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出头,罗彦去了万寿县的农庄一趟,把兑换出来的土豆切好块,准备培芽。这次自然是让李世民选出来的几个心腹跟着观摩,所以罗彦索性把之后的事情也一并交代清楚。培芽的这十来天,就靠这几个人仔细看着了。
罗彦回到清平观没几天,崔颍就匆忙赶来。这次崔颍是邀请罗彦一起去参加平阳公主的葬礼的。
虽说罗彦也知道李秀宁会在这个月过世,但是听到崔颍亲口说出这个消息,心里头还有有些遗憾。
平阳公主是病死的。具体什么疾病,罗彦是不清楚的。而且就算是罗彦知道什么病,也是无能为力。系统里边并没有药品可以兑换,而罗彦自己也不是什么高明的医生。
李秀宁现年也就二十七八岁。然后就这么走了。刚刚二十出头的她,就敢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逗留在长安组织义军反隋。多次领军征战,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短短几个月时间,李秀宁手底下就能汇集七万大军,就连屈突通这样的老将都在李秀宁的手底下吃过败仗。手底下几万军队,甘心被别人称作是“娘子军”。
李渊的女儿不算少,但是李秀宁是独一无二的。不论是她为李渊付出的,还是李渊给她的待遇,都不是其他女儿能够相比的。
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却最终在美好的年华因为疾病过世。
罗彦非常遗憾没有亲眼见见这位平阳公主。前世英姿飒爽的女兵他是见过,但是这样有才略胆识而且上过战场的女子,在封建社会都是独一份,怎么能让罗彦不遗憾。和后世的女兵比起来,她太特别。
沉默了很久,罗彦简单收拾下东西,跟虚致观主打了声招呼,就坐上崔颍的马车回到了长安。
罗彦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去陆德明家里。进了明德门,退却了崔颍的挽留,罗彦就下了马车,向秦王府走去。
不论是以前还是现在,罗彦都是没有资格参加李秀宁的葬礼的。但是他不想就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围观整个葬礼的过程。他有他的想法,想亲自给李秀宁送送行。
这会儿朝会已经确定了李秀宁的葬礼该怎么办。李渊直接用军礼下葬李秀宁,这在朝堂上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对于一些古板的礼部官员来说,女子本来下葬就不能用鼓吹,何况这还是皇家的人。
李渊直接怒了:“鼓吹就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李渊的话当天就传遍了整个长安。
好多当年李秀宁的部下,听到李渊这样说都感动的哭了起来。长安百姓更是议论纷纷,对李渊这样的做法明里暗里叫好。李秀宁自建国之后就一直深居简出,尤其近两年,身体状况不好的他也一直呆在公主府中,所以人们的印象,依然停留在当初那个英姿飒爽智慧果敢的李娘子上。
罗彦听到李渊这么说,也是一阵感慨。诚然,李渊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被自己的儿子从皇位上硬是逼下来。但是作为一个父亲,他绝对是合格的。不忍两个儿子相残,却选错了处理的方法,大概,这也是成为皇帝的一种悲哀吧。
不过,在处理李秀宁的葬礼时,李渊这事儿干的漂亮。
走到秦王府的门口,罗彦发现,这里已经裹上了一片素。
李世民和李秀宁的交情非常好。当年李秀宁夫妇都是在李世民的帐下,所以姐弟俩接触比较多。虽说这些年李世民在外南征北战,而李秀宁则久居长安,但是亲情并不会因为这些而流失。
再见李世民,除了满脸的疲惫,罗彦还看到他脸上化不开的悲伤。平常穿的华丽衣裳此时也换成了素服,眼睛通红的,虽然罗彦看不出来有泪痕,想必还是哭过。
“殿下节哀。”罗彦没有更多的安慰的话语可以说,或者说,他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李世民和李秀宁之间的感情,不是罗彦这种连李秀宁的面都没有见过的人可以理解的,何谈安慰?
摆摆手,李世民示意自己没有问题之后,就问罗彦:“进之此来可是有事?进来在山上过的怎么样?”虽说是内心还怀着巨大的悲痛,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因此而忽略罗彦。
“一切都好,我此来,试想参加平阳公主的葬礼。”罗彦很是平静的回答。
“哦?葬礼当天,父皇并没有设立什么禁卫,进之只管去就可以了,无需问我。”虽说李世民心里头有些不解,但还是不厌其烦的告诉罗彦。毕竟,这么简单的事情根本就不用跟他说,只要是长安百姓基本上都能去。
“我说的不是那种围观,我想做那依仗中的虎贲。”罗彦这次算是把来意彻底说明白了。
李世民转身盯着罗彦,罗彦也毫不客气地回盯着李世民。
“可以说说,到底是为什么吗?”李世民对于罗彦这样的做法很是不理解。
“飒爽英姿八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罗彦丝毫没有羞愧感,直接把毛老人家的诗给照搬过来。在他想来,李秀宁也当得起这样的赞扬。
李世民被罗彦这样的一首诗给感动了。没等他说话,罗彦接着说道:“我等男儿,都不一定能够做到那样的事情。她一介弱女子,却做成了千千万万男子都做不成的事情。这样的奇女子,我只后悔没有在她生前见她一面。这样的遗憾,就用我最真诚的敬意来弥补吧。”
说完,罗彦看着李世民,静静等着李世民表态。
一番艰难的抉择。
李秀宁的葬礼,李渊看的很紧。基本上每一件事情,都需要礼部向李渊汇报。这是李渊给自己的女儿最后的一点爱。
所以罗彦的这件事情,李世民还要请示李渊才能做决定。
没想到的是,李渊居然答应了。这件事情根本不用和朝堂上那些人商量,李渊很是干脆就答应了李世民的请求,甚至还临时给罗彦加了个御林军百夫长的身份。这样一来,也堵住了那些大臣们的嘴。
出殡这天,长安城的百姓自发跟着送灵的队伍。罗彦的身体经过系统的数次强化之后,对于虎贲身上穿着的明光铠和手持的兵刃基本上没有什么压力。跟随着前边鼓吹者,他们这些虎贲默默走着。
当众很多人都是李秀宁的旧部。因为礼制的要求,这些人被要求不能流泪,更不能哭出声。对于他们来说,悲痛却不能放肆的发泄,那只有用疼痛代替。
罗彦亲眼看着,身边的一个汉子紧咬着牙关,瞪大了眼睛,脸脖子上的青筋都露了出来。但就是没有任何的眼泪,也没有任何的声音,就那样机械地跟着队伍走着。类似的人还有很多。
罗彦做不到像他们那样,但是也一副冷峻的神色。
在这场葬礼上,罗彦也看到了那个传说中的家奴大将军——马三宝。
这位和李秀宁的感情可完全就是在战争中一起出生入死打出来的。马三宝的年龄要大很多,约摸有三十多岁。因为是军礼,这位也是一身戎装,然后外边套着素服。他脸上的悲戚,一点也不比李世民少。
罗彦想起了后世关于这位暗恋李秀宁的说法。不过相当能理解。
李秀宁和柴绍虽然很早就结婚了,但是从李渊起兵之后,带给李秀宁帮助最多的反而是马三宝。李秀宁刚开始组建的以胡商何潘仁为家底的部队,就是马三宝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弄来的。再往后,在沙场上保护李秀宁,反而是这两个人呆在一起的时间久一点。
所以后世有人说这位是因为李秀宁的死而郁郁寡欢最终早早去世,也不是没有根据。
葬礼在一片哀声中结束,只是罗彦他们作为仪仗,依然要强忍着悲痛,做好每一件事情。李渊走了、李世民走了、文武大臣们走了、围观的百姓也走了。这个时候,葬礼算是已经结束了。
可是,大多数人的围观结束的时候,有那么一小撮人的悲伤才刚刚开始。这些虎贲里头,这会儿终于能够不用强忍着,也不知道是谁,离开李秀宁的坟茔之后,终于忍不住“哇”的一声哭出声来。
有几个汉子也不顾身上穿着的明光铠,直接坐到地上就开始大哭。很明显的,这些人嘴角都多多少少露出了血丝。这是这一路上强忍着悲痛,咬牙关咬出来的。这会儿终于不用再忍着,牙关松动,这口中含着的血水自然就流了出来。
一些不是“娘子军”出身的人,也没有独自离开,在这个时候,他们或许没有太多的悲伤,但是也不能扔下自己的同袍。只是陪着这些哭泣的像孩子一样的汉子们,静静地站在斜阳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