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永世帝唐 > 第三百三十九章:马周归来

第三百三十九章:马周归来

    殷清风吹响竹哨,“上午就到这里,现在,列队集合!”

    玩儿得正嗨的学生们,尤其那八个出身不同的学生,不情愿从地垄里站起来快速的跑到地垄前面集合。明明是田间劳作,竟然被他们视为一个快乐的游戏。这都三天过去了,他们的热情劲儿还没散去。

    “齐步~~~走!”

    殷清风一声令下,排成一列的队伍依次前行。将农具在墙边摆放整齐,有序的走出温室。

    蒙学宫这两亩温室,只是学生们的试验田,殷清风和李世民可不敢指望他们为东宫和皇室成员提供新鲜蔬菜。李世民让人在东宫另开辟十座五亩大小的温室,那里才是真正的温室。

    但殷清风不会真把这两亩温室当做孩子们的游乐场。两亩方圆,分到每个人头上也是二十多平米。等四十天后,以产量定成绩的时候,就该有人哭有人笑了。

    殷清风的精力将将从温室上抽回时,马周出现了。

    望着有些形销骨立的马周,他忍不住调侃道:“宾王兄,可是颜府的饭菜不合口味?”

    他第一次去颜府的时候,就让任云山派人去传授炒菜的做法了,当然不存在什么合口味不合口味的说法了。

    马周瘦归瘦,人却很精神,“多谢二郎成全!周此行颜府受益良多,对以及儒家典籍的理解愈发精湛了。”

    “哦~~~”殷清风不以为然,道:“理解再精湛又有何益?宾王兄未来打算一辈子的教书匠?”

    把教书的夫子形容为工匠,马周感觉自己一腔热血被迎面泼了一盆雪水,“二...郎...殷侯此话何意?”

    这马周有病吧,怎么又称呼小爷为殷侯了?在颜府这么称呼,可以理解为给小爷长面子,现在私下里聊天,还殷个屁侯啊~~~

    “虽然几百年的战乱期间,不乏有读书人出将入相的,可宾王兄没注意到那些人皆出身世家吗?他们当中有几人是以寒门子的身份位居高位的?

    当今圣人欲建太平盛世而开科取士,取的是治国能臣而非死读书的书呆子。宾王兄的志向若是做教书育人的夫子,尽可苦读专研各种典籍的经义。若不是,还是想想小弟曾经说过的某些话吧。

    既然宾王兄说此行受益良多,中那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如何解释?宾王兄欲以何“施于民”,又如何“济众”?

    连“尧舜其犹病诸”,宾王兄只凭各典籍中的经义吗?小弟的观点始终是:书读得好,不见得能成为救世济民之人。只要从典籍中学到仁义道德就足矣,剩下的是做、做、做!”

    古今中外,官员皆分为两种类型:实干型和政客型。细数马周的履历和成就,他属于后者。

    不是殷清风非要马周成为实干型官员,也不是他瞧不起政客型官员,但他和马周相识一场,总是希望他的成就比历史上的更优秀一些。

    马周沉默了。

    这些日子他沉浸在断句的喜悦中,闲暇时也畅想着能给其他儒家典籍断句,他想以此来青史留名。

    离开家乡之前,他以为满腹经纶的自己,足可以做一个济世能臣。

    吕才向殷清风学习算学的时候,他不以为然,认为是小道;吕才成为学院的博士,他也不以为然,道不同嘛,各有各的机缘罢了。但,殷清风现在说的这番话,将决定他未来要走的路。

    现在殷清风问他,是继续做一个专研典籍、闻名天下的大儒,还是进入仕途。若是进入仕途,就要抛开典籍,学习“济众”之能。

    与殷清风接触这么久,他深知典籍中只有劝农之言,而无兴农之策;典籍中只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而无如何“仓廪实”“衣食足”...

    他迷茫了,不知该如何选择。

    在殷清风身边这段时间,他意识到他有很多的不足。

    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像殷清风那样摸索出农耕之术,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创出水泥那种神奇之物,更不知道自己对武事能有什么谏言....

    殷清风见马周陷入沉思当中,他低头继续完成的课本。

    “证明氧气存在的实验:取一瓷碗或瓷杯扣置在燃烧的蜡烛上。此时,要提问:蜡烛熄灭的原因....”

    殷清风又写下了几个小实验的内容后,他听到桌椅腿与地面摩擦的声音。他抬头望去,马周已经站起身来,并向他鞠躬行礼。

    马周说道:“承殷侯不弃,以友视周经年。”他顿了顿,“周出身贫寒,欲以仕途成就振兴家门。若殷侯认为周尚可造就,周愿为殷侯效力!”

    说完,他抱拳躬身不起。

    这一会儿他也想明白了。

    哪怕是有一天他成为天下闻名的大儒,马氏家族依然贫寒如洗。他在颜府居留多日,深知即使如颜氏这样的家族,三餐也不过星点鱼肉。

    他记得殷清风是如何劝说颜相时的。马氏想要崛起,只凭他在儒学上的声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钱财!只有足够的钱财,所有的马氏子弟才会有机会读书、才会有机会参加科举。

    这一切的前提是,他如何做。他若以儒著称,则马氏无财,他若进入仕途,也不知要多少年才能积攒出让家族子弟读书的钱财。而且,他入仕的机会在哪里?

    他没有“门资”不能荫封入仕、不是“武功”不能以勋官入仕、也不是“艺术”凭伎术入仕,更不是“胥吏”出身以流外,他只能以科举入仕。

    即便他能考中科举,又如何?

    考取秀才科,上上第,授正八品上;考取明经科,上上第,授从八品下;考取进士与明法,甲等者,授从九品上。

    若他考五经举人,也不过是望县之县尉罢了。若是他的词策得到赏识,或许可以为谏官、史官;若通诸家理论及汉以来礼仪沿革,可授太学博士...

    但这些官职起点太低、升迁太难,何时才能凑出让族中子弟读书的钱财?

    殷清风不但贵为太子的郎子与近臣,还是天下首富。他可以荐举自己为官,也可在钱财上资助马氏子弟。

    问题是...殷清风现在的前途似乎有些不明朗啊~~~~

    按理说,殷清风无论是爵位,还是外戚的身份,还是天下首富,他的府邸都应该是门庭若市、谒拜者无数才对,可这一年来,除了寥寥几人外,无论是文武,还是那些加盟的世家,仿佛不知道这世上还有殷清风这个人一般。

    其中透露出的蹊跷,实在是耐人寻味。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太子既然以他为中山王夫子,除非他要谋反,否则...

    他会谋反吗?

    会吗?不像!

    何谓枭雄?新始祖、魏武帝、晋高祖也!

    他结交贤士吗?他身高权重吗?皆否!

    不结交又无权,如何谋反?

    难道他要效仿晋高祖的隐忍,把称帝的机会留给子孙?可那需要多少年?太子尚不及而立之年,哪怕四十年后...四十年后?若真是如此,那岂不是他马周更应该今早投靠?

    暂且不论他现在是否有谋反之心,也不论他以后是否会谋反,但眼下他却是自己最好的进身之阶!

    那么,他凭什么要举荐自己,自己又有什么他能看重的?自己擅长的是诗书经义,偏偏他却认为这些不足为持。但眼下自己还有别的选择吗?

    若他愿意重用自己,他定然会指出明路;若他不愿...自己凭借断句也可获得足够的声望。只是...一旦他拒绝,自己必将再无入仕的可能...

    殷清风没想到马周沉默了半天,想出的是这个结果。这还是史书上犯颜直谏的马周?是他太狡猾,知道李世民愿以一副明君的样子示人才投其所好,还是他在这里吃大米饭吃开窍了?

    向小爷效命?小爷用得着你效命?

    “效命?”他问道:“宾王兄可想好了?”

    “请殷侯收留!”马周依然那个姿势。

    刘仁轨要拜他为师,马周现在要当他门下走狗...难道小爷遇到的都是假的历史名人?还是...吕才可爱啊~~~

    “你坐下说话。”他头疼。

    马周犹豫了一下,搭着半个屁股坐在殷清风的面前。

    殷清风瞅他那狗腿子的样子就来气,特麻的那些史书到底是谁写的,过来让小爷揍一顿来!

    “效力不效力的暂且不论,宾王兄现在和小弟说说,你以后是准备以儒学闻达,还是准备进入仕途。”

    马周抱拳道:“请殷侯示下。”

    靠!我示下你个大头鬼啊~~~

    沉住气、沉住气、他不抗揍!

    “那我给你两个选择:一,你继续和颜氏去研究什么、等等的断句,若干年后我再用你这身学问;二,你到鄠县或关中其他的县城做一个县令。”

    若干年后?

    马周觉得自己等不起。

    既然殷侯以鄠县为例,说明即使他被安排到关中其他县城,少不了也是一个望县的县令...

    望县的县令是正六品上,在九品三十级的官职中看似不高,却也是郎官的顶点了,再往上就是“大夫”了。许多人穷其一生也迈不过去这一关,正六品就是他们仕途的终点了。

    虽然县尉只是考中科举后,释褐为官的一个过渡官职。但这个过渡也要看是怎么过渡的。有的人要呆八年而得不到升迁,有的人即使升迁了,也不过下县的县令。

    大唐的县分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之别。想从下县的县令想升到中县甚至上县的县令,除了政绩外,还得有人提携。可是,不满一千户人丁的下县能出什么政绩?

    若他以望县的县令为起点,甚至以鄠县这样的畿县为起点...

    要知道,每四年的考绩得了上下的评语,才能升两阶。想要从从七品下的下县县令升到正六品上,要在十二年中每次政绩考核皆为上下的评语才可以。

    十二年...若他侥幸能在十二年内升迁到正六品上,已经年近四十龄了。即使还有机会再往上升迁,能到五品也该致仕了。

    五品官员的子嗣,勉强有一个荫封的名额,但马氏其他子弟呢?

    殷侯不愧是太子的近臣,一开口就许以鄠县这样的县令。

    若是自己真的去参加科举,不说从县尉升到县令是上县还是下县的县令,单以鄠县的县令为起点,接下来的升迁就不会再是按部就班的慢慢升迁了,有可能二十年内就能做到正四品上官职。

    到了那时,自己这一生。未必就没机会进入到三品以上的高官序列。

    若真能如此,马氏的门楣、马氏子弟未来的前程...不再是遥不可及了!

    殷清风看着马周阴晴不定的表情,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失望的。

    他这时想起马周当初登门时说的那些话了。

    马周能从城东庄园的不同,再从仙居坊和滋味楼等细节,他作为一个外来人,能在短时间内分析出他的身份来,其细致入微的洞察力的确是有些可怕的。

    马周能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并且还是一个书生的身份,就能拥有那么可怕的洞察力,其心性应该是沉稳的。现在让他患得患失的,难道只是他的前程?还是他另有打算?

    打定主意的马周恭敬的说道:“殷侯曾言:儒者本身就在人世间。周学儒多年,更渴望振兴门楣。”

    “宾王兄是打算入仕了?”

    历史上,马周以门下省值班侍奉入仕,历经监察御史、侍御史、给事中、谏议大夫等等职位,四十刚出头就做了中书令。这与他一直给李世民上疏有关,也与李世民的用人思想有关。

    现在,李世民会不会还像原先那样任意提拔一个他看得上的官员,他也不敢确定。

    马周作为一个只读书又没人任何地方任职经历的人,既然在历史上能获得李世民的重用,若是再多一些地方上的历练,他的作为应该会更进一步的。

    “请殷侯成全!”

    “那好!”殷清风走到马周的面前,“朝堂颁布的农耕令是我向太子谏言,宾王兄若想在一县之地有所作为,应当熟知这些内容。既然你决定了要出仕,就先在梧桐新村做一年的村夫吧。

    一年后,若是宾王兄依然坚持出仕,再来找我。”

    “遵命!”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关注“热度网文或者rdww444”与更多书友一起聊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