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十里,烟花三月。沾衣欲湿的杏花雨水说下就下,给丹水边上的这个小村寨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在这么一个天气里,作为村中“三老”之一的黄老,竟亲自登门拜访,邀请两个外人到家中作客。而这两个外人正是端木易和颜儿。
自水儿家出来之后,端木易与颜儿一同随着黄老,由两名青年和一位中年陪着,边聊边走,往黄老家行去。
吹着不寒风,踏着无声雨,与乡间小路上贪婪地吸吮着新鲜空气,这让端木易极其得惬意。
通过在路上的交谈,端木易了解到黄老此人可谓极不简单。他共育有二子,长子便是那陪同的中年,名伯安,是乡中的里正。两名青年则是那中年的孩子。而黄老的幼子,因年少聪颖,素有才名,更是受到了楚公的青睐,被任命为县尹。
有了这份殊荣,黄老自然住得了村寨里最大的院落。
寨子终究只是个寨子,从水儿的小居到黄老的大院,虽然跨越了大半个村庄,却只走了不过片刻。
而这,似乎也让沉醉在风清雨润中的端木易感到意犹未尽。
初到黄老家门前,端木易便看见院中檐顶重重,有着好几间房舍。虽然是简单的乡村瓦舍,但规模上并却不比一栋府邸要小。只是院子没有围墙,仅用篱笆简单地圈着。
几人进了院子,黄老的长子便领着孩子们,各自忙活去了。年长的黄老则陪着端木易二人,进了正堂说话。
因端木易颇得黄老的欣赏,所以,在颜儿的翻译下,两人聊得很是投机。
在黄老这里,端木易了解到许多楚国的风土人情,大到国家政事,小至市井传闻。也正是因为这次对话,端木易第一次对楚国有了更深刻认识,渐渐明白了百姓们为什么能如此的蒙昧无知。
两人从晌午聊至了黄昏,中间还一起用了午餐。
这会儿,黄老正跟端木易讲述着楚国的地理分布,却听见有人在院子外面大声说话道:“父亲,听说家里来了位贵客。”
屋内的三人往外看去,见矮小的篱笆墙外,一名中年人正春风满面地往院门前走来。中年人模样和黄伯安有些相似,他身边还跟着一名穿着讲究的男子,却不知是谁。
“啊,仲轩,你怎么回来了......”黄老兴奋地问道。原来,那中年人正是黄老的二儿子黄仲轩。
进得门来,黄仲轩匆匆来到父亲面前,深深行了一礼,起身后说道:“听说家里来了一位敢于面见河神的贵客,所以便立刻赶了回来,想见识一下这位奇人。”
听了儿子的话,黄老笑道:“你回来的倒是时候。这不,这位奇人就在咱们家呢……”
说着,黄老转头看向端木易,向黄仲轩示意。
随着父亲的目光,黄仲轩略带着些好奇地看向端木易。他打量了一下这个黝黑偏瘦的青年,深深一揖,用标准的中原话说道:“在下黄仲轩,初次见面,有些唐突,还请先生见谅。”
这让端木易很是震惊,除了自己和颜儿外,他还是第一次在楚地听到如此流利的中原口音。
于是,端木易便也对眼前这个中年人生出了些兴趣。
赶紧将黄仲轩扶起后,端木易恭敬地回了个礼,说道:“县尹大人客气了,在下不过无名之辈,能劳县尹大人亲自回来看一眼,已是荣幸之至。”
抬起头时,他瞥见随黄仲轩一同前来的那名男子的眼里闪过一丝光芒。
听到儿子用中原话和端木易沟通,黄老虽然很是满意,但也产生了不少疑惑。
这端木易在村寨中的所作所为,自己并未与小儿子透漏过半分。若他只是略有耳闻,还可以理解为端木易名声大噪,远播县里。虽然速度快了些,但也不是不能解释。
但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黄仲轩所了解的显然要更为详备。
想到这儿,黄老面色严肃起来,他用楚地方言沉声问儿子道:“仲轩,关于这位小哥的事情你是如何得知的?”
老人问完这句话后,表情里透露出一丝怀疑和不悦,他认为儿子可能在自己身边安插了眼线,这让他有些恼火。
被父亲这么一问,黄仲轩脸上浮现出一股尴尬之色。看来,他得知此事的途径确实不太光彩。
这时,陪同黄仲轩一起回来的那名男子终于说话了:“是我告诉他的,是我说的。”
那男子刻意重复了一遍,但前半句用的是楚语,后半句用的是中原话,为的就是让在场之人都听的明白。
这下子,倒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刚才进来之时,因为他始终未曾出声,所以除了端木易外,并没有人注意到他。
此时,众人闻声看去,才真正开始重视起这个男子来。
这名男子看起来与黄仲轩年纪相仿,可能还略微小些。身穿一件赭红色的深衣,头戴发冠,将头发整齐的束着。眉毛粗重,双眼却纤细狭长。说起话时,眼睛微微眯起,总是藏着些让人捉摸不透的意味。而那稍稍突起的颧骨和棱角分明的下颌,却让他显得有些坚毅。
“这位是?”黄老和端木易异口不同声地问道。
听到父亲与客人同时用两种口音问了相同的问题,黄仲轩顿时矛盾起来,不知先要回到哪一个。客人本应该更受些优待,但他毕竟刚惹得父亲不快,所以一时难以抉择。
端木易看出了黄仲轩的为难,于是说道:“县尹大人只管用楚语说便好,我这妹子听得懂,她可以翻译给我。”说着,端木易指了指颜儿。
在一旁默不作声的颜儿听端木易跟黄仲轩提起了自己,这才回过神来,点头示意了一下。并表示自己可以边听边翻译给端木易,不耽误功夫。
有了端木易的让步,黄仲轩便毫无顾忌地用楚语介绍起来:“父亲,先生,这位便是咱们楚国的大公子。”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惊。尽管通过衣着举止,端木易和黄老已猜到他定然身份不凡。可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与黄仲轩同行的人竟然是楚公的长子熊坎,楚国未来的接班人。
这下,众人纷纷向着那男子行起大礼。
“各位不必多礼,我这次是以仲轩朋友的身份来的,没有那么多规矩。”熊坎微笑着说道。他言语间甚是亲和,倒让人无法拒绝。
看着熊坎这幅样子,端木易不知为何,心里总觉得有些做作。但他还是恭谨地问道:“大公子却是如何知道在下于村中的事情?”
闻声,熊坎捋了一下下巴上的胡须,笑道:“我前几日去荆楚之地劳军,今天回丹阳的路上从村里经过,刚好看到先生在河岸边的所作所为。到了县里以后,便找到仲轩,陪我一同回来寻访先生。”
这下,众人才恍然大悟。
只有端木易还是始终觉得此事没并有那么简单。但他也只是有所怀疑,所以也没有表示出什么。
“在下何德何能,竟劳大公子亲自前来。”端木易谦虚地说道。他也在试探熊坎,想知道他这次特意来找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哪知,熊坎竟淡定地答道:“我今日见先生入水府,见河神,进退自如,有勇有谋。像先生这种聪慧之人,我熊坎最是佩服。所以特来请先生随我一起回丹阳去,以我大楚的国事劳烦先生。”
这话说的甚是明白,熊坎此番前来就是为了请端木易入都城做官的。所有人都听的明明白白,可偏偏端木易从中听出了另外的意思来。
问题就出在前半句话上。
若是笃信鬼神之人,见到端木易拜访河神之事,必然觉得端木易是受到了河神的眷顾。但熊坎却说一直在称赞自己的勇气和谋略。可见他也看出了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诡计,但却没有戳穿。而且,作为一个楚国人,他居然不信鬼神。
这件事让端木易越发觉得蹊跷,他总觉得熊坎这次特地前来拜访自己,只怕没有他说的那么简单。
揣着这种怀疑,端木易故作坦然地看向熊坎,却见他也正眯着双眼盯着自己。于是,端木易欲擒故纵地说道:“蒙大公子太爱,在下本应效犬马之劳。只是在下此次到楚国只是路过而已,还有要事需办。所以,只能愧对公子的好意了。”
听到端木易推辞,熊坎不仅没觉得惋惜,反而仍是充满期待,他说道:“哦,原来是这样啊。既然如此,在下也不便强留先生。只是先生走之前,我想请先生到城里去吃顿饭,先生可能赏光?”
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端木易自然不好拒绝。而且,此时的他已经越发地想知道熊坎究竟想做些什么,于是便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见端木易应了,熊坎喜上眉梢,他继续说道:“先生既然肯给我这个面子,我自是欣慰不已。这村寨中也没什么珍馐美味,县城也离此处不远。不如,咱们今天便往城中去吧。”