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宋:从科技兴国开始正文240最文明的文盲流民们的祝福,整齐不一,歇斯底里。
显然是没有经过任何演练,都是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喊。
太子和珠珠又感动了好一阵。
就连林灵素、李少言等人也没料到,太子殿下和宗舒在这里有这么高的声望。
看大家喊得挺辛苦,赵桓拿过大喇叭说道:“各位父老乡亲,你们辛勤劳作,要注意保重身体。你们的祝福,我也一定向陛下转达。起来,做事吧。”
宗舒听得好笑,从阳春白雪转向下里巴人,也不少费劲啊,赵桓的话说得有些磕吧。
流民们这才纷纷爬起来,回到了各自的岗位上。
赵桓和珠珠看了看这种希腊式起重机,就想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垒城墙的。
在城墙看不到,林灵素领大家走到城内,从女墙走了上去。
城下,堆着整整齐齐的方形石块。
工人从山中运出石头之后,石匠们在这里将其打成大小一致的方块。
每块方石的底部和两端都凿出了两个平行的凹槽。
工人开始在凹槽处绑上巨粗的绳索,之后与起重机的吊臂相连。
大家这才发现了凹槽的好处,方石被绑上之后,根本不会滑动。
如果方石没有凹槽,绑上绳在吊起的过程中,稍微有所晃动或倾斜,绳子就可能有滑脱。
方石一旦掉下来,威力巨大,人在下面必死,起重机的底座也会被砸个稀巴烂。
工人们开始绞起了粗索,方石被稳稳地吊起来,起重机的吊臂平移,将其放到了另一块方石之上。
另一块方石上已经提前放上了大小一致的圆木。
工人上墙在方石两端凹槽上各插一根木头,一边推动方石,将其与另一块平行的方石对接。
两端的木头撬起,方石离开下面的方石少许,工人将垫在其下的圆木撤掉。
只半柱香的功夫,完成了一块巨大方石的垒放。
方石的这些凹槽可以发挥双重功能,让建筑者既能举起石块,又能把它们整齐的堆砌在建筑上。
由于石块很重,石头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非常大,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对齐、平移等操作十分困难。
所以,还在方石的两端开凿了适合杠杆发力的凹槽。
方石的凹槽既能防滑,又能咬合,增大石头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这样砌成的城墙,几乎就是一个整体。
抛石机也没辙,想要砸坏这种城墙,除非是你抛来更大的石头。
从城墙通向黄花寺的道路,已经成了一条宽阔的街道。
街两边都是各种铺子,有的铺子是流民的家人开的,有的是从汴梁来的。
哪里有人气,哪里就有消费。
哪里有消费,哪里就有商家。
流民的家人开铺子,一切免费。
从外面来的商家,要交租金。
收来的租金用于整个街道以及将来生活区的管理。
看街两边的灯笼、招牌,就知道这条街道已经相当成熟。
与汴梁的街道稍有不同,这里都是用石条铺成,屋檐下都有排水沟。
林灵素带着走向了生活区,这里很多房子已经建成,不少人家已经入住。
房子与房子之间并不是整齐排列,而是依照山体,随形就势。
随便进入了一个正在施工的房间,林灵素马上介绍起这种房间的不同,因为这里所有的用水都通过一个瓷管通向了外面。
在房间里可以洗澡,可以做饭,水都通过瓷管流向外面,外面有一个主管道,将生活污水通向一个池子。
在生活区,每五户都有一个公共茅房,并分男女。
宗舒请赵桓进去亲自方便一下,而后拧开了一个管子,一阵水冲下来,将秽物冲进了管道中。
茅房里的管道,将所有的夜香通向了另一个池子。
走到外面,林灵素指着一个大池子说道:“这就是污物处理池。”
这种池子从下到上呈退台式排列,最上面的池子里放满了罗筐大的石头,第二个池子,石头稍小,第三个池子次之,最后一个池子是细沙。
那种过滤掉的夜香,都会有专门的人来收,将其当作庄稼的肥料。
当时,宗舒修改林灵素的设计,大家都不理解。
宗舒说道,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各种疾病的产生。
历史上每次大的疫病,都是与城市的排水、排污不畅,导致蚊虫滋生,为病毒的生成与扩散创造了条件。
哪怕多花一点钱,也要超前一点,把环境搞好。
本来,宗舒还想着为每家每户装上马桶,但怕流民们一下子不习惯。
不要说流民们不习惯,恐怕达官贵人们不一定能够接受,在家里怎么能拉屎撒尿呢?
所以,宗舒就采取了几家共用一个公共厕所的做法。
为了让流民们安心工作,宗舒交待林灵素多设置一些公益岗位,比如打更的,保洁的,维持秩序的等。
从一开始,宗舒就要为这里的人们定下规矩,让大家自觉养成文明习惯。
有教育不一定有教养,有文化不一定讲文明。
于是,密县基地开办了一个“文明夜校”,制定了“文明公约二十条”。
除了不偷盗、不打架等众所周知的之外,又规定不许乱扔垃圾、不许乱吐口水、不许随地大小便等等。
对于违反文明公约的,实行积分制处罚,积累到一定的罚分,轻则罚收夜香、扫地,重则罚银钱。
屡教不改者,从密县基地开除,想去哪儿去哪儿。
每个人的积分都要公开,让大家心服口服。
这一路看来,太子和珠珠包括李少言都大为叹服。
宗舒不仅仅亲自规划了整个密县基地,还将大家的日常生活都考虑得如此之细。
与这里的环境和秩序一比较,汴梁简直得乱得不成样子。
这里热火朝天,但又井然有序,主要是这里的流民规规矩矩。
办“文明夜校”,制定“文明公约”,这些流民没有一个反对的。毕竟,这是恩公宗舒提出来的。
当时宗舒对大家讲:“本少爷是最文明的文盲,不讲文化,讲文明!”
刚开始,流民们因为习惯问题有所违反,但时间一长,涉及到他们能不能在密县基地生活下去,所以都小心起来。
在大家都遵守的时候,忽然发现了巨大的好处。
人们生活在这里极为惬意,就连汴梁城都比不上。
李少言来密县基地多次了,主要是和老朋友牛皋、曹宗申等人吹牛聊天。
这里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青楼妓馆。如果有这些,李少言宁愿天天泡在这里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