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明朝朱瞻基 > 第一百零三章 庭议(六)

第一百零三章 庭议(六)

    “启禀皇上,臣有事启奏。”

    朱瞻基一打量,原来是工部给事中杨信民,他母亲刚死,从绍兴府回来。

    给事中的位置很重要,很多官员都是从给事中和御史中提拔出去的。

    “请讲。”

    “臣因母病故,途经嘉兴之时,嘉兴知府齐政言:嘉兴之负与苏,松平,太祖之时,尚有百十万之民,现仅有八十万口。

    逃户日甚,盗寇扰民,政令不畅,疲于应难,恳请皇上允于奏,增益四县。”

    这个事情是有,朱瞻基派遣胡概去调查,要不是旧事重提,说不定就拉下了。

    嘉兴府毗邻苏州府,松江府,湖州府,杭州府,是重要些的粮食产区以及主要的棉绸产区,手工业发达,下辖嘉兴县,海盐县,崇德县。

    “胡概你觉得呢?”

    “皇上圣明,嘉兴地广人稠,官田多,赋税重,特别是运送粮食,任务重,路途遥远,转运困难。

    皇上用海路运输,节约了粮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善政也,百姓之乐事也!

    然,王事之兴,百姓之困也。

    皇上,处庙堂之高,当体察百姓之苦。

    嘉兴府实属鱼米之乡,赋税重地,官员治理不得力,理应加强。”

    “众卿以为如何?”

    “臣无异议。”

    “臣赞同。”

    “嘉兴之地富庶,百姓却贫困,又处沿海,恐遭倭寇海盗窥视,当严加监视,确保安全。

    既增新县,当勤政爱民,公私分明,廉洁自律。

    新县不能筑城,划地为牢,主动缴税。”

    “启禀皇上,老臣斗胆问皇上一个问题。

    敢问皇上,今粮食足用,户部每年的税收款也有近亿,可是这么多钱都用在哪里,钱又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还要发行国债?”

    “是啊,钱够用就好,为什么还要借钱呢?”

    “这个问题问得好,打个比方,比如开河,原本他们呢在家里种田的,不管多少,好歹有个收成,能够养家糊口。

    现在地不种了,改为做开河,发粮食和工钱,就是挣工钱,原来是劳役,是没有工钱的,所以钱就是这么多出来的,钱又回到老百姓的口袋里了。

    还有移边实民,修路,铺桥,造船,养兵等等,这些都是多出来的开支。

    至于为什么要花这些冤枉钱。

    其一,公平。

    比如说嘉兴府,所缴纳赋税占浙江一半,还要负责运粮。

    离得远的,路上要吃掉一半,又耽误时间,很没有效率。

    光靠卖粮食那点钱够吗?万一有个三病两灾的,那不得玩完?

    其二,土地面积终究有限的,而人口越来越多,怎么去养活这么多人?

    除了扩边开荒,只能拿出钱来养工了。”

    “既然如此,借的钱总要还的,又拿什么来还呢?”

    “百姓有钱了,自然拿钱来买布,买农具,买铁器,偶尔打点酒,生意好了,税收就多了,自然可以拿来还钱了。

    比如在辽东,借钱给老百姓买地,等他赚了钱,不仅还了债,还缴了税。

    其它的地方也一样,北方普遍缺木材,缺牛马,缺医少药,甚至缺水,这些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除了有粮还要有钱,山西多山又少雨,还要交那么多粮,就不能往河南挪动一下吗?

    河南是大明的腰,腰不好,人就直不起来。”

    “皇上说的也有些道理,只有下了种才能种出庄稼,可是借债也要有度,回本也要时间的。”

    “嗯,这话不错,其一,我们要做一些赔本的买***如说湖广,四川的茶叶,粮食,一部分供应到西部,确保商路畅通,平息番邦的骚扰。

    其二,我们的铁料足够民间使用,据说以前倭寇大量往南洋贩卖铁锅,获取暴利。

    还有瓷器,丝绸,茶叶,糖料,酒,书籍等等,换回我们需要的东西,一来一回就能赚取大量的钱财。

    当然发行国债必须要有定数,不然的话,又要像旧钞那样贬值,总之,有多大的口吃多少饭,量力而为。”

    “那为什么要用国债来回收土地?”

    这确实是有点不合理,一般的民田一亩的田税是几升到一斗之间,而官田却要收七斗。

    “这个也是自愿为原则,到时候可以原价赎回。

    国债卷也可以自由交易买卖。

    这个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主动兑换的,有优待和政策支持。”

    “那划拨土地,建立新农村,又是怎样呢?”

    “这个,第一步在一些偏远的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建学校,免学费,免除赋税,优先征兵。

    军队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官兵的薪水补贴要比官员优厚,只要是立功的,军龄长的,更有奖励。

    军官一律要经过学习,合格了才行,都必须要有独立作战的能力。

    优秀的退伍官兵,将会安排在刑部,对治安混乱的地方,严加整治。

    第二步,建立新农村示范区,选择广西,广东,贵州,湖广,陕西等地施行,全部免费建房屋,学校,引进良种,新技术,新模式,改善道路生活环境等,如有必要,将会全国推行。”

    “皇上之仁政亘古未有,臣民们安享繁华指日可待也!”

    “皇上,你怎么来了?”

    “父皇,父皇。”

    “我的紫嫣小乖乖,今天有点事想跟你说说。”

    “不能晚上说吗?”

    “嗯,朕怕忘记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跟你们吃一顿饭,是朕亏欠你的。”

    “皇上有事请讲。”皇后挪了椅子坐好。

    “民间说家和万事兴,后宫安则天下一半安稳。

    宁可空着屋子不住人,也不要搞得乱七八糟的。”

    “父皇,什么是乱七八糟的呀?”

    胡善祥眉头一皱,眼睛一瞪,小紫嫣就乖乖闭嘴了。

    “还记得《内训》上所说吗,外人的话,难以入耳,妇人的规劝很容易接受。

    国家的稳定很重要,要发挥夫人外交的作用。”

    “大明的陋习很多,需要慢慢改善,总之要往好的方向发展。

    很多矛盾在于没有及时沟通,不理解,要多听别人的顾虑和想法,心要在一起,劲要一起使。

    古人云,后宫和太监不得干政,这是不对的。”

    “那皇上为什么不喜欢使唤太监呢?”

    “朕喜欢亲力亲为,不需要使唤。

    朕仅仅是不喜欢宫刑罢了,太监往往是最容易成才的。

    能够专心学习办差,心无杂念,没有什么顾虑,则容易办成事。

    平时的时候多在《内训》上面做笔记,送于亲近之人。”

    “嗯,就依皇上。”

    “平时的时候,可以开开宴会,听听戏什么的,当然,事先要跟太后禀告为好。”

    “臣妾知晓了。”

    “朕准备建立西山学院,岐山学院,洛水学院等,可以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