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功 > 第169章 陈友谅亡矣!

第169章 陈友谅亡矣!

    ,明功

    朱元璋依然选择了火攻。

    几百艘火筏冲入了陈友谅的舰群中,顿时引起了连锁反应。

    湖口水域较狭小,巨无霸相互挤压在一起,反应能力更加迟钝,陈友谅大呼不好,赶紧奋力向泾江口突围。

    好不容易突围了一半的力量,眼看就要到达泾江口了,陈友谅的脸上,终于浮现出了久违的笑容。

    但这样的形势,才是朱元璋的布局,陈友谅离开湖口,其实是离死亡更进了一步。

    泾江口布下了天罗地网,身后还有朱元璋的追兵,陈友谅完矣!

    腹背受敌也要决一死战,这已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

    眼看着自己一手缔造的铁舰,在一艘接一艘地燃烧,自己的将士们在一个接一个地倒下,陈友谅的绝望情绪,也在一分一秒地加剧。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长江里翻腾的浪花,就在眼前啊,还有武昌城里他的子民,也在翘首期盼着皇帝的凯旋……

    但漫天的炮火和硝烟,更加真实地出现着,很快打破了陈友谅的虚幻梦境。

    死神在慢慢向他逼近,火光中,一支利箭正在朝他飞过来!

    利箭正中了陈友谅的左眼,而且穿过了他的头颅,一代枭雄轰然倒下……

    战斗还在进行,没人知道陈友谅已经毙命,陈军部队依然在垂死抵抗,这是求生的本能,并不代表对陈汉政权的誓死效忠。

    这种士气让朱元璋都震撼不已,困兽之斗真的很可怕!

    傍晚时分,残阳如血。

    “友谅死矣!”

    刘伯温慨然说道。

    “赶紧替我写篇《祭陈友谅文》!”

    朱元璋大叫一声,此时此刻,所谓英雄惜英雄,陈友谅是个很好的对手,赢得了朱大帅的尊重。

    或许,朱元璋此举是在演戏,但也是必要的政治手段。

    树倒猢狲散,陈军失去了核心,便彻底丧失了斗志,只有张定边趁乱救出了陈友谅的次子陈理,仓惶逃至武昌城。

    鄱阳湖大战渐渐落幕,四天的战斗惊天动地,这是元末明初最为惨烈的战争之一,值得大书特书一笔。

    朱元璋胜利班师回朝,应天城沸腾了,老百姓自发地组织起来,奔走相告、载歌载舞,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朱大帅这次选择了默认,他没有阻拦这样的欢庆仪式,等于接受了百姓对他的膜拜和唱诵,他的政治抱负又坚定和明晰了很多。

    但有一个人永远要保持冷静,他善意地提醒着大帅:

    “别忘了,陈友谅虽然死了,但他的大汉政权依然存在,武昌城里继续飘荡着他们的旗帜,陈理又坐在龙椅上了。”

    刘伯温不会被胜利冲昏头脑,朱元璋的事业还没有完全成功,天下依然在混乱中。

    那就要彻底收拾残局了,朱元璋的头脑很清楚,也不会让将士们完全躺在功劳簿上,经过短暂的休整之后,便发出了解放陈汉地盘的命令。

    徐达继续统领大军前往武昌城,陈理犹如他爹友谅的作风,防御抵抗能力依然强大,令徐达这个常胜将军头疼不已。

    围攻了近一个月,徐达仍然没有攻下武昌,朱元璋只好让徐达的主力去解放其他地区,只留有少数军队继续围困。

    朱元璋亲自赶到了武昌城下,现在陈汉政权的势力,只剩下武昌这座孤城,陈理最后绝望地出城投降了……

    这标志着朱元璋赢得了整个南中国大部分地区,也奠定了他在各路义军中老大的地位。

    人们都比较喜欢盖棺定论,陈友谅和他的大汉政府彻底覆灭了,历史要对胜利者和失败者做出评价。

    最后一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陈友谅是真小人,而朱元璋是伪君子!

    前者杀了主子徐寿辉,背上了弑君的恶名,不过,陈友谅自始至终都在明说,就是他干的。

    而后者先杀了郭天叙,后来又杀了小明王,但是,朱元璋却始终在演戏,这不是他干的!

    朱元璋能团结一切力量,为他服务,并很会处事技巧,让人为他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自己却从来不会用真心去回报。

    而陈友谅表里如一,也有很强大的组织控制能力,但世间只有一个刘伯温,让上天赐给了他的对手,并没有垂青自己。

    这就是命,当运势不在自己一边时,命运就已经注定了它该有的样子。

    1364年正月,朱元璋终于有动作了,陈友谅已死,他的政治野心便暴露了出来,自立为吴王,建立了百官司属。

    这是他将成为皇帝的预演,或者说是一次积累经验的练兵机会,皇帝他没当过,龙椅也没坐过,提前体验一番很有必要。

    李善长和徐达当仁不让地做了正副宰相,而其他文武官员全部论功行赏,给予了应有的官职,唯独刘伯温没有任何头衔。

    似乎很不符合常理啊,或许在朱元璋的眼里,老刘同志只是一位世界顶级的策划大师,大魔术师,而宰相这把椅子,他坐着会很不舒服。

    好像也没有和宰相差不多的位置了,假如低于这个标准,再分给刘伯温任何官职,也不太合适。

    我们不是朱元璋,当然无法洞悉他的心智,好在历史会进一步揭晓答案的。

    刘伯温是个明白人,他完全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所谓大智若愚都不足以形容他的睿智了。

    官爵对一个俗人来说,那是顶级的追求目标,而刘伯温不是俗人,他是世外高人,早已远离了低级趣味。

    刘伯温在自己的著作《郁离子》中提到:

    “官爵是宝器,不能轻易授人,如果随意施舍,就失去了它的神圣性,而且用一件就会少一件,统治者可用的法宝就会越来越少。”

    但朱元璋一向吝啬,他所给的封赏少的可怜,远没有达到众位功臣的预期,致使有些武将借着酒劲,一度向吴王发起了飙!

    “你们都是跟我多年的人,对各位的能力了如指掌,哪一个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伟业?假如有,不仅本王能看见,所有人也都会知道的。”

    朱元璋并没有发怒,他等着大家的情绪平静后,才假装诚恳地说道。

    “现在你们只是按自己的本分,完成了应该完成的事情,本王所赐的封赏刚刚好啊!”

    这就是大王的答复,所有人都无语了,没办法,我们的大王是天底下最吝啬的人,还敢有什么奢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