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潜伏在大清 > 第259章 瓦剌旧部

第259章 瓦剌旧部

    进到衙署里坐了,阿桂即去安排晚上为刘墉一行人接风的宴席。

    好在水师官兵的大伙房有几十个,多出千把人吃饭不是什么难事。

    每天都有上千人专门驾着几艘船去海上捕鱼,捕上来的鱼各种各样。

    每个大伙房旁边都挖了一个硕大的水池,里面用沙石垫了注入海水,再放进去捕捞上来的海鱼。

    没用了多长时间,晚宴就备好了。

    几个主官都没有家眷来陪刘墉的小妾,倒是新任命的南坤知府让自己的夫人随着百姓们一起来了,遂让她来陪刘墉的家小在别的房里单独吃饭去了。

    虽说刘墉现在的品级比阿桂都低了很多,与兆惠、何志远两人就差得更远了,但是这几个人心里都明白,以刘墉在欧罗巴办差时日最久的这份功劳,以及他父子俩的圣眷和人望,回到京师即刻大用是必然的事。

    连李侍尧都赏了侍郎的衔,这刘崇如必不在他之下,所以几个人谁都没有在刘墉面前拿大的想头。

    几个人在厅中围着饭桌坐了,兆惠先开口道;“到澳省已近两个月,除了全体军民俱都上岸住进了屋里那日喝了一顿乔迁酒外,这是第二次喝酒。”

    “这酒是皇上赏赐的御酒,今日咱们饮了它,一则感念皇恩浩荡,二则为崇如接风洗尘。”

    “自英吉利回来,一路远航着实辛苦了,澳省一切尚在草创之际,处处皆因陋就简,在座各位都是为朝廷实心办事的臣子,想是崇如也不会介意。来,诸位请满饮此杯!”

    喝了这一杯,复又满上了酒,刘墉正色道:“几位大人不远万里来此荒僻之地,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为国家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勋,学生我感佩莫名。”

    “唯愿此后以诸位大人为楷模,将勤补拙,勉力为之,以报圣恩于万一,这杯酒学生敬几位大人!”说罢一口喝干了杯中的酒。

    还记得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了明英宗朱祁镇的蒙古瓦剌部吧,在元、明时期是瓦剌,清朝时称卫拉特蒙古或厄鲁特蒙古。

    分为四大部落分散于西域,分别是和硕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另有辉特等附属于四大部的一部小部。

    这四部组成了一个强大的联盟,称为卫拉特盟,大明崇祯八年(1635年,后金天聪九年),时任卫拉特盟主的和硕部首领固始汗遣使至盛京纳贡,表示归顺后金。

    清顺治三年(1646年),卫拉特蒙古各部首领联名归顺清朝,成为清朝的藩属。

    然而好景不长,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逐渐强大起来的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打败了时任卫拉特盟主的和硕部首领鄂齐尔图汗。

    此后,他一步步的将原本松散的联盟体制变为中央集权的体制,把自己作为准噶尔部首领的台吉地位上升为汗王,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正式建立准噶尔汗国。

    从此改变了卫拉特与清朝的主从关系,标志着卫拉特蒙古的重新独立。此后,准噶尔汗国在葛尔丹的带领下走上了扩张的道路。

    康熙十七年出兵南疆,占领叶尔羌汗国;康熙二十七(1688年)年,葛尔丹又突然率兵越过杭爱山(古称燕然山),大举进攻土谢图汗,迫使喀尔喀蒙古诸部向南迁移。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尔丹又率大军进攻漠北喀尔喀蒙古,这一下可逼得康熙不得不出手还击了。

    这时的清朝,已经从被三藩之乱折腾得半死中逐渐恢复了元气,又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于康熙二十八年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暂时平息了与罗刹国的纷争,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噶尔丹了,于是就有了自康熙二十九年开始的三次亲征漠北。

    这仗断断续续,前后打了近七年,前两次大战沉重的打击了噶尔丹的统治地位,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二月,康熙第三次带兵渡过黄河亲征。

    这时,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趁着后方空虚,占领了噶尔丹的根据地伊犁,并且夺取了他控制下的哈密,切断了他的退路。

    消息传到了前线,噶尔丹军中人心大乱,部属们纷纷投降,噶尔丹众叛亲离,兵败流窜一年后,在走投无路之下服毒自尽。

    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并没有清朝自己宣扬的那么辉煌,充其量只是打了几次自卫反击战,成功阻止了准噶尔的东进,将被夺走的喀尔喀蒙古重新并入了版图,没有攻占漠西卫拉特蒙古的一寸土地。

    康熙三十七年九月,策妄阿拉布坦遣使清朝,献上噶尔丹的尸体并向清朝臣服,继任了准噶尔部的台吉。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在伊犁河北岸建固勒扎都纲(金顶寺),所以后来清朝称这个地方为固勒扎(今新疆伊犁自治州首府伊宁市)。

    在策妄阿拉布坦的统治下,准噶尔部又逐渐的强大起来,再一次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康熙五十六年准噶尔出兵西藏,攻占了拉萨,康熙五十七年清廷出兵自青海入藏平叛,这一对老冤家又开始了断断续续,旷日持久的战争。

    雍正五年(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死,其子噶尔丹策零即位。

    自雍正七年开始,清朝又数次派军征讨准噶尔,前后又打了几年,双方互有胜负。

    雍正十二年(1734年),噶尔丹策零向清廷请和,雍正也属实是有些打不动了,于是双方罢兵议和。

    雍正十三年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签订和约,约定以漠北杭爱山为界,以东属大清,以西属准噶尔。

    雍正与他爹康熙一样,也只不过是打了数年的自卫还击战,最后在一份没有取得胜利的和约上签了字。

    与清朝签约停战后,准噶尔并没有停止扩张的步伐,又向西部、北部开疆拓土,不断发展壮大。

    至今已经拥有人口五百余万,军队三十万,控制着南疆、北疆、蒙古高原西部、哈萨克汗国(今哈萨克斯坦)、浩罕汗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等大片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