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国此次的平乱或入侵,总之小皇帝“解民倒悬”的军事计划,吕祖安认为金国的所谓三十万大军,本着“就食于敌、赏赐取敌”的用兵思想,甚至他都花不了两百万贯。
真要象岚山这样的打仗花钱,切!有那么多钱粮,吕祖安相信金国皇帝陛下才懒得来折腾他呢。
他的辽东,他的蒙胡,都是他要解决的大麻烦。如今气候年年日冷,漠北、辽东苦寒之地的蛮族不断蠢蠢欲动,那轮得上小小岚山?而之所以这次会盯上岚山,还不就是因为岚山“季子多金”嘛。
说到底,皇帝手上没有富裕的钱粮,但是皇帝还要办事情,那咋办?
找有钱的人家化缘呗。这也是吕祖安通过不断花钱刺激完颜璟的小手段,还成功了,耶!
经过对各种渠道汇聚来的情报分析,吕祖安认为,金国派出九万大军,十几万民夫东征齐鲁。单是后勤粮草、军械等的配备,别说人均了,甚至连总量都远远落后于俺们岚山躲在家门御敌的五十万石。但是想要“就食余敌”,真有那么容易吗?
打仗这种东西,“民心”经常被忽略,或被理解错误。然而“民心”却又真的非常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有把握,想要轻兵突进,那或可考虑“就食与敌”,其实就是抢掠呗。但究竟能抢到多少,是否满足军需要求,就很难说。古往今来,成功、失败的战列大约参半吧。
毕竟,汉家百姓要钱不要命,善于藏匿东西的传统那是与生俱来的。想要在有限时间里把民间钱粮都给敲打出来几无可能,一般能勒索出三成那就算穷凶极恶、人神共愤了。
而如果想要战事稳妥获胜,那就绝对不能指望“就食与敌”。这就完全要靠己方的后勤的保障供应。最起码,在你完全占领地方,并对地方恢复制度,派出官吏形成有效控制之前,你是不敢指望敌占区的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
百姓又不是傻子,今儿欢迎你,明儿你却跑路了,留下他们给朝廷清算、斩首吗?就像南朝之前的几次“北伐”一样,每次都虎头蛇尾地灰溜溜逃回东南,留下的地方“义军”就成了金国大军泄愤的工具。如是者三,百姓谁还敢支持你?怕是都要恨之入骨了。
所谓“打仗打后勤”,任何时代都是这样。
蒙胡能够轻易崛起,就在于他们苦日子过惯了。军粮就是马奶和奶酪、肉干等物。马奶由随军母马供应,奶酪用牛奶制作,肉干就是各种牲口、或受伤战马的屠杀。
这几样东西都能为蒙胡远征时提供足够食物。并且直接食用,不用生火,也不用带什么炊具。对大军的远途隐蔽袭击,大有好处。所以蒙胡最常见的战术就是大范围迂回穿插,敌军防不胜防!
蒙胡初期不依赖后勤的战争手法,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所谓“一招鲜”罢了。但是到了伐宋时期,随着军伍的不断扩张,初期的战法就失灵了。最终还是靠几十年如一日地攻伐,一个城池一个城池地耗下来,终归还是靠了地大物博的国力优势才算堪堪拖垮了南朝。
而金国小皇帝的所谓“解民倒悬”,按吕祖安理解,那就是前期九万大军狮子搏兔,杀伐恐惧。先把你岚山“倒悬”着晾上一阵子,看看还有谁?等那些脑后长着反骨的匪首们都消失了,皇帝再换几个文官过来松松绳子,恢复生产,那就是“解民”啦。
自然,此后岚山的一切都有朝廷过来接手,比如董师中他们。虽然一样是予取予夺,可人家老董就能把话说的更漂亮,把事做的更好看,更经得住史笔的褒贬。
这事根本不新鲜,话说俺们岚山在麻逸、琉球的殖民地,也都是这么干的。张从正说俺们那叫“威德并举,济民于水火”。咳咳!你说你堂堂圣教左使,非把这种破事说的这么直白干啥?
总之,到了这个程度,只要皇帝能让岚山百姓相信他真有定你生死的能力,但却宅心仁厚,不愿滥杀无辜,偶尔还会讲讲道理。那么岚山百姓也只能“踊跃”臣服,讴歌、效忠伟大的皇帝陛下。
不然?那就是反贼!怕是身家性命难保啊。
所以说,后世的心理学就是好使,吕祖安对完颜璟的心思揣摩就非常准确。在大金皇帝陛下的计划里,他的这次东征花费,勉强也就是额外供应了大军三个月粮饷,及一些适当的整训支出,还真就区区一百七十万贯的支出计划。
至于战事中的军械耗费,那平时不打仗也都闲着,根本就不用算成本。至于战后封赏?不是还有岚山的钱粮嘛!反过来说真要打不下岚山,那你还敢要封赏?脑袋在哪搁着你都知不道了!
没法子,金国的家底子就这么多。地盘不小,人口也不少,然而权贵的封地太多。真正留给皇帝的臣民、税赋相当有限,所以并没卵用。
或说完颜璟登基后也算勤理朝政,所谓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收遗书,定赡学养士之法。其后又减轻徭役,劝督农桑,发展生产,一时境内号称“提前奔小康”。
此外,完颜璟还极力推行奴隶改革,清明吏治,出现史上著名的“明昌之治”。不过作为皇孙即位大统,完颜璟的帝位也并不像别人看到的那样瓷实。
他还有不少“权父”健在,这些皇叔都身居高位,甚至还有实际掌兵的。
因此完颜璟对叔父们严加防范,制定了很多制度约束王叔们。比如他的王叔游猎就不许离封地太远,时间不许超过五天等等。另外王叔府里的属官多由皇帝派来,长史还有监督王叔们言行之责。
就这还是免不了有皇叔要吃早饭。吕祖安依稀记得就至少有两个皇叔抢过完颜璟的早饭。更别提此时盘踞辽东的爱王殿下了。
结合历史的经验,以及眼下的情报分析。吕祖安认为,无论如何,文艺青年完颜璟都不是那种喜欢节约过日子的人。当然了,他体恤百姓疾苦,也不愿收重税。他还有很多不省事的叔叔们需要去照看、防范。他更是一直在设法压制蒙胡的崛起。那么,他还能有多少闲钱来岚山嘚瑟?
完颜璟当然也清楚自己的处境。日子嘛,艰难归艰难,事情该办的还是要努力办好。想来任何人只要坐上“皇帝”的座位上,除非别人拿着刀子拖拽,否则就绝对没有想自己下来的。
无论完颜璟多么迷恋文艺,但既然坐上皇帝这位子,自然也要生出很多历史责任感这种虚妄东西,绝不会仅仅满足眼前的“明君”虚名。一个连南北都没混一的皇帝,也好意思自称明君?
很明显,如今的南北两朝都是“明君”辈出的。即便是小小岚山,那也有“岚山三老”这等天下奇才坐镇。因此,完颜璟一点不敢小瞧南朝的赢弱,和岚山的渺小。
身为帝王明君,那几乎就没有完全不懂兵的。小皇帝完颜璟自然也读过“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这等兵家名句。这可不是书生妄言,都有大道理的。
当年祖上能够席卷辽东,那是凭自家一股子初生牛犊的朝气、锐气,及部属间的万众一心。加上辽国百年以降的文恬武嬉,这才有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故事。
不过这说的也只是祖上的荣光,而不是朕如今的大金国。近百年的温柔乡里,自家军队究竟还能剩下多少悍勇之气,那是谁也说不清的。
人如果一直都没有退路,那就只能拼命。你能给他个大饼过活下去都值得拼命,甚至有时画个大饼都行,“望梅止渴”嘛。祖上不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吗?然而人一旦有了退路,有了财富,再想要他拼命,那代价就不是大饼能解决的,因为他也有。
这时刺激他的只能是更多的金银、财富、特权、土地。还必须是有保障、无风险的那种。至于拼命,有那必要吗?更何况,若是连退路都没安排稳妥,那更一切不必再谈了。
海陵王六十万大军南征呢,结果一朝溃散。为啥?因为大伙都觉得跟着海陵王没盼头啊。无论打生打死,新的朝廷都不会认你!那你还瞎忙活啥?
完颜璟登基之前,历经了十几年的帝王专属教育。这种教育昔年的宋徽宗可没享受到,所以他才得了句“万般皆会,唯独不会当皇帝”的评语。那时大宋接受过帝王养成教育的人,是他的短命哥哥“哲宗”皇帝。在徽宗当上皇帝之前,甚至连备胎都不算。
故而,所谓小皇帝是徽宗“转世”之说,也不过世人戏语而已。
当然,完颜璟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他完全没意识到,他的对手不再是南朝的皇帝,而是拥有了此后千年文明沉淀润养而成的穿货吕祖安。特么这种量级的代差也太大了吧?
“因为无知,所以无畏”。完颜璟在书房里来回踱步,仔细斟酌、推敲此次征伐岚山的每一个细节。直到他也自认万全了,才长舒一口气。
轻敌,那就是自找败亡的意思。无论岚山实力如何,朝廷都要全力以赴,狮子搏兔!
但很显然,完颜璟没去过岚山。他对岚山的一切认知,全部来自于国相胥持国,及朝廷诸公各种似是而非的情报支持。这自然不该是一个高级统帅所该犯的错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真正军略大家,有几个是不亲临前线的?不过因为完颜璟是皇帝,所以一般也没人敢让他亲去前线搞侦察。这要多么脑残的大臣才能提出这种建议?今天您还没吃聪明豆吧?
拿下岚山,凭借岚山的生发手段积蓄财力、科技、武备,完颜璟有理由认为自己足以混一南北。从此天下归心,再次开创一个汉唐风度的铁血帝国。
完颜璟兴奋地挥舞一下手中的短枪,扣动扳机。一声轰鸣之后,百步之外的一只呆头鹅于是更加呆滞了良久。末了大约还是没想透因果,干脆晃晃硕大脑袋,“嘎嘎”长歌两声,跳入水池游走了。
嗯嗯,不错!这短枪据说世上只有两把,南北皇帝各持其一。连岚山的吕祖安、吕延年都不敢持有。完颜璟对此很自信,这本就是帝王之物。他们哪怕兴风作浪,那也还是很知道分寸的。
所以,完颜璟其实对所谓的岚山三老等人,以及那些明招山的青年才俊都是很欣赏的。
都是人才啊,几年时间就把岚山一块边鄙之地治理的如此兴旺、富足。这种能力,正是大金比之南朝有所不如的地方。所以小皇帝绝对没有想要彻底清剿、消灭岚山的计划。
对于岚山的那些头头脑脑们,自然也不是要抓了砍头。开玩笑,朕还指望他们以后继续治理地方,到处下金蛋呢!
相反,在金国皇帝陛下的计划里,他之所以要集中优势兵力打一架,最少要把岚山的战力耗到油尽灯枯。然后再给出个台阶,很体贴地接受岚山的请降。
皇帝要的,是岚山真正的臣服!
象吕祖安夫妇、张从正、吕轻侯等人,那不但不能伤害,还要大大地加以封赏。只要能把岚山的成就延续下去,为大金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和钱粮,让自己早日实现混一天下的梦想,给吕祖安封王都没问题。甚至完颜景都已经准备好了:琅琊王!
可惜吕祖安和他的岚山议会并不知道金国皇帝的终极计划。
所以说,很多时候,沟通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