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6、反攻凤凰城(2)
这一消息,对于藏于山中之县府大人及副总后很重要。
他们决定,就在城内吴世琮、杨绍琼成亲当晚,趁着城中庆祝喜庆,发动起兵,夺回凤凰城。
如今南山上,加上已经恢复的伤兵,兵力大概一千五左右,城中战死的清兵,大约两千左右。而现在城中,大约有一千清兵‘投降’了吴世琮。
经过进城人员游说,城内降兵大多同意加入重新夺回城池之斗争。他们在城中作好一切准备,只等山上清兵攻城,然后他们作为内应,一起拿下凤凰城。
吴世琮、杨绍琼成亲的日子终于到了。丰富的喜宴就摆在原县衙前大院。全城男女老少都来了,那些有头有脸的降兵首领们,也参加了当天喜宴。他俩内心里,仍然在默默地等待着今天晚上,城外那一声炮响。
婚礼,并没有原来想像的那么复杂。由于新娘杨绍琼已到了凤凰城,远赴黔东第一关迎亲之事就免了。
中午开始,县衙大院里,一些人正在紧张地准备今天晚上丰富的喜宴,另有一些人由两‘媒婆’带着,把新娘杨绍琼红红绿绿、风风光光地迎接到县衙——大将军吴世琮的‘家中’。
城中,原清兵降兵,大部分参加了这一声难得的喜宴。当然,他们内心里却另有所谋,他们参与喜宴,只为掩人耳目。
喜宴于傍晚之前已准备就绪。城中所有男女老少、官兵百姓都都已齐齐到来,喜宴上,一片欢乐景象。
作为新郎的吴世琮也喝了不少的酒。而大家在把新新新娘送入洞房后,大院的酒,仍在继续着。一直到半夜一更。
洞房内,该进行的‘程序’也在顺利地‘进行’着。
可就在故事即将迎来高潮时,城外却传来了两声不正常的炮声。
新婚之夜的吴世琮,还以为是城内那些官兵、百姓为他燃放的喜炮。可接着引来和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和争吵声,才让在凌空中‘飞行’的新郎官不得不停下一切操作。整个人也从‘半空’中跌落下来。
一开始听到的是门外守兵与他人争吵,试图阻止其他人在这个特殊时期打扰到新郎新娘。可是,最终还是没有达到目的。
“将军,将军,不好了,城外有敌兵来犯,已经围住了东南西三座城门,火炮已经架到了城门外。”
“什么?有敌兵?”
这了惊,大将军吴世琮直接从床上弹了起来,该看到的和不该看到的,都被看到了。
床上两声尖叫,大将军吴世琮才发现,这害羞的一幕。他赶紧拉过一条被子把床上另一个身影盖住,然后拉过一件衣服,匆匆的挡自己身前。
“什么事?这么吵?”
“将军,不好,有人来报,城外有敌兵攻城,我没有阻止住他们,他们一定要闯进来给将军禀报。”
房内有了回应,门外的人也敢说话了。
随着这一声对话,门外士兵已经闯了进来,把刚才说的话又重新说了一遍。
这时,大将军吴世琮已经把自己身上内衣穿好,随同士兵一起走出前厅。
旁边卫兵,早把大将军盔甲送了过来。他一边穿戴盔甲,一边问道:
“城外来了多少敌兵,从哪里而来?什么时候?多少人?看清是什么军队?”
“将军,黑夜里,没能看清楚,但好像是前几天刚刚被我们赶出城的清兵。”
“被赶出城的清兵?”
‘轰!轰!’
又是两声炮响。
“报!南门已被攻破,打开城门的好像是城内之人。”
“啊?!城内这人?”
“将军,南门外,又响起一声炮响,有一支敌军冲到了城下。这时,城内也有一军队朝南门冲去,本以为他们是冲上城墙与城外之敌军而去,却不知,他们直接朝城门冲去,斩杀了我们几个兵士,迅速打开了南门。”
“报!东门外,城内有兵士正往城门处奔去!”
“报!西门有士兵要求打开城门,说要与城外敌军一战。”
“拿我刀来!”
已经穿好了盔甲的大将军吴世琮,大喊着卫兵提过他的长刀。
这时,身边的吴畏、吴惧、陶潜、魏续、吴小权、陈飞虎等也穿戴整齐来到吴世琮身边。身后,作为新娘的杨绍琼也全副武装站着待命。
“吴畏吴惧吴小权,带本部兵马直奔东门;杨绍琼陈飞虎带领一兵继续守住西门。陶军师守住县衙,其余人等随我一起杀向南门。”
结了婚,杨绍琼总有一份依恋,她不自然的就提起自己的双刀走在了吴世琮的身后,朝着南门的方向而去。吴世琮回过头,看了她一眼,她才反应过来,然后一挥手,带着陈飞虎朝着西门而去。
得令的吴畏吴惧等,又最快的速度奔向东门。
大将军吴世琮早已接过卫兵送过来的疆绳,手上一挽,纵身一跃,就来到了马背上,举着刀朝着南门而去。
留下来的老兵军师陶潜不敢怠慢,城内所有士兵昨天晚上都喝了酒,好些人一直到现在都还带着酒意。
这一仗他们能否发挥出他们应有的水平。
城内,突然一夜色之间出现的这么多清兵,偏偏又遇上了大将军新婚之夜,这一场战争,注定是一场生死之战。
老兵陶潜慢慢理出一点思路。
这一定是几天前刚刚逃出城的清兵,他们并没有走远,而选择了全城喜庆这一天,重新打了回来,而城内的那些清兵,就是曾经已经投降的清兵,如今里应外合,想打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理清了这样一条思路,陶潜感觉到这事比他想像的还要严重。对于城内的一切,这一里应外合的清兵太熟悉了,如果他们真要联起手来,后果不堪设想。
陶潜当机立断,把一些还来不及冲向前线的老兵、伤兵集合起来,一部分被派到了城内粮库,另一部分被安排到了军火库。还有一部分,他留在了身边,紧紧地守在县衙大院前。
尽管老兵陶潜只是一个文官,此时,他紧紧抱住一把剑,严肃地站在最前面。他在向人们显示,如果敌兵来到,连他这样一个老兵、文官,也要向前与敌兵决一死战。
东、南、西门都传来了又一轮的炮声,三个门外的战斗已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