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宋明录 > 刑天 第66章 骑在中原头上的和林

刑天 第66章 骑在中原头上的和林

    看着眼前新补充的资料,吕延年、吕少安哥俩都陷入沉思。就奥鲁营来说,其实还是归属四大斡耳朵派出的机构而已。而蒙胡却有“土兀剌河、秃剌河、秃烈河、合剌屯”四大斡耳朵,曾分别归属铁木真的四个王妃管辖,也是铁木真的秋季驻跸地。

    要说四大斡耳朵都位于曲雕阿兰,在胪朐河上游,到岱海一千三百里。按蒙胡人习俗,铁木真死后,这部分就应该归属了幼子托雷部。

    据说对蒙胡来说,谁能拥有四大斡耳朵,谁才能拥有做大汗的权力。但现在却明显不是这样,现在的蒙胡大汗是窝阔台。他的驻地在和林,杭海山南麓,土拉河上游。在蒙胡眼里,这是一块被天神眷顾的地方,水草丰茂。

    曲雕阿兰到和林的距离有九百里左右。沿着胪朐河往东北的下游走一千一百里,就能到达阔连海子和捕鱼儿海子,这地方则是蒙胡先祖室韦的发源地。

    前年大兄吕轻侯扫荡草原、大漠,前锋就曾经到过捕鱼儿海子,但因为当时是孤军深入,所以大兄所部就没有继续北行。

    那么蒙胡的迁徙路径就出来了,从水草丰茂的阔连海子沿胪朐河西去布儿罕山南麓的曲雕阿兰,周围沙漠化就逐渐严重。现在大汗窝阔台更加继续西迁杭海山东麓的和林,戈壁地带。

    也就是说,随着蒙胡势力在漠北的成长,他们其实一直在往西走,往更加贫瘠的地方定都!

    这是什么缘故?

    吕延年忽然就想起亚父讲过的故事,大约就是这些蛮族在遇到雪灾后最省力气的做法就是南下,利用地理坡度的优势席卷中原。但如果中原非常强大的话,那么他们就会西去祸祸西域诸国。

    但是对于现在的蒙胡却不行!要知道,在任何地方,杀父之仇都是不共戴天的。骠骑大将军近乎枪决般击毙铁木真,可没给窝阔台、拖雷哥俩留下任何退路,那就只有死战而已。

    只是,窝阔台为何要和拖雷的驻地这么远?除了牧场原因外,是否还有其他意图?

    和林到朔州两千里不止,明显比曲雕阿兰到朔州更远啊。窝阔台要把他的大汗王庭移到一个距离朔州更远的地方。是不是说明他对战胜大明缺乏信心,他下意识里想要给自己留条退路?

    那些蒙胡俘虏中好像有人说过,和林四周小山环报,易守难攻。而若从和林出发,则可以任意南下中原,或西出西域?万一不行了,他窝阔台还可以往西域跑?

    相比拖雷的刚猛、淳朴,窝阔台的确更具备一个大汗的智慧。那么他选的驻地所谓“和林”,是否就是亚父故事中的那个即利于南下,也利于西行的“原点”?

    吕少安非常赞同三哥的分析,他可从未轻视过窝阔台的智慧。相反,从乾贞九年淮南战场的不期而遇,双方都对对方的智商有了足够认识,小心自己永远不要在对面的家伙面前犯错误。

    有了焦点,再找来俘虏,更加仔细研究下去就算拨云见日了。

    和林差不多就“骑”在中原的脊背上。这片土地如果长期被窝阔台控制,则其战略威胁立竿见影。向东可抄辽东后路,向南可直接压迫中原腹地。向西可达西域,或掐断中原、西域的联系。

    由于西域地区山脉结构问题,中原想要到穿过西域,只能通过丝绸之路翻越高原。但在漠北的情景截然不同,其地貌平整,骑兵可以一路从和林攻击到极西之地。

    历史上匈奴、突厥远遁极西之地看似很远,其实难度和到中原差不多的。甭说蒙胡如何,在这种地形下,任何北蛮势力想要从和林南下中原,或西出西域,都是相当方便的。

    所以,这块地方,必须抓在手上!

    继续研究历史中关于漠北的战列发现。汉朝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攻击匈奴的地方,或许也是这两块地方?卫青所到赵信城,应该就是和林吧?至于霍去病的狼居胥山,那大约也不会离胪朐河太远。

    狼居胥啊?哥俩对视一眼。

    “这个,这个嘛,三哥哈,您看跑这趟还是我来吧阿好?话说您贵为一国之君,不宜远征呐。”吕少安又在耍赖、撒娇了。

    那么现在就是怎么过去的问题。百万大军北伐可定不行,必须精兵悍将快速突击才行。

    而且需要拣选一处攻守兼备的大本营作为战事起点。哥俩仔细分析金国提供的资料,在和蒙胡投诚人员资料一比对,这地方就定下了,就在伊林!

    从燕京走卢沟河,接洋河到奉圣州两百里,奉圣州走到会和堡一百八十里,这是水路,可以利用洋河、西洋河运输物资。

    再从会和堡经过白水泊到官山两百五十里,到这一段道路可以组织陆地运输。大明行军,最是重视辎重运输问题。前年大兄是他轻骑突进,所以不太考虑后勤问题。如今要远征漠北,就必须仔细评估好,不能留下隐患。

    说到岱海前线的军队行军,可以从朔州到岱海两百八十里,云中到岱海一百五十里,岱海到官山有两条岔路,七八十里。也就是说,朔州及岱海前线的大军要北移到官山扎营,太原、朔州的军中物资自然可以携带过去。

    但是河南等中原之地却距离太远,而且如今的河南、河东、漠南都被蒙胡折腾数年,早已残破不堪,却是不能指望就地征收北伐的物资。

    这些战争物资大多还是要靠山东、两淮的老六郡筹措,然后走燕京的卢沟河及滦河两条水路发送到奉圣州和恒州的北羊城。再从这两个地方集散物资到官山。然后从官山一路翻过阴山后,到伊林六百里。

    其中北线滦河水运到北羊城,然后经鸳鸯泊、白水泊到官山要四百八十里,还不如以后直接沿长城出塞,运抵伊林更加合适,所以早期只能作为预备物资集散地使用。

    伊林有额仁淖尔湖,北面有一条宽阔的季节河流,南面背靠长城,翻过长城三百五十里大约就是净州、天山。而且这里牧场、湖泊众多,也便于防守,那么北伐大本营肯定设在这个地方了。

    从会和堡经过白水泊、官山到伊林,大约七百五十里陆地运输,要多少民夫、骡马,需要认真计算。此后伊林到敖包山三百五十里,敖包山到梼余山三百五十,梼余山到胪朐河畔一百五十里。

    再从敖包山分兵经曲薛兀儿泽、汪吉河去和林一千三百里。这些地方戈壁较多,水源稀少,也是行军真正凶险地方。只能学大兄的法子,轻骑突袭。

    哥俩也不是没研究过其他通道,一条要远出西域,还是算了,绕行更远。只能派人到西辽说明大概,要不要出兵他们随意。

    另外一条走霍去病北伐旧路,也是大兄前年走过的那条。大约是经鸳鸯泊到恒州,继续东去临潢,再北下沿着捕鱼儿海子等草原牧场转进,最后一路沿胪朐河下游上行。

    这个就有点太远了,足足三千里呢,实在没必要。那条路最好还是从辽东出兵佯攻即可,可以边打边谈,不过浪费时总理一点口水而已。

    大明不比大汉时候,几十万人远征一次就掏空家底。运输能力也十分单薄,所以才要分兵几处就食。如今俺们大明最引以为傲的,可不就是后勤和财力、物力充足嘛!

    但是二人在考虑远征军的进军便捷时,更要考虑内陆补给的便捷。

    从燕京到白水泊不算最近,但从淮南、汴梁、徐州、沧州到燕京却有水路相通,岚山到沧州则有铁路。这才是大规模运输能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