辄砍头杀人的上级。

    吕震不喜欢。

    他所代表的,在他身后的那一帮人,也不喜欢。

    于是,吕震又看了眼太子爷。

    他的心中不由想着,这位是如此的仁厚,为何他的后代,却是这般的……

    吕震已经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词去形容了。

    而随着吕震的开口。

    一批坚守清流的官员,已经是默默的抱着笏板,跪倒了大殿正中。

    这是大明儒家清流们,第一次针对性的,对皇太孙发起的一次对抗和排斥。

    武将轮值内阁,我们忍了。

    试点徽州府我们忍了。

    可不代表我们能一忍再忍。

    徽州府死了多少儒教的中流砥柱,多少虔诚的儒教弟子含冤而死?

    南疆用兵,完全无视大明朝一贯而来的仁义道德,悍然砍杀上万已经投降的敌人。

    这在哪朝哪代,都是少有发生的事情。

    皇太孙用自承罪行,自请死罪的方式,并不能开拓自己的罪责!

    朱棣皱紧眉头,自南疆的消息传入京师后,他就有预感朝堂内外,会有不和谐的声音发出,会有一批人要做出反应。

    如今,他们终于是发动了。

    朱棣很清楚,如今的大明朝需要这些人的支持和维护。

    他们杀进应天城,却不能杀光了这些人,更不能杀光整个大明的人。

    所以,他必须要有容忍之心。

    恪守仁义道德的清流很多,多到就算他是皇帝,也不敢轻举妄动。

    再这些人没有犯事的情况下,他也需要保证最基本的体统和规则。

    朱棣收回视线,再次看向跪在一起的父子两人。

    这两人都是他的血脉继承。

    是大明朝下一代,下下代的传承。

    但朱棣知道,自己今天必须要做出惩处。

    否则。

    自去岁,在朝野清流心中淤积的怒火,将有可能引发更加剧烈的反弹。

    于是,朱棣开口:“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