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宋铁甲军 > 第三百三十九章 关心农事程万里

第三百三十九章 关心农事程万里

    东平府紧挨着兖州,煤炭资源非常丰富,价格低廉,所以温度烧的很热,外面冻得人发抖,里面热的人冒汗。这个暖棚里种的是棉花,并非为了收获,而是科研观察,当然,很大一部分还是为了让自己这个便宜老丈人高兴。这个棚除了沧州来的一个老农外,还有东平府司农衙门里的三个农技员,他们是学习技术的。

    “岳父大人,这个桃形的就叫做棉桃,它过些时日就会开花,开出洁白的棉花之后,就要采摘,如果时间太久,品质就要下降了,做棉衣织布都受影响。”柴林介绍说。

    程万里观察的很仔细,手里拿着纸笔,丹青妙手,刷刷刷,几笔下来那就是一副棉花图,枝叶画的非常清晰。至于三名农技员在旁边侧耳听着,不好过来打扰程大人。

    “如何能多结果棉桃,多产棉花。”程万里问。

    “这个没什么好办法,大田种植无非就是多用水肥,耕地时候多加些土杂肥,前期勤除草,后期遇到干旱及时补水。生长旺盛的时候,要打尖,就像这样,把侧枝的芽尖掐掉,让他们生长放缓慢了,这样能多长棉桃。柴家庄今年第一年种,平均亩产皮棉二百斤,已经是可以了,再高很难了。”柴林说。

    程万里年纪大了,蹲久了腰疼,找个马扎坐那里说:“按照你这个说法,农民家里只要种上二三分地的棉花,那就能不用受冻了。”

    “岳父大人说的也对,也不对。”

    “这叫什么话,对,也不对。你解释解释。”

    柴林指着棉花说:“棉花和传统的粮食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种粮食是为了填饱肚子,种棉花是为了穿暖,但是它又不能直接穿。种了棉花之后需要拿去弹棉花,把籽棉加工厂皮棉,如果做棉衣还好,直接用皮棉做填充物就行了,但是如果用来织棉布那就要费一翻功夫了,和蚕茧一样,有一定的复杂性。”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项重大发现。你小子是个土豪,哪里知道民间疾苦,每年冬天都有大量冻死的人,有了棉袄、棉被那是会少冻死好多人的。什么时候能在我东平府大量推广,一个府能种个几万亩再无百姓受冻了?”程万里问。

    “今年才第一年种,得了没多少种子,在沧州就安排的差不多了,哪还有多少种子来东平府种。岳父大人不如多多推一下香甜可口的羊角脆小甜瓜?”柴林提议说。

    程万里冷着脸说:“你小子少给我打马虎眼,羊角脆是甜瓜,饿不管饱,寒不可衣,也就是给做个零食点心。要是卖不掉,就得烂地里当肥料。我说的是棉花,有没有种子我不关心,我只看结果,最少种一千亩种子田,一亩我给你补贴二两银子。”

    柴林大喜:“好好好,那我就种五千亩,给我补贴一万两银子。”

    程万里恨不得踢柴林几脚,这真是个滑头呢,刚刚还说没有种子,一听说一亩地给二两银子的补贴,居然一下种五千亩。

    “岳父大人别生气,来来来,这个棚里看看红薯,也是只种了一亩,观察用的。”柴林引领程万里看了看红薯。

    这个集粮食、加工、饲料于一体的作物在暖棚里长势非常的好。

    红薯程万里是吃过的,柴林给老丈人送来了百十斤红薯,煮粥吃起来还是可以的。

    “长势可真好,叶子真嫩,能当菜吃了。东平府多山区,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山地种植,亩产四五千斤?”程万里还是有些不信的,每年粮食产量都有数据,也亲自检查过,麦子、高粱,这两种常见粮食亩产不过四百来斤。水稻稍微高点,产稻谷七百斤左右。

    “四五千斤是少说的,考虑农户种植技巧、土地肥沃程度、土杂肥的用量,没敢多说。在我庄上种植的产量高达八千斤多斤。切片晒干也有两千五六百斤,产量极高,荒年用来救济最为合适。”柴林说。

    “浮夸风盛行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本官要亲自实验。这是千秋大计,不能被你骗了。”程万里说。

    柴林笑道:“岳父大人的后花园不是有片空地啊,我看三五亩地还是有的。”

    “有,五亩地,本来打算挖个荷塘,后来一想太过耗费钱粮,就没弄,你打算把红薯种我花园?”

    “对啊,耕出来种红薯,够你岳父大人府上几十口人吃个冬天的。”柴林说。

    “焚琴煮鹤,有伤风雅啊。”程万里有些惋惜,毕竟好好的花园,居然拿来种红薯。

    “你刚才还感叹穷人每年都有冻死饿死的,现一转眼就又变了,吃饱穿暖了再谈风雅吧,农民对新作物认识有个过程,而且种苗量少,没个三五年推广不了多少,大面积种植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以后了。红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论根叶都能食用。”柴林说着给程万里掐了两把鲜嫩的红薯叶,这叶子算不得好吃,但是肯定可以吃,而且味道不错。

    “红薯除了煮着吃烤着吃,还有其他用途吗?”程万里问。

    “用处太大了,红薯能直接喂猪。也可以切片晒干后打粉后可以做红薯煎饼,也可以喂养牲口,红薯粉口感甜,马牛羊鸡鸭都喜欢吃。红薯秧子是非常好的草料,马牛羊最喜欢吃。”

    “原来用处这么大,从根到叶一点不剩下。好吧,那就把花园开垦成红薯地吧,好方便本官监督,免得有人弄虚作假。回去了,改日再来看。”程万里说。

    程万里这个便宜岳父,除了有些书生意气,但是总体还是很好的,不贪财,有能力,能为百姓做事。

    柴林说:“东平造纸坊捐了两万斤高粱米,岳父大人安排人开个粥棚?”

    “好,要是所有的商家都跟你一样就好了,不过就不用我安排人开粥棚了,你让陈隆掌柜的在港口开个施粥的棚子就行了,衙门事情太多,一天天的忙。再说了,本官没那么小心眼,只要真心对百姓好的,本官不会妒忌的,我明白你的心思。”程万里感叹说。

    “好吧,岳父大人同意了就好,省得好事做了,还惹得一身骚。”柴林说。古往今来,做好事比做坏事要小心,好事做多了,别人会以为你别有用心,拉拢民心,这都是天大的问题,所以柴林必须要支会程知府,他同意了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两万斤米说多不多,如果熬成稀粥够十几万碗了,发一个冬天还是没问题的。这其中受益的主要是流浪来的外地饥民、难民,东平府的极少。东平造纸坊的运营团队,已经成熟了,此等小事用不到柴林插手,自有陈隆安排妥当。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