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卡特教练》
在个人主义盛行的美国总有人通过个人努力去干社会该干的活。这样的人在美国被称为“教父”。电影《卡特教练》是是一部根据高中篮球队教练肯·卡特的真实故事改编的典型的体育励志题材电影,卡特教练本人由此可以称之为篮球教父。他怎么使得一支屡战屡败的篮球队改头换面成为无人能敌的常胜之师?他怎么改变那些孩子的人生的?
卡特教练由于是篮球队员出身,对这一运动很了解,使得他有这方面的技术能力;他明白运动基础很重要,像科比为什么凌晨就开始训练、体力是第一条其次是技术战术,所以这位“铁血教练”和“铁血宰相”一样深谙其中道理,处罚也围绕这一条;他深明劳逸结合之道,那些奇怪的战术命名除了迷惑对手就是放松心情;他明了胜败的真意,教队员们怎么解读“胜不骄、败不馁”。
卡特教练知道人们运动生命是短暂的,希望以自身影响他人;他经历了其中的一切,他的妻子理解他对篮球的情节,所以听他说“这支球队太差了”就知道他接受了这份工作;他懂事的儿子崇拜父亲,转学支持了父亲、证明了自己、实现了理想;他干了球员们父母、教师本该管的工作,他在告诉孩子们可以沿着他和前人的道路走向人生光辉的一面。
卡特教练的队员们人生轨迹是成长集中体现;争议人物蒂莫·克鲁兹在成长中两件事影响了球队,一是处罚没有完成时队员挺身而出表明球队的精神核心形成了,二是在球馆回答了教练之前的提问、总结了人生;是的,NBA是美国梦的一部分,也引领着那些孩子明白这一点;影片结尾处的字幕球队有6人上大学、5人赢得奖学金说明了卡特教练努力完成了预期效果。
电影《卡特教练》对于国内大球运动启示有两点:
一是集体联动。要完成像卡特队员那样的不断跑动配合,光靠体力是不行的。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球员心理修养是体系有缺憾的甚至有个人偏执一面,从电影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心理有时候像云彩一样的变幻不定。而国内的教育使得队员心理往往是“满的”,不是说那些有时候也打架的队员有多么成熟,而是说他们有时候心理上对于听过的道理显得自以为是。禅宗南隐禅师有一则公案是说:一位学者找南隐禅师问禅。禅师没有说话,只是拿起茶壶给他的茶杯中倒茶水。杯中茶水溢出来了,可是禅师还在加水。学者忍不住说:“不要再加了,水溢出来了。”禅师:“你的心就像这杯子一样是满的,我怎么和你说禅呢?”其中道理是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才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惊喜和感动。而国内许多大球运动球员心里面装满了各种东西,训练比赛时应激心理差、联动也就差,跑动配合就成问题。“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对此的理解是团结的团队中每一个人心里不是一个人而是装着每一个人。
二是对待成败。大球运动球员往往明白成败其中的道理,但有时候现实中看到的是职业体育运动为金钱堆积,所以认为胜败也是金钱堆积起来的。那么打比赛时,往往潜意识里面认为“胜利是失败者堆积起来的”。“胜利是竞争得来,不是以一群失败者的奉献而来”,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比赛时忘记就很难。虽然比赛也会比谁少犯错误,但比赛变成期待对手犯错误就失去意义了。理解竞争、联合起来竞争去获得胜利在篮球、足球这样的集体项目里面是身体素质外精神素质要培养的主要内容。
总之,对于我国在思想文化领域极度发达的情况下,让大球运动球员保持“空杯”或“有缺”心态是将来希望在集体大球项目上突破的一个试验方向吧。
附:一家之言,对错读者自己考量。
2016.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