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将赵桓等一众作乱之人绳之以法之后,赵旉为赵构举行了丧葬之礼。
永思陵内,各种石雕巍然屹立,带甲之佣数千具,整齐列于随葬坑中。各种珠宝美玉,绫罗绸缎更是不计其数,赵旉亲自扶棺,将赵构的躯体放入了墓室之中。
随后赵旉率领后宫妃嫔、文武百官以及周遭甲士朝拜赵构,经过祭祀大典之后,赵构的墓室门便被关上了。
第二日,便是赵旉的登基之日。
出乎众臣意料的是,这位新帝在早朝之时,身穿一身烫金墨黑衮龙袍,头戴九珠冕冠腰悬三尺青锋便来到了奉天殿之中。
赵旉坐上龙椅后,一挥手,便让随侍太监诵读诏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日,朕继承大统,有三不准!其一,不准铺张浪费,大搞庆典;其二,不准大赦天下,扰乱法纪;其三,不准官员勾心斗角,违者即刻罢官。”
“另,奉先皇之诏,三月一日与孙婧之大婚照常进行,百官不得劝谏,违者,杀!”
大殿中立着的文武众臣听完,只觉得有违传统了,哪个皇帝登基不祭拜天地,不赦免人犯,至于第三点,古来有之,谁能避免的了。
而其与孙婧大婚之事,文武百官是没什么意见的,毕竟那却是是先帝所定下的事,各国使节也快要到了,此时更改注意,实在不妥。
“启禀陛下,这三不准之前两点是否有违祖制,还望陛下三思啊!”
赵旉看向说话之人,此人乃是提点刑狱李格非,兼任礼部员外郎。
“李爱卿,讲求祖制乃是盛世所为,如今大宋还不可称为盛世,当是变通之时,这样吧,你既是提点刑狱,应是极为熟悉本朝法纪,朕便封你为刑部员外郎,你替朕好好研究研究这大宋法纪,若是何处有不足,何处有不妥,你皆可修改,编写法纪这段时间,刑部除了尚书之外,都必须无条件服从与你的调配。”
李格非没想到,自己只是出言想要建议赵旉祭告天地这个过程还是需要走一走的,可没想到揽来了这么大的公务,却也是没想到赵旉有如此大的魄力。
震惊之余,李格非施礼作揖,接下了这个任务。
“尚书左丞赵挺之,如今大宋仆射之职分设左右,然至今为止,皆有张浚代劳,今日,朕诏令,张浚为左仆射,赵挺之为右仆射,望你二人通力合作,为朕效力。”
“微臣接旨。”
随后,赵旉又做了一些官职的调整,多是将一些低级官员擢拔到了因为清洗叛逆而空缺出来的位置上。
做完这些事,赵旉又听了文武百官的要事奏章,敲定了一些基本政策,随后,赵旉便抛出了这一日早朝的重磅炸弹。
“众位爱卿可还有事要奏了?”
见到大殿之中无人再出列说话,赵旉道:“好,既然你等无话可说了,那么,朕便来说上一说。”
“朕欲改制科举,其一,重设君子六艺,此乃取士之法,必当慎重;其二,设立杂课科考,专为火器司、造船司、太医院等选取人才;其三,设立武科、兵科,分别考校人之武艺,兵法,专为大军选拔人才。你等觉的如何啊?”
赵旉刚说完,朝堂之上便如滚油之中落了水一般,瞬间炸开了。
一众朝臣互相讨论着,皇帝要改革科举,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消息传出,很有可能让天下士子感到危机,继而很有可能演变为聚众闹事,处理不好的话,朝廷威信将会遭到巨大的打击。
一番讨论之后,张浚迈出一步,在众臣的瞩目之中,对赵旉道:“陛下,老臣以为科举改制可行,但不可操之过急,若是操之过急,天下士子一旦失控,将对大宋朝廷造成极大的打击。”
张浚说完,立刻有一大帮子文官站出来附议;只是不等文官的声音落下武将这边便等不下去了。
李昊出列道:“启奏陛下,臣认为,开设杂课,武科,兵科极为重要,多少仁人志士只因无法参与科举而空有一腔报国热血,如今陛下广开路径,乃是全了他们的梦,必然得到天下百姓支持。”
陈泽锋道:“启奏陛下,不仅如此,一旦开设武科,北方陷落于金人之手的百姓必将闻风而动,想方设法回到大宋,因为只有如此,方才有出头之日。臣请陛下开设武科!”
两人说完,武将们齐齐出列附议,竟是没有一个不同意的。
赵旉见朝堂上午争论不休,压了压手,道:“众位爱卿不必着急,改制一事事关重大,也不是说改便改的,还需要商议细枝末节。”
“这样,传令吴阶,前往金州接任金州刺史,要岳飞即刻启程,回返临安,由他主持陆战武科和兵科相关事宜。传令张公裕,要他即刻率军前往襄阳,接任襄阳刺史,要韩世忠前往泉州,任泉州节度使,一应泉州军事归其做主,并主持水战武科、兵科相关事宜。”
“令,左仆射赵挺之,率六部尽快拟订科举改制相应事宜,朕与右仆射随时查验,何如?”
“陛下圣明!”
“既如此,那便进入下一件事。朕要重振官学,在大宋境内各县均要设立官学院,但所授之学识不再限于经史要义,而是诗书礼德数五者通行,这一事不容再议,朕已然有了成熟的想法,即便是耗费再多的钱财,也必须办成,此事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无人可挡。”
大殿中,无人提出异议,毕竟皇帝已经说了,此事不容再议,若是此时再出言劝说,那便是自讨苦吃了。
“朕今日改六部为七部,新设学部,苏篑,朕命你为首任尚书,你是苏轼之孙,希望你不要堕了苏老大人一世之名。”
苏篑是苏轼之子苏迨的儿子,本来并不在朝堂,而是赵旉命锦衣卫在宜兴寻找来的。
苏篑满脸的不可置信,被锦衣卫找来之时,他还以为自己又因为爷爷的原因要遭受牵连了,可没想到却是这样好的牵连。
当下,他无比感动,跪伏在地,道:“微臣定不负陛下相托。”
“好了,起来吧,朕要说第三件事了。这事便是改革军政之权。其一,从今日开始,文官,除了朕亲自任命之人外,任何人不得插手军务,即便是当朝宰相,也不得随意指使一个普通士卒!”
还没等文官们惊愕出来,武将们欣喜起来,赵旉又道:“武将,除却战时,只有练兵权,没有调兵权,若是没有朕的诏令擅自调兵者,以谋反论处。但,边关守将不在此列,边将有临机专断之权,所以,边将的选择,必当慎重。”
朝堂上,没有人说话,这一改制实在是两边不讨好,唯一能得到好处的便只有皇帝本人了。
“此事仍然还要商议,众位卿家无需紧张,实际上,这有利于你等专攻手中之事,在其位,谋其政,心思还是窄一些比较好。”
“最后一事。”
百官已经木然了,皇帝刚登基便搞出来这么多事,再出点什么事也不足为奇了。
“李昊听令!”
“微臣在。”
“改组宫廷近卫,所有侍卫军,大汉亲军以及骁龙卫之中,挑出一万精锐,重新组建大汉亲军,以做宫廷近卫,朕御驾亲征之时,便是朕之亲卫军。”
“改组锦衣卫,南北镇抚司职责划为专司别国事宜,大宋境内,由锦衣卫衙门直接管理,另外,借此机会,调整各州县锦衣卫之驻地。
“并且彻查各地官场,一旦有官员贪墨超过十两银子,即刻贬为庶民,不在录用。贪墨超过百两银子,即刻下狱,禁闭半年,贬为庶民,不在录用。”
“贪墨超过三百两银子,直接发配充军,但不可波及无辜,不知事情详细之人,不得迫害。”
“贪墨五百两者,与为官不仁,鱼肉乡里之人一般,就地正法!”
当赵旉最后一个字说完,大殿里静悄悄的,便是赵旉用手指敲击龙椅的声音都能回荡许久。
李昊愣了片刻,这才走上前躬身行礼道:“陛下,这……”
“无需多言,乱世当用重典,但也并非没有缓和的余地,若只是贪墨,则在此法令颁布后的十日内,将所有钱财从何处来,便返回何处去,朕便不再追究,但若是有违天和的,绝不姑息。”
听完这话,李昊瞬间明白了,赵旉也不愿死太多人,导致大宋根基不稳,这是在给官员们台阶下。虽说还是会有人死,但不足以威胁大宋社稷。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个个噤若寒蝉,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有贪墨,还好皇帝给了台阶,否则自己这帮子朝廷命官怕是要被锦衣卫砍掉大半。
赵旉道:“今日早朝便到此为止,众位卿家还请各司其职,尤其是户部,工部,百姓的吃穿用度,大宋的财税收入,皆在你们身上,切不可松懈。”
“吾皇圣明!大宋国祚昌盛!”
退朝后,赵旉来到了仁宁宫中,此处乃是上官佳的住处,如今,她尚未受封皇后,不能搬到皇后才能居住的宫殿之中,但此处也是颇为奢华的住所了。
等赵旉将朝堂上的事与上官佳说完,上官佳道:“陛下,如此会不会将天下官吏,士子逼返啊,毕竟这是实打实的在触碰他们的利益。”
“不会,不过朕倒是很期待他们能够造反,造反的人都是不能接受改革的,大宋如今需要改革旧制以便强大实力,否则即便有再多的钱财,也不过是给北方的那些异族做嫁妆罢了。”
“陛下眼光长远,臣妾佩服。”
“你怎的也学会恭维起朕来了。你收拾一番,去把孙婧叫上,你二人随朕去景仁宫向母后问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