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汉末之并州匪政 > 第七十五章世代垦殖

第七十五章世代垦殖

    在张世平之后,过来的是一名身姿挺拔,雍容大方的雄壮青年。

    很从容的行礼,说道:“东海朐县糜竺,拜见鹰扬将军。”

    闻言张瑞眉头一挑。

    糜竺?

    汉末与甄氏齐名的天下富商,以资助刘备而留名千古。

    据史书记载糜竺雍容大方,善骑射,其本人更是蜀汉鼎鼎有名的安汉将军,却不知道为何在游戏里总是以文臣形象出现。

    不过张瑞更好奇糜竺是怎么做到家产钜亿,童仆过万的。

    就这种身家,粮草无数,部曲过万,只要他愿意,不用招兵就能成为一方军阀。

    张瑞坐拥河东、太原两个盛产盐铁的郡国,府库里资金也没有糜竺丰富,每个郡的府兵也就万余。

    说糜竺富可敌国毫不夸张。像中山国、济南国这种郡国绝对没有糜竺富裕。

    张瑞便笑着问道:“曾闻东海糜氏有糜半州之美名。徐州资产之半为糜氏所有。不知糜氏何以如此巨富?”

    糜竺拱手,回道:“此皆士人谬赞,不以为真。糜氏世代垦殖为业,聊以为生尔。”

    世代垦殖倒是跟史书上记载的一样。

    说他们糜氏世代开垦荒田,张瑞是不信的。换句话说,他们糜氏一族世代以收购土地为根本。毕竟收购了其他人的良田,对糜氏也算是开拓了新的荒田嘛。

    所以史书记载的糜氏世代垦殖、童仆过万、家产钜亿,是指糜竺这家伙是个大地主?

    糜半州的称号有些夸张,不可能徐州一半的土地都是糜家的。但也能佐证糜竺家里的确是以垦殖为业,广蓄良田。

    良田广袤、童仆过万,又生逢乱世,粮价节节攀升,可不是资产钜亿?

    随后张瑞问道:“青州黄巾复起,徐州可得安宁?”

    “陶使君击黄巾,大破走之,海内是震,境内晏然,四方流民归之。又表荐下邳名士陈登为典农校尉,于徐州境内屯田。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四海丰硕,粳稻丰积。”

    听闻糜竺之言,众人纷纷赞叹,徐州刺史陶谦亦算是乱世枭雄了。

    仅看这番表现,徐州在将来必定为霸业之基。

    不过张瑞对陶谦不感兴趣。因为这家伙打打黄巾,战力还能一看。遇到魏武扬鞭,就只能一败再败,四处求援。都愧对他手中那么多精锐丹阳兵。

    倒是糜竺所言,徐州丰收令张瑞颇为意动。

    陈登是赫赫有名的能臣了。早在刘备入主徐州之前,就高居典农校尉,以其才能屯田数年,粳稻丰积也的确是明载史册。

    张瑞便问道:“义士来我太原,可有义举?”

    糜竺拱手,说道:“久闻鹰扬将军开盐铁之利以增民富,糜氏愿尽徐州粮草之利,以换取太原盐引。”

    有人愿意往太原运粮,那张瑞自然欢迎之至。

    盐引开中法再立奇功。

    只是如今汉室离乱之相已成,远行州郡无比危险。

    要押送数以十万计的粮草,横跨数州,已经不太可能了。

    冀州还算平静,没有出名的叛乱,只黑山军偶尔流窜,甄氏要往太原送粮都屡次请求鹰扬将军府派铁骑护卫。

    但糜氏绝无此待遇。张瑞不可能派数千铁骑远行上千里,横跨数州,只为护送十几万石粮食来太原。

    对此张瑞问道:“然糜氏打算如何将粮运抵太原?”

    糜竺对此胸有成竹,说道:“糜氏所在东海朐县即在东海之滨,港口众多,可沿海绕过青州半岛,入大河西上。”

    东海郡即后世的连允(和谐)港,这里海岸线优良,即便后世亦是诸夏最重要的海运港口之一。

    东汉的造船技术发达。孙权曾派遣将军卫温发现了夷洲(即台V),公孙度跨海从辽东攻击青州东莱。

    最夸张的事情在东吴大帝嘉禾二年(公元233年)春二月,辽东军阀公孙渊不远万里,派遣使臣到建业觐见孙权,纳贡称臣。

    孙权更是千里迢迢派兵远赴辽东,派将军许晏、张弥等人,率领一万多水军,满载金银珠宝,从海路出发,册封公孙渊为“燕王”。

    这个时代的海运十分发达,糜氏作为沿海豪族自然早已发现了海运之便利。

    张瑞听完糜竺所言,当即高看了对方一眼,任何时代敢走海运的人,都是极富冒险精神的英杰。难怪对方后来敢倾家荡产去资助刘备。

    关于东汉海运,张瑞记得最清楚的便是孙权派兵发现了宜州,这在所有历史课本上都是大书特书,反复强调的事情。

    所以张瑞对海运不担忧,只是却好奇的问道:“大河还能航运?”

    所有人都惊诧不已。

    大河为何不能航运?

    此时的黄河还没被泥沙堆积成地上河,论航运地位,一点也不比长江低,更是为洛阳输送粮草的重要通道。后世武则天从长安迁都洛阳,便是因为洛阳的漕运之利。

    糜竺便为张瑞解释道:“大河通航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战国时期,便已是水上要道。”

    “楚汉战争时期,敖仓便在荥阳境内,乃是大河中游航路尽头,再往西行,多靠陆运。关东运来的粮食,在此从船上卸下,存放到粮仓,然后再陆路转运到关中。”

    “大河中游,难于通航,但是也勉强可以行船,只是水流湍急、河道狭窄、漩涡很多,漕船沉没事故频发。漕船甚至可以沿渭水或者漕渠逆流而上直达长安。”

    很多历史成见,并不适合于当下汉末。

    于是张瑞一挥手,说道:“拿地图来。”

    很快几名雄壮的亲卫便抬着一副钉在木板上的巨大地图来到房中。

    张瑞带着一众文武走到地图前,对糜竺问道:“若是从徐州运粮往太原、河东,最远能抵达何处。”

    糜氏经常贩粮于大河南北,商队在哪里停船,糜竺了如指掌。

    自信的在河内郡河阳县一指,说道:“孟津渡。”

    众人立即将目光聚集在糜竺所指之地。

    孟津渡!

    乃是黄河最重要的港口所在。

    在其南即为孟津关,依山涉水,为洛阳北境门户。

    历史上驻扎在河内的丁原为了胁迫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受何进之命,领兵数千作乱,自称“黑山伯”,把平阴县及孟津等黄河沿岸的渡口的驻军官舍焚毁。

    孟津的火光映红了雒阳城北的天空。丁原再上书,大概是说自己士兵为了讨伐宦官而加入黑山军作乱。

    讨董之战,河内太守王匡便是屯兵在孟津、河阳津,结果董卓绕路河阴,出现在王匡大军身后,导致河内联军大败。

    不过这些渡口都是些规模不大的小渡口,如果有铁骑巡视,根本没必要在意。

    张瑞便不予理会,将目光放到了孟津渡。

    孟津古渡!黄河要地,连接河南、河北两地最重要的南北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