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砖第二百九十五章秋闱七月下旬之时,各地考生,连同上年未中榜的考生,皆为此乡试准备了起来,连同朝廷亦是一样。
“这今年的乡试,礼部可准备得如何了?”皇上道。
“回皇上,臣等正努力操办之中,皇上放心。”礼部尚书道。
“好,此次乡试,亦是朕登基以来的第一次乡试,你们礼部可要好好操办。莫要让朕辜负。”
“是,臣等定不会辜负陛下。”礼部尚书道。
“禀皇上,臣有一事。”内阁首辅站了出来。
“何事?”
“回皇上,据嘉兴、绍兴等地官员上奏,于前几日,各地大风海潮。如浙江海溢,人畜庐舍漂溺无数,嘉兴飓风淫雨,滨海及城郊居民被溺死者不可胜计。绍兴大风,海水直入郡城,街市可行舟。山阴、会稽、箫山、上虞、余姚被溺死者,各以万计。请皇上想个对策。”
这下,逞着皇上还在想着对策之时,那些官员立马议论纷纷了起来。
皇上听着此话,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没想到,此话还真被韦侍郎说中了,对着大明的危亡有些担忧了起来。
“皇上,皇上。”皇帝一旁的太监道。
听着太监的一语,皇帝朱由检这才回过神来,站了起来,看向了在场的官员,怒斥了起来。
“你们这些官,是做甚吃的?发生如此之时,不会将这赈灾之粮发放给这些受灾之区吗?!”
“回……皇上,这赈灾之粮不够啊。从年初以来,各地受气象之想,百姓所获之银子少之又少,又因边关一事,要花数目庞大之银子,如今,各项费用之事,很是紧急啊。”
“如此,银子之事,由朕想法子,这钦察大臣就先定二位,分别是李国象、张杨二人。”
“皇上,臣认为,此二人不堪如此大任。”一臣子道。
听着此话,皇上立马两眼看向了这臣子,道:“那朕这龙椅,由你来坐!如何?”
那臣子听着此话,立马吓得有些不清,啥话皆未说了。
“诸位若是有事,退朝后将奏疏递到朕前。”
说后,皇上看向了一旁的太监,道:“退朝。”
“退朝!”
自从那日后,今儿已经是八月初。
在本应秋高气爽之月,然而举国上下,却是凉飕飕的一片。
可以说,这是本国开朝以来,几乎没有感到热的一年了。
白天是凉飕飕,到了夜里,这天气如同冬天一般冷。
距离乡试还有二日……
“东楠啊,这次乡试你当真能考上吗?”娘道。
自从有了上一次,娘有些不信任起来了。
“娘,您就放心吧。这次,儿定能考上。”
说着说着,东楠便站了起来,看了娘后,笑容满面的道:“娘,儿这段时日看得差不多了,还有二日便乡试了,儿想出去放松放松。”
听着东楠一话,娘微微一笑,道:“你这出去,是去见舒婉吧?”
东楠一听后,笑融融了起来。
“这次啊,希望你莫让娘失望。”娘道。
“知晓啦,娘。那不说了,儿这就去了。”
说后,东楠便高兴的往着外面而去。
来到街上,东楠本想着要往着柳舒婉家而去。
可就在去之时,一个迹象让东楠看见了。
在自己的前方,一家客栈来往的人很多,这些人,说来亦是奇怪。
明明这一排好几家客栈,偏偏就有这一家客栈最火。
见此,东楠便好奇的走了过来。
他去的第一家不是最火的那家,而是先到周围几家打探着消息。
“掌柜,方才书生瞧见,这一街,大多数人皆去那一家了,而这周围的客栈,几乎不见着人。可是那家的客栈钱收的最少?”东楠道。
“确是。若是你这书生,想要来本客栈,一晚上一百文银子便足矣。”掌柜道。
想着这客栈主人的一话,东楠亦是有些相信了。
便摇摇头,说了句:“韦某先去看看再说。”
说后,东楠便走了出去。
就这样,东楠一家一家的问了起来,发现,大多数客栈,收的银子皆是二百文以上。
这下,就差这生意最红火的了。
来到这家客栈前,东楠便听见了热闹的喊声。
“各位!各位!今年是新的一年,本客栈为祝各位学习们取得优异之绩,今儿起,每夜凡是来应试的学子们!一人一夜皆只收取一百文银。”
见着此,东楠心中的怀疑有些打消了,经过这几家的客栈一话,皆说这家最便宜。
“你是应试的学子吗?若是的话,只收一百文银,若未是,收二百二十文。”一员工喊住了东楠。
听后,东楠急忙摇了摇头,逞着人多之时,溜出去了。
“难道这家客栈真如此好?”东楠脑子里想着。
想着想着,东楠突然撞到了一匆匆忙忙之人。
看着掉了下来一张宣纸,东楠急忙蹲了下来,正准备要捡。
可正要捡之时,这位男子方才说了句话语来。
“没事。”
这男子抢在东楠前面将这宣纸捡了起来,放入衣服之中。
“可否问一下,这纸可是今年乡试的题?”东楠问道。
“我看你,想多了吧。这朝廷如此之严,怎会将试题露出?”这男子淡定着道。
想着刚才未看清的宣纸,东楠此时,亦不好多说些什么。
“那是,那是。或许是韦某想多了。”东楠道。
东楠一说后,这男子方才走去了。
这时,东楠方才放下心中之想,往着柳宅而去。。。
“东楠,两日后,你便要参与乡试了,为何还来找我?”舒婉道。
东楠微微一笑,道:放心,书本我皆已看好了,这次,准中。”
看着东楠骄傲的样子,柳舒婉微微一笑,道:“好,你若是能中,以后你也是位官了。”
东楠握住了柳舒婉的手,道:“好。”
片刻后,东楠想了想,便将那事说了出来。
“舒婉,你说,这每次乡试,皆会有人卖考题吗?”东楠道。
听着东楠一语,柳舒婉还以为东楠会如此做,便劝了起来:“东楠,你可不能有这坏心思。我们是人,做何时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东楠点了点头,解释了起来:“我知晓。就在刚才,我来找你之时。见到许多人,围在一客栈门前,很是热闹。就在走之时,碰见一男子,不小心将一东西撞掉了,那好像是宣纸,我正想捡起来之时,那人便抢在我前,捡去了。”
“那你有见到那宣纸上写着什么吗?”柳舒婉问道。
东楠摇了摇头,道:“未知,我他的样子很是可疑。”
听着这些话语后,柳舒婉微微一笑,道:“你啊,别多想。无论是真是假,乡试之日,好好做题便可。若是你有能力,就算他们得了试题,你亦能战胜他们。”
“可……”
东楠正还想着说什么,但很快便不再说些什么了。
“好啦,若是真有此事,定会有人揭发的。你就莫多想了。”
“嗯。”
乡试之日……
一大早,天未亮,京城中,凡是是参加乡试之人,皆一家人早早起来,在门口护送着。
“东楠,可要好好的考,争取啊,中个举人,以后你爹我这脸上才有光啊。”爹笑眯眯着道。
“儿啊,答题时,莫要思念我们,还有你哥,你要放宽心,好好答题。等你哥平安出来,给他个惊喜。”娘道。
听着爹娘的一语,东楠高兴的应着了。
“东楠,这是嫂子特意为你做的个粽子,这粽子可是甜粽,你最爱吃的。祝你考个举人回来。”玲儿递着粽子道。
“嗯。多谢大嫂。”
东楠接过了粽子。
“东楠,姐不会说什么话,就祝你考试时顺顺利利的,没有你不会的题。”苏清露道。
“嗯。那,我走了。”说后,东楠欲要走。
正当快走之时,柳舒婉急匆匆的跑了过来,将这自己做的灯笼递给东楠,急着道:“加油!记住我说的话。”
东楠微微一笑,手指头轻轻为柳舒婉将那乱了的发丝弄到脸颊旁,道:“嗯。放心吧,定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说后,东楠带着柳舒婉做的灯笼,便走了去。。。
乡试又称“大比”,定在子、卯、午、酉年秋八月进行,故又称“秋闱”。
参加乡试的人员有两种:一是在校学生,即国子监监生和府、州、县官学就读的生员。但生员必须是在按察司提学副使主持的科考中获得一、二等的“科举生员”。二是“充场儒士”。在明代,未人政府各级学校的读书人称“童生”,他们中的一些人经特别考试,可获准参加乡试。乡试参试名额与中举名额大致为三十比一,即录取一名举人,参试者约为三十名。
根据“科举成式”的规定,“官未人流者”也可参加乡试,但从官、吏分途以及任官注重资格以后,这种情况就基本取消了。“科举成式”还规定,学校教官、罢闲官吏、倡优之家以及居父母丧者,不许参加乡试。
乡试试场设在各省省城,即布政司衙门所在地,南北直隶的试场分别设在应天、顺天二府,即今北京、南京。考试之前,各布政司及二京府均聘请主考官二人、同考官四人。主考官的职责是出题、审卷、决定录取名单、排定名次并上报礼部,同考官则负责协助出题、审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