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永世帝唐 > 第三百五 十章:新式兵器

第三百五 十章:新式兵器

    殷清风看到任云舞那满脸的兴奋就知道,他“设计”的新式高炉成了。

    “郎君,小的在三日前命人小试了一次,成了!”

    或许在他朴素的观点里,根本没有想到年仅十八岁的他做出了什么样的成绩,只是单纯因为完成了郎君交代下来的任务而兴奋。

    殷清风自己也正好赶时间,既然任云舞已经试车了,他也就不浪费时间,“那就开始吧。”

    早已待命的工匠们立刻各安其职的忙碌起来。

    工匠们将铁矿石、铁粉、石灰石和事先烧好的木制活性炭按一定的比例配料,再加水湿润、混匀和制粒形成混合料,布料于烧结炉上,然后开始煅烧。

    等烧结炉冷却后将矿料转进入煅烧高炉。

    煅烧高炉有烟道与去硫过滤炉联通。二氧化硫气体溶于水后生成亚硫酸后,另用密封的陶罐装置。

    高温的铁水经过铁水车,运到模铸中冷却,形成生铁锭。

    炒铁是古代钢铁冶炼匠人发明的一种简便有效的炼铁术。

    其方法是把含碳量过高的可锻铸铁加热到半流体状态,再和铁矿石粉混和起来不断“翻炒”,让铸铁中所含碳元素不断渗出、氧化,从而得到中碳钢或低碳钢。如果继续炒下去,就得到含碳更低的熟铁。熟铁再经过铁匠的不断敲打就是钢了。

    至此,一套完整的炼制工艺完成。

    没有等到最后,殷清风便去了任云舞的休息室继续完成九子图。等到第二天起来时,任云舞已经拎着一把寒光闪闪的长刀在门口等着他了。

    “三层~~~”见殷清风开门,任云舞迫不及待的说道:“劈开了三层明光甲~~~~”

    三层?这么夸张?

    任云舞向旁边一侧身,露出后面披挂着的明光甲的木头架子。通过最外面一层明光甲的肩膀处裂开的口子,可以看到第两层明光甲也同样被劈开,第三层的口子略小一些。

    小东倭就是一帮穷逼,还斩什么草席,看看咱大唐多牛气,直接用明光甲试刀!

    殷清风走近木头架子,见第三层下面的木头被砍了一道豁口。如果按照这个豁口的深浅来计算,再换一个力气更大的人来劈,劈开四层是没问题的。

    他回手把长刀接过来,颠了颠,大约十三四斤,略轻于制式长刀的重量。

    他把长刀递给任云舞,“包好,我要带回去给太子看看。”

    他对冷兵器没什么兴趣,但这是利用他贡献的冶炼技术造出来的第一把武器,他要想办法从李世民手里要过来留个纪念。

    “长枪呢?长枪什么效果?”

    任云舞从旁边的人手里接过长枪递给殷清风,然后指着明光甲的心口窝,“三层扎透了!”

    矛是枪的前身,二者的相似度虽然接近。两者的区分是:矛头比枪头大,枪头比矛头细;矛刃又平又扁,怪异的形状很多,比如蛇矛,而普通枪刃为三角眼棱形,两面的中间线凸起,左右两侧二角突出对称。

    西周的长矛分为酋矛和夷矛两种,酋矛长四米,为步兵使用;夷矛长四点八米,适用于车战。

    秦俑坑中出土了多件连柄铜铍,长度在两点八到三点八米之间,铍与矛同属长柄刺击兵器,由此可推算,秦代长矛的尺寸与铜铍接近。

    汉代出现了骑兵专用的长矛被称为马矟,也就是马槊。因为骑兵的长矛的标准尺寸是一丈八尺,因此又有丈八蛇矛的称呼。西汉一尺是二十三厘米,一丈八尺即四点一米。

    蛇矛的蛇自取自矟字的谐音,后世的文艺作品以讹传讹,往往将其绘制成矛头弯曲的形象,事实上那种弯曲的矛头虽然也有实物传世,但大多都是明清时期的产物,与蛇矛也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矛的使用更加普及。但长度通常在六米左右,作为单兵武器使用的话是很不方便的。

    隋唐以前,枪多指削尖的木棍。《通俗文》中说,“剡木伤盗曰枪”,而从唐朝中期开始,人们开始把过去叫做矛的武器称为枪。真正意义上的枪,此时才出现在历史舞台。

    宋代长枪形制繁多。但《武经总要》虽然记载了骑兵用的单钩枪、双钩枪,以及捣马突枪,但没有记载其长度。

    不过根据记载,当时还有专门用来守城和攻城的枪,其中攻城使用的枪柄一般不会太长,多在2米左右,便于士兵在狭窄的攻城车辆和城头上操作。

    明代关于长枪柄长的记录较多,朱元璋率领红巾军作战时,会携带一长一短两杆长枪,短枪一丈二尺,即三点八米,长枪一丈六尺,即五点一米。

    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中提到过一种骑兵使用的线枪,又称透甲枪。这种枪的枪头接近枪锋处先变宽,然后收窄至枪锋,通长二点八。

    清代,《皇朝礼器图式》中记载了十六种清代长枪的规格,其中最长的绿营钉枪,通长四点八米。

    到了天平天国时期,太平军设有专门的长矛队,根据英国人伶俐的记载,太平军的长矛用竹竿做柄,长二点五到三点八米不等。而其对手湘军使用的长枪长四点五米,枪头长十公分。

    对于古代的盔甲遭受的破坏力而言,长枪比战刀、弓箭更加有效。弓箭往往无法射穿铁制的盔甲,而战刀的劈砍有时候也无法对盔甲的主人造成致命伤。

    但长枪可以从盔甲的甲片之间刺入身体中,尤其是胸口的位置,可以达到一枪毙命的效果。

    既然长枪注定是未来的冷兵器之王,殷清风就不可能只拿出一个最普通的红缨枪来糊弄。

    第一款:提供远程打击的投枪。灵感来自于现代竞技项目标枪。

    现代标枪的规格是,男子标枪长两百六十厘米。考虑到唐朝人的普遍身高在一米六八左右,他把投枪的长度定为两米三。

    但他没有改动标枪两头尖尖,枪身细长的外形,只去掉了标枪的握手点。

    握手点看似只是为了方便运动员握稳标枪,但也是标枪的重心。重心越往前,标枪飞行的距离越短。去掉了握手点,士兵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和气力的大小来掌控标枪飞行的距离。

    第二款:给落马的武将和守城的士兵准备的放血短枪。略长一些的枪刃带有正反四条血槽。这款短枪一旦刺入战马或人的躯体,战马和人会在及短的时间内丧失性命。

    第三款:专门针对马腿的镰钩枪。

    第四款:蛇矛。外形就如《演义》中张飞的那件武器一样。

    不但枪尖锋利,整个矛头也是锋利的。使用者可刺、可挑、可戮、可划,具有一往直前的突击能力。使用者的臂力愈大,蛇矛愈有把攻击对象穿透的强力效果。

    第四款:骑士枪。枪头成锥形,且前部细长。

    在手柄处有宽厚的皮套套在骑兵的手腕上。当两军冲锋时,配合战马的速度冲击,其杀伤力是极为惊人的。

    第五款:阻挡长枪。

    这种长度为五米的粗铁杆长枪,若是不看枪尖的部分,就是一个长柄的锄头。使用这种长枪时,先把那个“锄刃”固定在泥土里,从而减缓高速奔驰而来的战马对长枪和对士兵的冲击力。

    这种长枪配合方阵前战国时期已使用的铁蒺藜,可以大大降低敌方骑兵马速。等敌方骑兵的速度降下来后,不但枪兵可以自由杀敌,方阵后方的弓弩兵更是可以进行自由的射杀。

    第六款:普通长枪。枪身长四米,枪尖有血槽。

    设计出这六款长枪后,殷清风还提供了运用战术。

    在野外与骑兵作战时,使用阻挡长枪的士兵列阵三到四排。其身后是使用投枪的士兵。在这些士兵投掷三轮后,持普通长枪的士兵上前刺杀已经被减缓了马速的骑兵。

    在守城时,前期是弓弩兵或投掷油罐子的士兵进行射杀,当敌方士兵攻上城头后,由手持放血短枪或长刀的士兵与其作战。

    实验了冶炼高炉和长枪的效果后,殷清风就带着任云舞去了同官的耀州窑。

    在那里呆了四天后,心满意足的殷清风才动身返回长安。

    妹子们还没回来,殷清风换了一身衣服,带着长枪和长刀去见李世民。

    进到东宫不久,在路上就遇到了月眉她们的马车。

    “郎君回来了~~”

    因为马车停下了,月眉撩开窗帘一眼就看见了车外的殷清风,她下意识的喊了一句。也不等殷清风回答,她推开车门就跳了下来。

    月丽、鱼娘四人也依次下了马车。

    月眉拽着殷清风的袖子殷切的问道:“郎君,这次回来还走吗?”

    郎君去陕州走了十一天,回来只呆了两夜又出去了五天,她很是想念。

    殷清风一边向其他妹子点头,一边回答道:“不走了。年前哪儿也不去了。”

    鱼娘问道:“听郎君的意思,郎君年后要出去?下一次去哪儿啊?”

    关于出游的事,殷清风还没跟她们说,眼下也不是解释的机会,“等晚上回去再告诉你们。你们最近怎么样?还顺利吧。”

    月眉这个小迷糊,立刻被殷清风的问题引开了思路。她欢快的说道:“温室里的那些菜已经发芽了,孩子们现在上课都没心思了,就想着往温室里钻。”

    “那还不好办?从明天开始暂停上课,让他们在温室里呆上三天。这三天除了吃饭和便溺他们哪儿也别想去,看他们还收不收心。”

    妮子和鱼娘眼睛一亮,“还是郎君有办法。”

    正说着话,李世民带着李晋安从外面回来了。不等殷清风几人开口,李世民直奔背着刀枪的殷良而去,“快解开让我看看。”

    李世民急切的像个孩子。

    殷清风让妹子们赶紧上车,反正李世民现在也顾不上她们了。

    殷良也见惯了李世民,他一丝胆怯的表现也没有,从容的解开刀枪套。

    “嘶~~~”

    殷清风设计的这款长刀,既又陌刀的锋利又比陌刀的刀身宽厚。即使在接近刀柄处,依然是锋利的。

    殷清风相信,李世民惊讶的不是这一点,而是刀身的弯曲。但这个弯曲度又不似阿拉伯弯刀那样近乎一种圆弧状,只是把后来出现的唐曲刀加长了刀柄而已。

    刀和剑一样,源远流长。

    石器时代有石刀,到了商、周已开始使用青铜刀了。在这个时期,刀的用途和剑一样,主要用于防御自卫、砍头和割下敌人的左耳。

    从西周到春秋时代,产生了很多材质很高的剑。所以,剑是当时短兵器的主流。

    只是到了汉代,刀才取代了剑,成为短兵器中的佼佼者。

    为了适应和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需要,汉代大力发展骑兵,刀这种兵器也随之得到发展,并成为主要的战斗武器。

    在战场上骑兵首先使用的是弓箭和长兵器,只是在没有了长兵器,或进行近战的时候,才使用佩带的短兵器。以近战为主的骑兵,在骑战中,常常相错厮杀,适合劈砍的短兵器就成了主兵器被使用。

    在这种以劈砍为主的战斗中,刀剑相拼时,刀背很厚的刀类兵器就占了构造上的优势,不容易折断。这样,单刃的刀就取代了双刃的剑,成为骑兵的重要装备兵器。

    出于同样的理由,步兵也大量装备了这种厚重刀背的单刃刀。

    刀之所以能取代剑的另一个理由,是刀的制造成本比剑低,而且生产时间短,因此用它来装备军队更有利。

    在汉代,由于刀的使用在军队里相当普及,受此影响,从皇帝到大大小小的官吏,早时佩带的兵器换成了厚背的单刃刀,而少见带剑的了。

    在西汉,官吏们佩剑是一种义务。而到了东汉,剑和刀已处于同等地位,择其一种即可。但是,除了特殊的仪式或场面,佩带刀则是最普遍的。

    从刀这种冷兵器诞生以来,它的形制就是刀身笔直、刀身狭长的直刀。隋环首刀、唐佩刀、宋朝手刀皆是这样的形制。

    殷清风解释道:“大唐现在使用的佩刀或战刀小侄称为直刀。

    直刀主要杀伤方式是凭借巨大的重量优势加上一定的速度劈砸,产生深可断骨的纵深创口,同时由于直刀的重量很大,可以隔着盾牌或全身甲冲击对手的内脏和骨骼。

    当然,陌刀除外。

    侄儿设计的这柄弯刀,主要杀伤方式是借助速度优势在马身交错的瞬间破开敌军的身体。这种方式对于轻甲或无甲的士兵有着巨大的致命性,可以瞬间产生不深但面积巨大的破坏面,切断大面积的血管使其在短时间内毙命。

    当然,对比之下,在骑兵对冲的战斗中直刀比弯刀效果更好。

    而如果是单对单的作战的话,直刀的长度优势和破甲力皆胜弯刀一筹。但是直刀的重量使得直刀手的体力消耗很快,而且,使用直刀后。一旦出手就不容易收回防守。

    在这一点上弯刀由于重量不大,可以攻防兼备并且节省体力,而且攻击速度快。

    此外,如果双方经验不足,弯刀的弯形刃的攻击范围和攻击速度都很难预测,而直刀的攻击轨迹就可以比较简单地预判,这也是一种优势。

    但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弯刀离开骑兵对冲的速度优势以后杀伤力实在是小,往往只有击中要害才能造成致命杀伤,而双手持握直刀却可以一击致命。

    所以,若是军中配备了弯刀的话,骑兵只能反复的冲杀,而不能待在原地与地方对砍。”

    说完这些,他又补充了一句,“是否使用又如何使用弯刀,全在叔叔一念之间。”

    李世民挥舞了几下,说道:“这刀是你命人造出来的,你总得说两句吧。”

    殷清风道:“在大规模骑兵战上,此两者各有侧重。如果是与突厥这样没有什么护甲的轻骑兵作战的话,弯刀的适用面高于直刀;在大规模步兵战上,弯刀远不如直刀。”

    “也就是说,这柄长刀适合对突厥作战了?”

    殷清风道:“如果叔叔难以抉择,就交给军事学院那些博士们去商量好了。”

    “这个主意不错。”

    说完了长刀,李世民的注意力转到了长枪上面。

    枪、矛、槊本就类似,殷清风没有解释更多,而是直接掏出了他写的关于如何使用各种长短枪的内容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见殷清风递过来的册子纸张不少,他说道:“先去书房吧。”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永世帝唐》,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