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困难的是水,蒙军围城,断了城外的水源。
他们早先储备的水塘,一开战就被蒙古奸细引导回回炮发射尸体进来,四个水塘就有三个被破坏掉了。
这个可是他们战前没有预料到的。
陈继山给他们的任务是坚守七日,现在已经是第十日了。
他估计麟州城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刻,情况万分危急。
麟州不是弃子,他不能让自己的兄弟绝望了。
所以,就有了前面讲到的他当机立断,立即组织一旅步兵在骑兵掩护下突进麟州城。
但是,突进去的新军步兵损失也不小,单个骑兵发起攻击时的冲击力对于古战场上的步兵来说,可以用现代轻型坦克作比喻,仅靠步兵的肉身来抵御,那只是个传说。
广阔的草原上,步兵硬抗骑兵可是决死的行动,确实不简单了。
麟州,注定将成为草原上的一座英雄城市。
此时,蒙军在延安府已经磨叽了二十余日,战损也不少。
有道是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战争已经进入胶着的相持阶段。
画面再回到长安城。
结婚后,都是要回门的,规矩不能改。
上午,赵晓兵陪着英英回了一趟崔府,将所有程序走完再回来,他问英英,做了他的女人,未来想做啥?
女人还是说听夫君的安排。
赵晓兵说她家时代经商,就不做生意了,让她去和古月桥商议,搞个关中修造局,将来就修街、造屋搞建设,把这关中大地建设的漂漂亮亮的。
他在后世最清楚,房地产开发规模宏大,投资不小,利润丰厚,搞了三十年还是在赚钱呢,最近几年罗城修造局就一直干的不错。
只需筹资十万贯就可以干了,项目大了还可以融资,她老爹给了她一大笔嫁妆钱正好用上。
英英也是知道汉中新区建设的,很满意他的安排,说她过些时间就去汉中学习。
晚上,王飞的快报到了。
蒙军在西边出动了十万大军,要打新军一个措手不及。阔端的十万铁骑冲出大山,沿着大河直奔萧关而去了。
但是王飞不给他机会,既然来了,就别想回去了。
他和杨展早就转移了老百姓,先示弱,诱敌深入。
敌人见宋军抵抗力弱,还有宋军慌乱中抛弃的粮草,判断西线宋军兵力果然空虚,小心翼翼地走了两天,胆子慢慢大了起来。
到了固原,王飞和蒙军打了一仗,吃掉蒙军一万人后佯装不敌再退往平凉,他到了平凉就再也不走了。
因为赵晓兵给他交代过,不能老是让蒙军进来砸烂乡亲们的坛坛罐罐。
所以,他们在诱敌成功后,开始在预设的狙击阵地和蒙军死抗,第二天,蒙军居然有一支一万人的精骑迂回至他的右侧实施袭击。
幸亏他的侦查警戒放的远离战场,及时发现了敌情,将预备旅拉上去顶住了,蒙军没有得逞。
打了两天后和杨展的人马加入了战场,发起反击,将蒙军逼退,回到了固原。
双方同样进入势均力敌的相持阶段。
机会始终是留给有准备的一方的。
此时,犍为的炮兵带着新型大口径迫击炮到了固原,王飞大喜,连说刚来的兄弟旅途劳累,不用上战场,只需要把那两门迫击炮伺候好了就行。
他看着那两门炮就喜欢的不得了,乖乖了,那黑黢黢的炮口足足有三寸大了,他手里的家伙全都都成了小弟弟。
赵石磊给他讲,师傅起的名字,就叫震天雷,射程在五千步以上,三千步以内指哪打哪。
明天一开炮,蒙军就知道锅儿是铁铸的。说完就带着手下去勘察地形了。蒙军知道宋军有迫击炮,将中军大帐都远远地放到大营后面,至少两千五百步以外了。
但这个并不影响赵石磊开炮打中他们,有炮射观瞄镜,在附近找到一块一览无余的地方就搞定了。
几个兄弟细细谋划起来……
其实,此时的蒙军深入宋国境内已经半月以上,没有给养保障,全靠拼命换来的胜利已经消耗了他们大量的有生力量,士气早已低落下来。
再说延安府这边,李兴志得知陈吉山打进麟州城稳定了战场,开始主动出击。
他用巫山的特战旅做诱饵,率先展开反击,吸引蒙军来攻,一步步退向他的主力,新军第一旅和刚转为作战旅的宝鸡旅组成的防线上来。
结果阔端的人在宽阔的平原也捡不到便宜,恼羞成怒,将队伍大半压了上来。
李兴志选了一处背靠大阴沟的阵地,既是背水一战,也是以巨大的沟壑为屏障,阻隔敌人骑兵。
三万步兵和阔端打了三天,战事进入胶着状态。
第四日,早已憋的不要不要的巴图领骑兵突然从战场的敌人侧后出击,蒙军不敌,向灵州退去。
呵呵,阔端还想着占据灵州呐。
此前一天,固原的王飞也发起反击,大战开始时,那两门大口径三寸炮首先开火,炮弹直飞蒙军的三千步以外的中军大帐,两门炮一次校准射,一次齐射就将蒙军的大帐彻底掀翻了。
接着又轰掉蒙军的点将台,后方粮草也燃起熊熊大火。大口径炮弹在敌人的大营中发出震天的巨响。
蒙军大惊,当真以为遭了天雷轰,立时慌乱起来。
新军的所有炮群开火了,在观瞄镜的引导下精准度提高不少,不停地打击蒙军的集结地。
王飞的西集团吹响了冲锋号,蒙军失去主帅指挥,兵败如山倒。
王飞乘胜追击,也顺势直扑灵州,双方在距离城池不到一百里之地展开接触战,随后被新军步骑配合,逐步缩小着包围圈。
连彭措带领的甘肃骑兵都赶到参战了。
彭措的骑兵特战团可是两千精兵,一人双马,手里全是三眼铳,所到之处如狂飙掠过。
双方在灵州城外鏖战了大半天,次日凌晨蒙军分小股突围开溜了,向北奔逃而去。
岷江新军分路出击,收复全部失地,黄河两岸终于全部、完整的回到大宋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