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新朝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次改革

第一百二十三章 再次改革

    御宴后一日,赵旉回京后的第一次大朝会准时召开。

    龙椅上,赵旉挺直着上身,坐姿是有板有眼,凤座上的上官佳也是如此。

    文武百官入殿后,行礼参拜,待到一声平身免礼之后,百官这才直起身子。

    “众位卿家可有事要奏报?若是没有,朕倒是有些事由要说道说道。”赵旉一双眼睛扫过奉天殿上的文武百官,眼中如有精芒。

    这时,户部尚书走了出来,行礼道:“启奏陛下,户部自昨日御宴之后,便收到了来自皇室、武勋和部分大臣的捐款,现合计银七十三万八千余两,粮一万三千石,布匹丝帛计五万匹。”

    赵旉点点头,道:“即刻将所有捐银换成粮草布匹,运往北方,另,商务部会同皇家集团,压住粮价,若是有粮商囤积粮草,哄抬物价,找锦衣卫协助查办。”

    安排完这件事,锦衣卫指挥使秦莽义站了出来,道:“陛下,北方新复,臣以为应尽快在新复之地整合锦衣卫,清除金人留下的细作!”

    “准奏!”这道奏折没有理由不准,如果任由金人留下的细作扎下根来,日后大宋势必要吃大亏。

    随后,又有一些官员奏报了一些日常事务,众臣这才偃旗息鼓,等着皇帝说他想说的。

    良久,赵旉终于开口了:“秦莽义,把昨日御宴之后,众位大臣回到府上的情况念叨念叨。”

    “是!内阁阁臣冯思沪,御宴反家后,大肆抨击朝政,又在家中设下宴席,与府上宾客醉生梦死,宴席结束,残羹冷炙余之众多,下人并不收捡,悉数抛之荒野。”

    “礼部侍郎李勇、吏部侍中曹方正、教化部郎中子永邦御宴后至清芳楼一掷千金,挥霍无数。”

    ……

    凡此种种,秦莽义足足念叨了半刻,被点到名的官员足有二十余人,这些人在被点到自己名字的时候都是身躯一震,悄悄抬头观察赵旉,只是赵旉脸上并不能看出什么。

    待秦莽义诵读完毕,赵旉下令道:“锦衣卫拿人吧,户部都有记账,这些人,没一个捐钱捐粮的,所有人,连同家眷一起,流放吕宋!”

    所有人都震惊了,仅只是御宴后再吃了一顿,去些地方逍遥一阵,便要被流放吕宋了?

    那些捐了钱粮的大臣这会儿却是暗自松了口气,还好自己多少捐了些出去,不至于落到抄家流放的地步。

    一群大汉亲军入内将点到名字的大臣都拉了出去之后,大殿内宽敞了不少。

    赵旉道:“诸位,朕今日还要颁布一份诏令,改组朝廷上下体制,连同地方官员的层级也要改制,任何人,敢有阻拦者,杀无赦。不过,新政还需要试行,若是试的好了,那就全国推行。”

    随后,赵旉抬了抬手,护卫在侧的大汉亲军见状往前一步,展开了手中捧着的明黄布帛,其上便是赵旉的新政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宋承袭唐之官制,延续至今,朕以为,当以新制更迭,换取大宋官场新风,朕今制:撤除各道之主官,限三月内,各道府官员悉数入京,接受朝廷考核,合格者录用为新制官员。”

    “各州、府为平级,次于新制之行省,各州府之下仍旧设县,县之下仍是各里、甲,但,里甲之中要施行秦之什伍制,然其职责却又不同,各什伍之间需互相监督,遵守法纪,如有违法乱纪者,当举报,匿而不报者同罪。”

    “各什伍之内,无需如秦那般死板,如要各处通行,通告一声便可,无需官府备案。”

    “行省直接归属内阁管理,无军权,仅有行政之权。内设承宣布政使司,负责一省政事,再设提刑按察使司,负责一省刑案。各省之下,各府县按此制依次递下。”

    “另,行省平级设都指挥使司,掌管一省军务,有征兵、练兵之权,但无调兵之权。如有调用,需会同行省二司签发三司令,方可调兵。”

    “大宋境内原各道锦衣卫打乱建制,重新组配,千户所之上设行省司,统管一省锦衣卫,听从南镇抚司统一调度。锦衣卫职权依旧不变,监察百官,暗查民情,为朕之眼耳!”

    “朝堂之制,已然改过,内阁依旧理政,军机依旧掌军,然,大理寺会同刑部改组为刑案部。”

    “各改革相关之官职调动,散朝后由专人前往宣旨,文武百官务必同心协力,使我大宋立于万国之巅!”

    大汉亲军的声音消弭在奉天殿上,朝中官员无人说话,毕竟皇帝的决议是将整个大宋的官场制度改了个彻底,就连县衙也要如同行省一般分为三部,权力的分散,大大减少了地方官员叛乱的风险。

    见众臣不说话,赵旉身子微微前倾,道:“听明白了吗?”言语之中,甚至有着些许寒意。众臣这才反应过来,纷纷高呼“陛下圣明”。

    “秦忠和!”

    “臣在!”

    “传旨张公裕,要他率靖海水师开赴南越,在彼处建立大营,扩充靖海水师的规模,至少要扩大到此时的一倍以上,另外,传旨韩世忠,御海水师也要扩充一倍以上,待北方失地足以自给自足的时候,就是北伐复仇的时刻!”

    众臣都以为皇帝已经忘记了当初定下的三年国策,然今日又再次提起,看来皇帝仍旧是那个皇帝,只是时局不同了而已。

    大宋圣武三年,被金人占领近十年的北方失地终于回归了大宋的怀抱。

    先期进入北方城镇的是李显忠麾下的禁军兵马,自赵旉改组军制之后,武将没有文官掣肘的情况下,禁军的战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金军撤走后,北方地区难免出现流民草寇,这些人壮大了原有的反抗武装,也助长了歪风邪气的增长。不断有人战山为王,企图过一过山大王的舒坦日子。

    听闻宋军北上之后,各路抗金义军纷纷向官军靠拢,李显忠的队伍也不断壮大,他的队伍将要开赴中山,那里紧邻燕云十六州之莫瀛二州,他的任务乃是最为繁重的。

    中山也称为定州,乃是曾经大宋北方的屏障之地,同真定、河间二府并称为河北三镇,曾有言“三镇之地,国之屏障,割之不能立”。

    李显忠大军经过邢州时,流民草寇造成的影响突然间爆发了出来!

    邢州地处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和华北平原交汇处,境内地势高差悬殊,西高东低,自西而东山地、丘陵、平原阶梯排列,以平原为主。

    大军行进途中,本是要绕过邢州城,可从城内涌来大量的百姓,直接将大军的去路堵了起来。

    斥候带了一名百姓过来,那百姓二话不说,直接跪倒在地,大声喊道:“王师替我们做主啊!”

    李显忠策马朝前,他抬手止住了身后想要跟随的众将官,单人独骑的往前行去。

    “这位老丈,有何冤屈竟是要阻住大军前行之路啊?”

    “将军呐!金人走了之后,大家伙本以为好日子就要回来了,可谁知,一伙以往盘踞在西边山里的流贼进了城,在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啊。”

    见老丈说的激动,李显忠令大军原地休息,他则是下马走到老丈身旁将人扶了起来,在一旁坐下后仔细的听着老丈说话。

    “将军,当初金人还在的时候,这伙人倒也并非恶人,他们打着抗金的名号,广收义士,着实是杀了许多金人,救下了众多百姓村落,咱们宋人也知道他们在金人的攻伐下日子过得不容易。”

    “是以我等草民便借着探亲等由头,在行囊之中多装些干粮酒水,一点一点的送给他们,这支义军的头领起初也不接受,言说义军自己能解决粮草问题,不愿我等冒险。”

    “然时过境迁,义军之中出了一个匪性难改的家伙,此人倒也勇猛,义军多翻打击金人,都是他冲在前头,随着义军境况的不断恶化,此人便不干了,他仗着劳苦功高,聚着一帮子人便砍了原来义军头领的脑袋。”

    “在那之后,他变成为了这山岭之中的霸王,我等送去的干粮酒水也被他全数收下了,甚至他还说要我等物色些个女子,为义军将士传宗接代做个善事。大家伙想着,若非是这些人,自己可能连命都没了,所以也就捏着鼻子认了。”

    “自那以后,这支义军渐渐的染上了匪性,贪婪成性,不止打击金人,更是抢掠经过的宋人商队,说是收纳抗金物资,实则是供其享乐。”

    “再往后,金人要离开的消息传来,大家伙都盼望着王师能来,让咱们有个消停日子过,可没想到这伙人竟然捷足先登,闯进了邢州城,可叹呐,咱们一介草民活生生供养了这么一帮豺狼啊!可苦了那些送去了自家女子却又惨遭毒手的乡亲们了!”

    老丈说到伤心自责之处,难免老泪纵横,李显忠本不想管这等乱民之事,毕竟军务在身,这等事自有后续赶来接手的官兵解决,可一想到当初赵旉还是太子之时就微服出巡,体察民情的事儿,他还是决定要先干掉这支乱军,以免陛下兴师问罪。

    “老丈,这支人马有多少人?器械如何?此刻可否都在城内?”

    “在在在,都在城内,没一个离开的,他们大概有个两千余人,但仅有一半人马有甲,器械那是五花八门,以金人手中缴获的弯刀为主。”

    李显忠闻言点了点头,道:“老丈,你且前去带乡亲们到一旁休息,本将自会率军替大家讨回公道!”

    说完,李显忠便让亲兵领着老丈离开了,他则下令大军转向,径直朝着邢州城开去。

    “来人,传令大军,没有本将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动,待本将传令,方可开战!”

    “诺!”

    沿途收编了多支义军的李显忠部如今已达五万余人,五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开赴邢州城,没过多久,正在邢州城内花天酒地,大肆享受的义军首领郑礵得到了斥候报来的消息,惊得他胯下之物顿时疲软,他不顾浑身裸露,直接拉开门确认消息。

    得知消息准确无误,着实有一支五万人马的宋军将要入城的消息时,郑礵眼中的尽是慌乱,他连忙命人伺候自己更衣着甲,准备出城迎接宋军,并下令全城军士尽速集结,结束在城内的胡作非为,他可不想与五万人马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