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永世帝唐 > 第五章:初见秦王

第五章:初见秦王

    殷清风与杜伏威商议了一番后决定,酒肆以杜伏威的名义开办,厨子由殷清风培训。至于分成嘛,他和杜伏威各占三成,另外四成留给裴寂。

    等到了九月底,位于平康坊的滋味楼算是装修完毕了。

    对于这滋味楼开在平康坊,也是殷清风建议的。

    未来的平康坊是出名的烟花之地,这里不但遍布秦楼楚馆,还聚集了一些相当于现代的驻京办事处的进奏院。

    这进奏院不但平康坊里有一些,在平康坊的南边宣阳坊里也有。滋味楼建在那儿,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滋味楼,说是楼,其实只是平房。这个时候也不是没有高层建筑,但基本都是光头教的建筑。上到达官显贵,下到普通民居和商铺都是平房。

    滋味楼里面的格局和现代里看到的小东倭的料理店的格局一样,都是拉合门、木榻等一间间的包房。

    在殷清风的建议下,两个包间之间是厚重的砖墙,走廊也尽量的宽敞。这样的话,就增加了客人的私密性,就不怕被隔壁的听去某些不想外传的谈话。

    所以,当独特的菜肴、隔音绝佳的滋味楼开业以后,不但受到有钱人的追捧,连某些在内宅才能说的悄悄话,在这里也时时的私语着。

    “裴监,你看着李伏威此举是何意啊?”

    “回圣人,以臣之见,李伏威此举应为了安圣人之心才从此贱业的。前些日子他到臣府里去,说是愿做长安城里一苟活小犬。今日看来,他也算是个聪明之人。

    至于他以后嘛...至少现在却不宜对其动手的。”

    “嗯...你派人继续留意他的举动。”

    “臣留意到,故去的峤国公的庶孙拜访过李伏威。在那小郎君离开后,李伏威便去拜访了臣。等圣人传旨给李伏威后第二日,他便去了那小郎君的住处。

    之后没多久,李伏威便开了那个滋味楼。”

    “哦?裴监的意思是说,那李伏威的举动与那小子有关联?”

    “李伏威府里亲近的人,都是他从江南带来的,有些消息还打探不到。不过从这些迹象看来,李伏威与那小郎君的关系恐怕不简单。”

    “没想到还有这么一个有趣的小子。李伏威杀不杀暂且不论,那小子你也帮某留意一二。”

    这一日,杜伏威再次来到殷清风的宅子里。

    “贤弟、弟妹你可知这十日来,滋味楼的进项有多少?”杜伏威一脸兴奋、一脸神秘的问道。

    “哈哈哈,看兄长这神态,怕是少不了了。要不,让你弟媳猜一下?”

    小丫头愣了一下,才小心的说道:“以每日一千贯计,怕是有一万贯吧。”

    杜伏威得意的笑道:“哈哈哈,弟媳不愧是我这兄弟的贤内助,不过还是说少了。

    虽然只有三十个房间,但每日的进项约有一千五百贯。再加上贤弟说的什么外卖,每日再加上三千贯左右。只这十日,便有四万八千贯的进项。哈哈哈。”

    殷清风笑而不语,但小丫头却很是吃惊“四万八千贯?!”

    等小丫头平静下来后,殷清风说道:“长安城里怕是传遍了大唐的吴国公竟然开酒肆的消息了吧?”

    杜伏威咧着嘴角,“正是、正是。小兄让孩儿们出去打探了一下,就像贤弟说的那样,那些人对小兄从事商贾之事,可是嗤之以鼻啊,哈哈哈。”

    “有一点,兄长要记得:千万不要与其他权贵结交,尤其是那些重权在握之人。”殷清风郑重的提醒道。“

    杜伏威颔首道:“小兄省的。”

    到了十一月底,任六向殷清风汇报说李世民回长安了。

    当天下午,殷清风就派人告诉杜伏威他明日晚上到访。

    简单客套完之后,殷清风直奔主题,“兄长,我今日来,是有一事相询。”

    “贤弟请说。”

    “不知兄长以后怎么打算,是做一个逍遥王侯,还是...”

    杜伏威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当初偷食了一头羊,衙役要捉我等去杀头,如此无奈之下才铤而走险的,没想到几年之内便厮杀出偌大的一片领地。

    其实,小兄我这性子不愿与谁争夺,一切都是为了活命罢了。

    现在听了你的建议,辞去了王爵、开了这酒肆,我也算知足。

    当初的田舍小儿,今日在长安城里也算是风光得很,没什么不满足的了。等下个月你嫂嫂来了之后,我啊,就多让你嫂嫂给你生几个侄子侄女什么的,哈哈哈,挺好、挺好!”

    殷清风见杜伏威的话语里没什么虚假,他反而为难了。

    原本是想借杜伏威认识一下李世民,结果他现在根本不愿再沾惹政治上的事儿,那他自己怎么办?

    思量了一番后,殷清风开口说道:“有一事,小弟还得厚颜求兄长帮忙。”

    “你说,没有你就没有我的今天,什么话你尽管说。”杜伏威爽快的应道。

    “我想请兄长出面宴请一下秦王。除了聊一聊你那些在秦王麾下的儿郎的事儿,还请兄长将小弟介绍给秦王。”

    “你是说....?”

    “我赌秦王上位!”为达到目的,殷清风也只好实话实说了。

    杜伏威微吃一惊,神色奇怪的看着殷清风:“贤弟,我是知道你智谋绝伦,可是你真的确定这秦王会...”

    殷清风毫不犹豫的点头,“是的!很确定!”

    杜伏威见殷清风这么说,他也没犹豫,“好,既然你这么说,这秦王我明日便去邀请!”

    殷清风半鞠一躬,“如此便谢谢兄长了!”

    杜伏威摆了摆手,“你我之间不用客气!”

    十二月的第一个旬休日,吴国公府里,李世民、杜伏威、殷清风端坐木榻上各自进餐。

    等撤去宴席后,杜伏威与李世民闲聊了一会儿关于菜肴、他那些被李世民收留的那些原先手下的事情后,向李世民说道:“伏威有今日,还要感谢伏威这义弟。没有我这义弟的建议,伏威也不会安然做一个逍遥自在的富家翁。”|

    “哦?”李世民打量着除了一开始介绍后便不再言语的殷清风,心里有些好奇了,“你这义弟出了什么建议?”

    杜伏威将殷清风那日说的那些分析的话和建议说了一遍,“伏威当时深以为然,可喜的是江南真正降服于圣人、伏威也能安然度日。

    今日宴请秦王光临,便是想将伏威这少年英才的义弟举荐给秦王殿下。”

    说完,杜伏威又将殷清风为什么离开郧国公府的事情说了一遍。

    李世民一边听着杜伏威的介绍,一边打量着端坐在木案后的殷清风。

    殷清风一直在观察李世民:“看着眼前这位身高一米九、宽额浓眉墨髯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就是一代明君李世民同志?我们这就见面了?

    他十六岁时与十三岁的长孙结婚、他二十八岁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他在位二十三年间造就了贞观盛世、他下令美化自己在玄武门之变中的形象、他征高句丽、突厥、他和亲吐蕃、他.....”

    “听吴国公这番介绍,殷小郎君不但身怀智谋,而且还很有魄力,某甚至欣赏。”李世民按下心内的惊奇,对殷清风赞许道。

    殷清风将臀部略微抬离,双手作揖说道:“厚颜与殿下相见,甚是惶恐。”

    李世民捋着胡子,“某见才心喜,既然你义兄举荐了你,可有何教某?”

    殷清风重新坐好,“不敢!实是义兄谬赞,不过小子还是有些想法欲闻与殿下的。”

    李世民点点头,“嗯...那殷小郎君就说说吧。”

    “纵观我中华几千来,这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作为一个帝王,最主要思虑的是如何做到合而不分。”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李世民手抚着长髯手停住了,“那你说说如何才能合而不分?”

    “以东汉末年为例,黄巾军的出现,不是单纯的因为张角兄弟的出现和蛊惑,而是因为百姓早已没有土地可以耕种了。

    对于庶民来说,他们只要求能吃饱。

    能吃饱的庶民是不愿意叛乱的,前几年天下纷乱便是这个道理。”

    李世民追问道:“那,你可有具体的办法?”

    “小子倒是有一些想法。但是想法只是想法,如果贸然说出,怕是会有些偏颇。

    小子在读书的时候,想出来一个道理,这道理便是:验证出真知。所有的事情,不经过调查不经过探索,坐在屋子里空谈,未免有些荒谬。”

    李世民好奇的问道:“那你倒是说说你想怎么验证?”

    “小子这义兄名下有圣人赏赐的田地,小子想在这田地里做些事情,才能知道小子的想法是否可行。”

    殷清风含含糊糊的话,并没有李世民失去兴趣,反而继续问道:“也就是说,你的那些想法,要等明年秋收才知道?”

    “是,到了明年才会有一些成效。”

    李世民断喝一声:“好!你如此幼龄便忧心黎民之事,行事又如此谨慎,那某就等你明年再来寻某!”

    本来,听到殷清风的那一句“天下大势”,李世民就起了招揽之心。可听殷清风说还能在农桑之事上给出更具体的建议,他只好暂时放下心思,静等秋收后的结果。

    李世民再与杜伏威闲聊了几句,便要离开了。

    在李世民要上马之前,殷清风将一个口袋双手递到了李世民面前,“今日有幸面见殿下,小子有一物奉上,还请殿下笑纳。”

    李世民好奇的接过去过,用手颠了颠,并没有立即打开。等上了马后,“某期待你的表现。”说完,李世民带着一队人马离开了。

    殷清风站在那里看着李世民离开后,回头向杜伏威说道,“兄长,不知嫂嫂什么时候能到长安?”

    “估计现在已经早过了襄州,按照路程算,大概还需半月左右。”

    “等嫂嫂来了之后,月眉也算是有个伴儿了。我这就回去了,留她一人在家我也不放心了。”殷清风也干脆告辞了。

    “好,那我就不挽留了,等你嫂嫂来了后,再叫你二人过来相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