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北魏异闻录 > 第七十八章 本性难移

第七十八章 本性难移

    “你们几个听着,刀下不许有一个活着的高车人!”

    部队急进到一半路程时,冲在第一方阵的一团长侯景给身边几位营长下达命令。但这个命令与师长宇文洛生的命令有明显的冲突。据说,尽可能多的俘虏高车人是军长的意思。因为军长鲜于修礼也是高车人。虽然鲜于军长的祖上迁于阴山一带已经几代人了,但其与眼前的高车人毕竟同出一源,山不亲水亲。

    高车一族,也称敕勒族,是匈奴民族的一个分支。北地亦称其为铁勒,南地称其为丁零族。历史上,这个民族曾在阴山一带建立了著名的高车国,故称高车族。

    史载:“其人好引声民歌,男女无大小,皆集会。平吉之人,则歌舞作乐”。所谓“引声民歌”就是后世人们耳熟能详的“蒙古长调”。北魏文成帝执政时期:“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声忻忻。”由于北魏王朝注重文化积累,历史上第一次用鲜卑语记载了当时敕勒族民族的一首诗歌,就是著名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歌苍劲而优雅,当时即被人翻译成汉文予以记载,流传千古至今。鲜于在敕勒民族中算是大姓,后以鲜氏、于氏的单姓融入汉民族当中,世代相传至今。这是题外话。

    正因为这个原因,一营长郭二愣子才忍不住提醒道:“团长,师长下令不许杀俘。据说这是军长的意思,我们这么做不好吧?万一让军长知道我们不尊号令,会不会有麻烦?”

    “郭二愣子,我是团长,你是团长?师长命令投降者不杀。可师长还附加了一句什么?”侯景一边打马疾驰,一边扭头质问郭二愣子,眼神顺便在另外几位营长脸上扫过。侯景的嗓音本来有点漏气一样的沙哑。迎风疾驰,嗓音听上去像掺了沙子,发出“嗤嗤”的声音。

    “师长是说过,对敌人不能手下留情。可这是军长的意思,您是不是再考虑考虑?”与侯景错后一个马头的郭营长,听团长语气不善,答话时语气有些忐忑。但出于对侯景的担心,还是硬着头皮把该说的话说了。

    “郭二愣子我告诉你,做人脑子要灵活,不能死求一记。军长想多俘虏一些高车人没错。师长命令劝降的情况下不能留情也没错。主公曾不止一次的告知本团长:只有死了的敌人,才是最好的敌人!知道这话什么意思不?”侯景抬出高欢来为自己斩尽杀绝的命令做铺成,语气中散发着无尽的骄傲。

    听团长连主公都抬出来了,绰号郭二愣子的郭营长不敢再多嘴。全军上下,主公高欢的声望那就是神仙一般的存在。据说,年仅二十五岁的主公,学识渊博,文武皆备。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世上的事没有主公不知道的。可惜营以下军官没几个见过主公本尊的。有关主公的趣闻轶事都是听团以上军官们闲聊时获得的。特别是侯团长,自小跟在主公身边,连主公上茅厕的动作都学的惟妙惟肖。经常拿主公的话出来抗事,是侯团长的一贯作风。所以,郭二愣子不得不赶紧服软道:“既然团长心中有数,卑职不再多言。高车人又不是我儿子,刀箭之下,绝对不留活口便是!”

    “欸——这就对了!你跟我半年了,啥时见过本团长吃过亏?高车骑兵足有三万之众,我们师不过万人。以一敌三,不下狠手将他们杀的心惊胆颤,肝胆俱裂,我们一定会吃大亏!”听郭二愣子服软了,侯景这才语气和缓的解释说。

    “库伦城不是还有韩师长他们的一万人马吗?”郭二愣子追加了一句问话。

    “他们?呵呵呵……指不上的。韩师长他们成军不久,打几只野兔子还勉强。对阵久经战事的高车骑兵,他们不尿裤子就不错了!……嗤嗤嗤……不是本团长小觑他们,一会儿你就明白了。打仗,哼!有勇无谋是不行滴。等着瞧吧!”想到韩轨那一根筋的样子,侯景发出轻蔑的笑声。

    “团长说的是。咱们和高车人干过,知道这些雪狼的性子。韩师长的那些手下,真的不是高车人的对手。三营长你说呢?”二营长插话道。

    三营长看了二营长一眼没说话。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见郭二愣子吃了瘪,干脆打消了提出质疑的念头。听团长和两位营长的对话,自己也认为必须先把敌人杀怕了再劝降,比直接劝降更稳妥。如果库伦的骑兵师帮不上忙,还真不能先不先的喊什么“投降者不杀”。如果那样,不仅己方杀意不足,敌人也以为四师是虚张声势。万一让高车人生出拼命意志,自己一方的损失定不会小。如此说来,还是团长深谋远虑,指挥有方。想到这里,三营长挥鞭打马,“驾”的一声低吼,冲向前去。

    部队的行进速度进一步加快,侯景的眼睛里控制不住的流露出嗜血的光芒。

    眼看离高车大营不足五里路了,三位营长回归本队,并传达了团长的最新命令:全体官兵,冲阵开始后,刀下不许有一个活着的敌人!

    这样的命令,和平环境中的人或许会思考“是否太过残忍”。可对于即将冲杀的军队来说就是兴奋剂。于是,听到命令后的全体官兵嗷嗷大叫,尽情的释放着内心的野性。因为,掩藏在善良之下的兽性,只有在战场上才能被淋漓尽致的激发出来。又于是,你会看到杀人如宰羊,剁人如砍瓜切菜一般毫无违和感。再于是,生命如草芥不再是文人笔下的悲鸣,而是稀松平常的挥刀砍杀。

    就在此时,一团在侯景的率领下冲进敌营!正如他的命令一样,全团二千五百人形成一个尖锐的三角冲击队形,面对慌作一团的高车大营直插进去。他们没有大喊“投降者不杀”的口号,而是用辗轧一切障碍物的姿态冲破第一层松散的防线,直扑中军大帐。所到之处,真的没有一具整尸。

    侯景嗜杀,但他本人并不亲自动手!他的本性是,可以心平气和的看着麾下兵卒将人剁成肉泥,自己还能攥着一条烤羊腿大快朵颐。曾经的历史上,这孙子在健康城(今南京)犯下滔天罪行。小鬼子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与之可有一比!眼前的侯景还是那个侯景。区别只在于杀人的地点有所改变,残忍程度一点没变!

    在库伦城西三里开外安营扎寨的两万多高车人,一半兵力去山里砍树去了。除了伊訇中军大帐周围的警卫虎视眈眈,其他数个部落的千人队都各自为阵,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聊天打屁,等待蹬城云梯的打造。警惕性不仅不高,甚至根本没把城里的蠕蠕人放在眼里。更没有想到会有一股万人规模的骑兵突然冲杀过来。先前诡异的三声炸响,虽然他们惊异了一阵,但好奇心很快就过去了。且等山头上的瞭望哨发出示警,许多人还蒙在鼓里。三次示警过后,知道不对劲了,这才有人大喊“敌袭”!

    可惜为时已晚,侯景的第一团已经突破第一道防线。两千披甲执锐的骑兵,疾风暴雨般冲进毡帐林立的大营,飞弩如蝗,射向一切活着的动物。陌刀抡起,斩杀面前所有的敌人。

    设想一下那种画面:

    数千顶毡帐排列的大营,首先是中箭受伤的战马疯了一般窜逃。马蹄所过之处,毡帐一个个被冲倒塌。有的毡帐里空无一人,有的毡帐里有人歇脚。幸运者被毡包遮盖,虽身体受伤,却躲过了随后冲来的杀神。不幸者,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就已经身首异处。

    接下来是惊慌失措的高车人,比他们的战马逃窜的速度更快。因为没有准备,营地里处在冲击道路上的大部分高车人,来不及穿上盔甲,拿起盾牌,就连防身的战刀也在慌忙中丢失了。唯一保命的办法就是向两边逃散。

    侯景的冲击队形是一直向前,不顾左右。按照命令,他们必须率先凿穿高车大营。故而,所谓刀下不留活着的高车人,并不是将所有高车人杀了,而是在冲杀过程中不留活口。且说且,由西向东,十里长的高车大营瞬间被砍杀出一条通道。没了多少阻滞的冲击,速度快得侯景都不敢相信。

    当一团从中间杀出一条血路的同时,二三两个团也紧随而来。二团在左,三团在右,兜底掩杀过去。向两边逃散的高车人还未喘过气来,新一轮的追杀眼看到了眼前。两边已经醒过味儿来的高车人,牵马的牵马,拽蹬的拽蹬,正准备上马迎敌,却被丢了魂的自己人冲击的七零八落,场面轮乱的一塌糊涂。

    一场屠杀就这样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