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李佑的大唐 > 第七百二三章 迷恋权利的长孙无忌

第七百二三章 迷恋权利的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功劳很大,贞观十七年,太宗李世民为了表彰纪念为建立大唐出生入死,立下汗马功劳的二十四位兄弟,命画家阎立本将他们的画像放置在皇宫内一座名为凌烟阁的楼上,以供后世瞻仰,长孙无忌名列第一,这对一名臣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耀。

    李治当皇帝,长孙无忌出力最大,是李世民留下的托孤大臣。这些足以表明长孙无忌的功劳。

    不过,晚年的长孙无忌太过于迷恋手中的权利了,长孙无忌的幼年非常不幸。

    父亲长孙晟去世后,长孙无忌与妹妹、母亲高氏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投靠了舅舅高士廉。

    而高士廉则将长孙无忌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后来成为千古贤后长孙皇后。长孙无忌也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这个长孙安业知道妹妹成了皇后时,估计肠子都悔青了。

    然而,长孙皇后却胸怀宽广,她不计前嫌,提拔了长孙安业,却让亲哥哥长孙无忌辞去了屁股还没坐热的尚书右仆射。人们只看到了长孙皇后的贤明,却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长孙无忌的权力欲望。

    据史书记载,长孙无忌担任尚书右仆射不到半年就被人告发“权宠过盛”,意思是,仗着皇帝宠信,过度揽权。在这之后,长孙皇后才上表李世民,并严厉要求哥哥辞职。

    并且,长孙皇后临终遗言再次提到不让皇帝提拔长孙一族,防止外戚专权。看来,长孙皇后早就发现了哥哥的毛病。就这样,长孙无忌在人生的大好年华,被迫过了十六年位高而权不重的悠闲生活。

    后来李治的上位,长孙无忌确实出了不少力,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在立太子一事上犹豫不决,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坚定的支持李治,原因是李治仁孝,李世民同意了,之后,李世民考虑李治过于懦弱,想改立“英武类己”的李恪,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李世民问:“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亲外甥吗?”长孙无忌仍说:“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

    诚如长孙无忌所言,仁厚便他坚持立李治为太子的真正原因。仁厚、仁孝换个说法就是软弱,好控制。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被压抑了许久的权力欲望彻底爆发,真将他当成了软弱的小孩子。

    一开始的时候,李治是对长孙无忌表现出最大的善意的,登基之初李治对长孙无忌表现出高度信任,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永徽元年,洛阳人李弘泰告发长孙无忌谋反,李治听说后,连调查都没调查,下令直接将李弘泰斩首,古代的斩首一般都是秋后进行,此时正是春季,万物复苏,不适合处决罪人,但李治就要求这么做,目的是杀鸡给猴看,向外人展现对舅舅的绝对信任。

    后来于志宁劝谏,以为不可,觉得还是照制度办更好。李治看宣传效果已经达到,舅舅应该知道我对他的心意了,因此对行刑时间也不强求。

    为了继续施恩于长孙无忌,李唐皇室又把衡山公主嫁入了长孙家,亲上加亲。

    虽然这些都是李佑的示意,但是李治也是本本分分的这么做了,李治心想自己做成这样,舅舅也应该会感动了吧...可是事实根本就不是这样,长孙无忌并没有感觉李治对自己的尊敬,反而是将李治看成了一个小屁孩,处处拿捏李治这个大唐皇帝。

    史书记载:“无忌与褚遂良同心辅佐,上亦尊礼二人,恭己以听之。”对这两人礼遇有加,姿态放得特别低。“无忌以元舅辅政,凡有所言,上无不嘉纳。”不管舅舅说什么,李治都照办,这不禁让外人浮想联翩,皇帝到底是舅舅呢还是侄子呢。

    长孙无忌的年龄是李治的两倍多,属于老同志、老江湖了,人生阅历丰富,宦海沉浮多年,资格老,还是先帝的顾命大臣、自己的长辈,在他的面前,李治年轻,没多少功劳,就像是个小屁孩,并不被他真正认可,更别说视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了。

    所以不管李治做得有多好,这些都是没有用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位置坐稳,业务逐渐熟练,李治不禁觉得这皇帝当的真没劲。

    上班的时候,顾命大臣倚老卖老,表面上得客客气气,心里巴不得他们尽早“人走茶凉”;下班后,本来想到后宫放松放松,结果自己的皇后天天板着个脸,一点意思都没有。

    更让李治无语的是:这两伙人竟然走到了一起。在王皇后的舅舅,中书令柳奭的奔走活动下,褚遂良、长孙无忌等人要求立陈王李忠为太子,为什么是李忠呢?

    因为李忠是李治的长子,母亲是个宫女,出生低贱,王皇后又不孕不育,如果皇后把李忠扶上太子之位,在皇子中就有了支持者。

    以后李忠要是继承了皇位,肯定对皇后感恩戴德,后半生能有个依靠。相反,要是萧淑妃的儿子李素节当了太子,皇后之位很有可能不保。

    柳奭这么积极是因为他的官职很大程度是因为皇后而来,贞观末年王氏成为太子妃,柳奭被提拔为兵部侍郎;永徽元年王氏成为皇后,柳奭又升为中书侍郎:他的仕途与外甥女的地位几乎亦步亦趋,既然是皇后的舅舅,李治理所当然把他视为自己人,区别于顾命大臣一派。

    永徽元年,褚遂良因事被贬同州刺史,李治连忙任命柳奭为中书令,接替褚遂良,希望他能发挥作用。可是眼见皇后地位不稳,柳奭又果断跟长孙无忌等人勾搭在一起。

    李治是心里真的太苦了,此时的李治不知道有多想自己的五哥,如果自己的五哥在自己的身边,那么他一定会坚定的站在自己的身边,可是自己的五哥被长孙无忌给赶走了。

    顾命大臣们坚决要求立李忠为太子,迫于压力,李治也只好点头,但他的心里并不认同。他对皇后非常不满意,现在李忠被立为太子了,以后废皇后的难度就提升了。

    皇后换了,子以母贵,太子势必也要一起换,动摇国本。

    册立皇后、太子是一个皇帝最基本的权力,可李治都做不到,心情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李治的心思都放在了武则天身上,陈王李忠是永徽三年七月被立为太子,也就是同年,武则天与唐高宗的长子李弘诞生于皇宫,李弘是个皇子,武则天美丽又富有魅力,性格与皇帝互补,更难得的是,还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因此很受李治宠爱,这可都是取代王皇后的优势呀。

    也许,突破口就在这里。武则天野心大,非常想上位,看准皇帝有废后的心思,千方百计为皇帝建言献策。包括收买皇后的身边人,监视皇后的一举一动,想方设法把皇后搞臭,为废除王皇后提供事实依据,否则师出无名,无法服众。这个过程中甚至掐死了自己的亲生女儿。

    可是历史的发展到了这里,就开始有所改变了,因为永徽四年到了,这个永徽四年出了一件大事,这件大事改变了整个的这个空间大唐的历史。

    ....................................  15125/988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